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年底,高通就曾攜手微軟、惠普、華碩和Sprint等產業鏈合作伙伴提出“Always Connected PC”的概念,欲將高通在移動技術領域的創新帶到傳統的筆記本電腦產品上,驍龍本就此誕生。
經過幾年的耕耘以及與生態伙伴的持續合作,如今已有多款搭載高通驍龍8cx計算平臺的移動PC問世。在搭配了高通驍龍X55調制解調器及射頻系統之后,更是獲得了隨時接入5G高速網絡的能力,為消費者提供了數千兆比特級連接速度和長達多日的續航時間,帶來了全新的PC使用體驗。
聯想YOGA 5G是國內率先搭載驍龍8cx 5G計算平臺的驍龍本之一,下面我們就通過這款產品的實際體驗,看看這款可以通過5G聯網,始終在線、始終連接的ARM架構Windows筆記本,將為我們的日常辦公和娛樂帶來怎樣獨特的使用體驗。
始終在線、始終連接,5G聯網讓生產力從此不再間斷
聯想YOGA 5G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隨時隨地暢享5G網絡。它在轉軸中間預留了SIM卡槽,插入附贈的5G流量卡(向下兼容4G)并按要求激活賬號后,就能免費享用每月20GB的國內流量了。
在關閉Windows系統和其他軟件的自動更新功能后,20GB流量足夠絕大多數用戶可勁兒折騰了。不僅如此,聯想YOGA 5G支持Wi-Fi與5G網絡之間的無縫切換,無論大家想用Wi-Fi,還是如手機一樣安全、高速的蜂窩網絡都可以。有了驍龍本,再也不用走到哪兒,Wi-Fi密碼問到哪兒了,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始終在線、始終連接”。
如果你對這個功能還是沒啥概念,不妨和小編一起感受以下場景:
小編之前每次帶著筆記本拜訪客戶,或約在咖啡廳談項目時,第一件事就是詢問guest Wi-Fi密碼,以便讓筆記本接入網絡,隨時查找資料或演示。然而即便接入Wi-Fi網絡,如果當時連網用戶/設備太多,還是會出現延遲、斷網等現象,好不尷尬。此外,一些公共場所的免費Wi-Fi還可能存在安全風險,像小編這種敏感行業會束手束腳。
當我乘坐出租車、旅游大巴、高鐵等交通工具,或身處郊區、景點、公園廣場等戶外場所,肯定是指望不上Wi-Fi了,雖然可以通過共享手機熱點幫助筆記本連網,但這種熱點共享對手機流量、電量的消耗極大,還會顯著增加手機發熱,在體驗上總是差點意思。
從事媒體行業,領導和客戶總會提出臨時工作需求,而我還必須第一時間找到有Wi-Fi的場所,開機并啟動郵件、釘釘等應用才能收發消息,再按照反饋和需求對項目進行修改優化。每次帶著筆記本外出前,還需要提前將近期想看的視頻,可能用到的工作文檔、素材下載到本地,以供隨時隨地調用觀看。
想一想,這些問題是不是相當惱人?
不過有了可以隨時隨地5G聯網的驍龍本,上述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YOGA 5G作為國內首款5G筆記本,其最大特色就是搭載了專為PC打造的高通驍龍8cx 5G計算平臺。該計算平臺基于7nm制程工藝制造,采用Kryo 495 CPU,擁有4大核+4小核的雙叢集架構,集成Adreno 680 GPU、Hexagon 690 DSP、Spectra 390 ISP。同時,它還配備了驍龍X55調制解調器及射頻系統,讓你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千兆級連接速度和穩定性。
所以,插上5G SIM卡的聯想YOGA 5G就像智能手機,無論身處茶社咖啡廳火車站,還是野炊露營風景區,抑或教室宿舍圖書館,只要是有網絡信號覆蓋的區域,就都能時刻聯網,無需跪求Wi-Fi信號!對于需要隨時對工作任務作出反饋的童鞋,還能始終同步電子郵件和應用程序等數據信息,充分發揮驍龍本即開即用和始終在線、始終連接的特性。
什么,你擔心驍龍本長期開機和聯網,續航會拉胯?
