為了表現得更加復古,Clockwork 還為 DevTerm Kit 提供了熱敏打印機組件。
設備可使用基于 18650 的電池組件,另外也提供不包含電池的版本。
Clockwork 現已接受改裝套件的預訂,且有望在 2021 年 4 月前完成項目。
感興趣的朋友,可拿出 219 美元(約 1440 RMB)去支持以下 RPI-CM3 套件。
更多細節選項,還請移步至 Clockwork 官網查看。
晨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墨水屏的電子書、平板等產品早已見怪不怪,但墨水屏的筆記本電腦你是否見過?
近日,一位名叫Alexander Soto(下文簡稱Alex)的網友,發表的帖子介紹了如何制作一臺墨水屏筆記本,并在Hacker News上引發了熱議。
Alex對此的想法是這樣的:
拆掉手里的一臺Thinkpad T480,和一臺大上科技的PaperLike HD-FT墨水屏顯示器,然后把它們攢到一起。
軟件方面,他選擇的是Linux發行版NixOS,并為他日常使用的集成開發環境Emacs制作插件。
Alex按照Emacs的風格,把他的插件命名為“M-x E-ink-laptop-mode”。
還表示會把制作全過程記錄,并分享在他的個人網站alexsoto.dev上。
之所以選擇大上科技,是因為這是Alex唯一知道的大尺寸墨水屏顯示器生產商。支持觸摸的款式現在售價6499元。
這款產品有著無需驅動既可硬件調節顯示模式、對比度,高分辨率,較高的刷新率,有背光等諸多優點。
而選擇ThinkPad的原因,則是舍不得其優秀的鍵盤及經典小紅點操作方式。
并且電池續航時間長,能夠用HDMI接口與大上顯示器鏈接;還可以通過USB為顯示器供電,以及構造上有足夠的改造空間等,都是他參考的要素。
Alex計劃發表的第二篇帖子,是拆解Paperlike HD-FT的過程。
顯示器框架最前面一層是用膠水固定,可以用刀劃開。
完全劃開并取下第一層后就可以看到螺絲。
螺絲都擰下后就將顯示器面板暴露出來了。
電子元件上印刷的型號標識被處理掉,這樣可以防止逆向工程。
墨水屏面板使用的是E Ink元太科技ES133TT3,元太科技于2009年與美國E-Ink公司合并后,成為最大的墨水屏制造商。
這款13.3英寸的面板最大2200x1650分辨率,響應時間450ms,支持16度灰階。
Alex的下一篇帖子將會是拆解Thinkpad T-480。讓我們繼續期待吧!
Alex之前用過多款墨水屏設備當作外接顯示器,但苦于每次都要移動窗口,調整字體和軟件主題配色,盡管編寫了腳本負責部分設置工作,但還是會打斷使用流暢性。
Alex也研究過多款類似產品,如采用Pixel Qi半透半反射屏幕的OLPC,國產廠商文石出的Boox Typewriter墨水屏打字機。
也有雙屏筆記本產品Yoga Book C930,ThinkBook Plus等。
但這些產品要么停留在設想或早早停產,要么因設計無法滿足他的要求或沒有好的配套UX/UI設計使其并不易用。
Alex最終還是決定要自己制造一臺理想的墨水屏筆記本。
帖子發布后有不少網友表示自己也有類似的想法并給出了設計方案。
有想用半透半反射屏幕代替墨水屏的,也有想使用樹莓派、Intel Compute Stick等小型PC的。
他們與Alex交流了許多技術細節,并相互鼓勵。
有網友指出現有的雙屏筆記本的問題在于,有些人不僅想用墨水屏進行文字閱讀,也想進行文字編輯、網頁瀏覽等應用。
一些回復認為墨水屏的刷新率過低無法勝任日常使用,Alex則表示他用大上墨水屏看視頻、日常辦公等都可以接受。
一條回復給出了另一篇打算用墨水屏面板自制顯示器的帖子,表示兩個項目可以合作。
還有網友暢想了將來能夠將改造經驗用還未量產的ClearInk彩色墨水屏上。
穿著T恤、短褲和拖鞋,在沙灘上一邊曬太陽一邊辦公,是很多人的夢想。