請放心,由于驍龍8cx 5G計算平臺的功耗遠遠低于X86架構處理器,因此在內置相同容量鋰電池時,以聯想YOGA 5G為代表的驍龍本可以提供遠超傳統X86筆記本的續航能力!
為此小編還特意對聯想YOGA 5G進行了實測,在50%亮度,Wi-Fi和5G網絡都處于接入狀態以及25%的音量狀態下用Windows 10自帶播放器循環播放本地1080P視頻,從晚上23:00到第二天08:13,9個多小時共計消耗了40%的電量。這意味著,這款驍龍本擁有長達22.5小時左右的本地視頻播放續航能力,如果換成負載更低的文檔編輯一類工作,妥妥可以堅持24小時!
除非你持續打游戲,否則日常的辦公和看視頻、上網等應用場景下,你很難在1天內榨干聯想YOGA 5G的全部電量,除非你整宿不睡覺,做一名24小時不間斷工作的好員工。
還有一個好消息,聯想YOGA 5G支持USB PD充電協議(45W),現在很多大容量的充電寶都支持45W甚至65W的PD輸出,如果你真的需要持續幾天的戶外辦公/作業需求,沒有回到室內充電的時間,為驍龍本準備一個此類充電寶即可。
驍龍8cx 5G計算平臺還有一個殺手锏,那就是可以幫助像聯想YOGA 5G這樣的驍龍本進一步瘦身,創造近乎零噪音的工作環境。至于原因,咱們繼續往下看。
速效“減肥”,打造近乎零噪音的全天候計算平臺
和我們熟悉的X86架構處理器相比,基于ARM架構設計的高通驍龍8cx 5G計算平臺擁有一個先天優勢——更低功耗和更少發熱量,因此當它被用于筆記本時,可以更加放心地使用無風扇的被動式散熱設計。
拆開聯想YOGA 5G的后蓋,我們可以看到該產品沒有內置風扇,散熱模塊由熱管和超大面積的純銅散熱片(表面還貼有石墨)構成,這意味著它可以以近乎“零噪音”的狀態運行,結合靜音設計的鍵盤,夜間在臥室碼字時也不必擔心影響家人的休息了。
聯想YOGA 5G內置60Wh超大電池,機身邊緣還配備了兩組大尺寸的天線陣列,確保5G/4G LTE信號的連接能力。
從拆機圖來看,聯想YOGA 5G的內部其實還是有不少可以精簡的空間。換句話說,它還不夠“苗條”,理論上高通驍龍8cx 5G計算平臺可以幫OEM廠商更容易地打造出低于1kg重量的筆記本產品。希望未來會有更多驍龍平臺的輕薄型產品問世吧。
除此之外,聯想YOGA 5G還是一款屏幕支持360度翻轉和十點觸控操作的“二合一設備”,能夠隨心變換機身形態,一機多模滿足了用戶對筆記本和平板雙形態的使用需求。在高通驍龍8cx 5G計算平臺的加持下,該產品在提供14英寸視野的同時,還有著14.7mm超薄機身與1.35kg的輕盈重量,在二合一形態的翻轉本陣營中已經屬于頗為“性感”的存在了。
遠超預期,打消Windows on ARM軟件兼容顧慮
看到這里,可能有不少小伙伴還有一個疑問——都說驍龍本安裝的是Windows 10 on ARM操作系統,那它能兼容咱們平時常用的exe程序嗎?