護眼、省電、在陽光下也能看清的墨水屏筆記本電腦將成為他們最好的伙伴。
Alexander Soto,軟件工程師,教育工作者。目前在美國一家專注于為少數族裔提供軟件開發培訓的公司ResilientCoders工作。喜歡動手拆解組裝各種物品以及3D打印。
參考鏈接:
[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26245563
[2]https://alexsoto.dev/building-an-e-ink-laptop.html
[3]https://alexsoto.dev/dasung-paperlike-hdft-teardown.html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
果你對代碼不敏感,大概很難理解「樹莓派」這種布滿元件的開發板為什么會火,甚至成為了單片微型計算機領域的明星產品。
但要解釋它的成功其實也并不難——整合度高,可玩性強,價格足夠低廉,這些都它實打實的可取之處。
最近,位于英國的教育慈善組織「Raspberry Pi 基金會」推出了它們的新一代產品:樹莓派 4(Raspberry Pi 4),性能表現又上升了一個臺階,官方甚至稱它「足以媲美一臺入門級 x86 電腦」。
最明顯的變化在于那顆采用了 A72 架構的博通 BCM2711 四核芯片,主頻為 1.5GHz。根據 Tom’s Hardware 的實測,樹莓派 4 在 Linpack 的三個基準測試部分都大幅超過過往產品,符合官方宣稱的「比上一代樹莓派 3 Model B+ 性能提升近 3 倍」的說法。
同時,樹莓派 4 還擁有兩個 micro-HDMI、USB 2.0 和 USB3.0 接口,側邊還有一個 3.5mm 的耳機孔,以及 40 針的 GPIO 通用擴展器,支持最高 4GB LPDDR4 內存,802.11ac 雙頻 Wi-Fi 網絡、千兆以太網以及藍牙 5.0 技術,可以用 5V/3A 的 USB-C 充電器直接供電。
盡管硬件獲得了不少改進,樹莓派 4 仍然延續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特色,所有部件都直接集成在一塊只有信用卡大小的開發板上,加上 46g 的超輕便重量,就算隨身攜帶也不會有什么感覺。
你要做的,就是接上電源、顯示器、鼠標和鍵盤,將與樹莓派兼容的操作系統塞到 micro-SD 卡內,再插回到樹莓派中,簡單幾步就能把它當作一臺電腦使用。
根據官方介紹,這次樹莓派 4 還可以同時驅動兩塊 4K 分辨率的顯示屏,配合全新的 VideoCore VI 圖形芯片,還能使用 Kodi 硬解碼 4K/60fps 的 H.265 視頻。
但這大概是最理想的狀態,根據 Tom’s Hardware 的實機測試,樹莓派 4 在打開 15 個 Chrome 瀏覽器標簽頁,使用 GIMP 工具進行圖像編輯,以及用 Libre Office 處理辦公表格等都沒有遇到太大阻礙,但也僅僅是「可用」的層面而已。
另一邊,TechRepublic 則表示樹莓派 4 在播放一部 1080p/30fps 的 H.264 視頻時都十分吃力,甚至遇到了畫面撕裂的情況;流暢運行高畫質的《雷神之錘 3》也有些困難,哪怕它只是一款 20 年前的老 3D 游戲。
對此樹莓派的聯合創始人 Eben Upton 則稱,后續會發布更新進一步優化樹莓派 4 的性能。
▲ 圖片來自:ExtremeTech
不過,價格依舊樹莓派獲得吸引力的關鍵。就算這次樹莓派 4 的硬件獲得了不小的升級,起步價還是和 3 代一致,同時也首次推出了售價更高的大內存版本。
其中 1GB 內存版價格為 35 美元,換算成人民幣還不到 250 元;至于 2GB 內存板則為 45 美元,最高 4GB 內存版為 55 美元。此外官方還推出了一個配備了鍵鼠套裝、SD 存儲卡和保護外殼的套裝版,定價 120 美元。
在這樣的價格面前,我們也的確無法對樹莓派的性能提出太高的要求。樹莓派的聯合創始人 Eben Upton 也說:
通過樹莓派 4,我們希望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多媒體應用領域的體驗,而且成本僅為大部分傳統 PC 的十分之一。
TechRepublic 也認為,就算單片微型計算機領域出現越來越多的新品,有的甚至比樹莓派價格還低,但樹莓派制勝的關鍵優勢在于它有一套穩定易用的 Raspbian 操作系統,不僅軟件齊全,還有著龐大的開發者社群支持,他們至今還在不斷擴展著樹莓派的應用場景。
也因如此,自 2012 年樹莓派基金會開始推出第一代開發板以來,這種卡片式微型計算機已經在編程教育、科研領域和極客發燒友群體中獲得了廣泛支持和應用。截止到現在, 樹莓派已經賣出了約 2700 萬部設備。
CNN 就把樹莓派視為對計算機「Old School」文化的傳承——它只提供最原始的組件,用戶會拿來 DIY 各種設備,或是用于制作游戲、音樂、機器人等各種數字藝術作品。
Linux toy 也曾列舉出用樹莓派打造出來的三十多種創意設備,其中不乏像天氣預報站、多媒體中心和 NAS 服務器等點子。
雖然就商業層面來說,樹莓派還無法撼動微軟 Windows 和蘋果 Mac 在大眾消費者市場的地位,但促進學生計算機教育,以及用它做出好玩的設備,顯然才是樹莓派流行的主要原因。
Eben Upton 今年年初接受 TechRepublic 采訪時也說,他最初想做的就是一臺可以讓人隨便折騰的計算機設備,畢竟只有當價格足夠低,人們才愿意承擔各種風險,安心把它和其它古怪的東西連到一起。
但發展到第四代的樹莓派,顯然已不能視為單純的開發工具了,它希望進一步獲得工業領域、教育機構和非盈利組織的青睞。
官方還承諾,會持續生產樹莓派 4 至 2026 年 1 月,這對于想要長期使用的用戶們來說顯然也是個好消息。
知名 Windows 生態評論員 Paul Thurrott 撰文指出,在更高的內存規格下,樹莓派 4 已經達到了安裝完整版 Windwos 10 系統的要求(非之前的 IoT 版),配上顯示器和鼠標鍵盤,它就能變成一臺低成本的入門級電腦解決方案,這會讓樹莓派變得更加流行。
事實上,用樹莓派造電腦并商業化也不新鮮。2013 年,倫敦的創業公司 Kano 就推出了面向兒童的 DIY 計算機套件,其中的核心元件便是樹莓派,只不過它還會配套銷售鍵盤、保護外殼等組件,以及一個主打兒童編程學習的 Kano OS 操作系統。
而在游戲領域,用樹莓派電腦魔改的游戲機更是數不勝數。就算它的性能拿來辦公還太現實,但模擬幾十年前的游戲主機還是綽綽有余的。
2016 年,一名叫做 Wermy 網友便嘗試把樹莓派 Zero 套件塞到 GameBoy 游戲機里,讓它獲得了運行 SFC、MD 模擬器的硬件基礎,同時又能保留 Game Boy 的按鍵手感和小體積。
稍微高檔點的設備也不是沒有。比如這臺由瑞典藝術家 Love Hultén 打造,定價 2799 美元的游戲機,便選用了上世紀非常經典的球面 CRT 電視外觀,古典氣息十足,內部則是靠樹莓派驅動,也支持模擬包括 SFC、NeoGeo、N64 等數個平臺的游戲。
但影響力最大的還是要屬 RetroPie 項目。這是一款基于 Linux 系統構建,專門面向樹莓派設立的開源游戲模擬器,支持的游戲平臺多達 40 多種,堪稱是全能型的模擬器,由此也吸引了不少喜愛老游戲的玩家。
不難預料的是,在新一代產品上,樹莓派的新奇玩法仍然會持續下去。畢竟這個世界怪無趣的,好玩的點子實在太難得了。
題圖來源:Raspberry 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