小編起初也是非常擔心的,然而從這段時間的體驗來看,這些疑慮都是多余的,至少小編日常所用的辦公軟件和常玩的游戲,聯想YOGA 5G都能完美安裝和運行。
比如,小編因為工作的原因,離不開常見的碼字,對輸入法和辦公軟件的要求較高。聯想YOGA 5G可以直接安裝搜狗輸入法,Office/WPS和WinRAR等軟件(exe安裝包),以及OneDrive和百度網盤也都能為君所用。
在工作的過程中,小編還需要頻繁與領導、同事、客戶和好友溝通,微信、QQ、釘釘這三大通訊軟件也都能完美運行。
多屏協同是目前PC和手機圈非常火爆的功能之一,聯想YOGA 5G可以通過Lenovo One Lite與其他Android手機進行投屏,從而在筆記本屏幕上控制手機,工作之余不耽誤玩手機。
作為小編,我們這類人群還需要支持Flash插件的瀏覽器,所以特意安裝了QQ瀏覽器。經測試,可以順利開啟極速模式并加載Flash插件,完美運行CMS文章系統。大家看到的這篇評測文章,就是用聯想YOGA 5G編輯發布出來的。
PhotoShop也是小編常用的軟件,在聯想YOGA 5G上也能流暢運行,加載50+照片修圖的速度和傳統X86 PC差不多,驍龍8cx 5G計算平臺、8GB內存和UFS3.0閃存的執行效率遠超預期。
聯想YOGA 5G始終在線、始終連接的特性非常適合做交易的用戶,而這款產品也能完美運行包括通達信在內的交易平臺軟件,隨時幫助我們賺錢養家。
對聯想YOGA 5G這種輕薄型的驍龍本而言,指望它玩3A游戲大作肯定是不現實的。還好,小編平時只玩《魔獸爭霸3》的3C地圖虐虐電腦,在LOL里打發時間。而這款產品的性能也足以流暢駕馭上述兩款游戲。
不僅如此,高通為了進一步確保驍龍本的出色體驗和應用兼容性,也在與生態伙伴不斷努力。去年微軟曾在其年度Ignite大會上宣布與高通深化合作,進一步提升搭載驍龍計算平臺的Windows 10設備的性能和應用兼容性體驗。大會期間,微軟宣布擴展其應用保證(App Assure)計劃,這將有助于為使用基于ARM64的Windows 10設備的企業級客戶及消費者提供卓越的用戶體驗,其中也涵蓋驍龍本的全球生態系統。而近期發布的Windows 11更是全面支持高通驍龍7c、8c、8cx以及8cx第二代等計算平臺。當驍龍本可以完美運行64位應用后,它將可以呈現更出色的生產力,并適用于更廣泛的應用場景。
小結
驍龍計算平臺可以幫助聯想YOGA 5G為代表的驍龍本實現極致的輕薄設計、近乎零噪音工作的無風扇設計,以及超過24小時的續航能力。5G聯網的特性也能讓我們隨時享受高速5G沖浪,確保客戶會議始終在線,避免網絡掉線帶來的尷尬。總之,驍龍本非常適合經常需要外出開會、移動辦公的人群。其出色的性能、頂尖的網絡連接能力、以及長久的續航,可以隨時隨地解決輕辦公和娛樂任務,未來可期。
智能手機而言,其搭載的SoC是衡量性能強弱的唯一準繩,因為一顆SoC芯片內就集成了CPU(處理器)、GPU(顯卡,包括集成的核顯和獨顯)、ISP(影像處理器)和Modem(調制解調器)等模塊,只要掌握了SoC的強弱關系,就很容易直擊最具性能價格比的機型。對筆記本而言,決定其性能強弱的則取決于CPU和GPU兩顆芯片,前者影響整機的運算性能,而后者則掌管游戲世界的流暢。
當我們將目標鎖定在筆記本專用的移動處理器領域后,不難發現這是一個正處于“混亂之治”的時代。以英特爾為例,哪怕是大家很熟悉的第八代酷睿平臺,就包含3代工藝(14nm+、14nm++和10nm),以及Kaby Lake-Refresh、Kaby Lake-G、Coffee Lake、Cannon Lake、Whiskey Lake、Amber Lake等6大平臺。此時,如果再算上AMD最新的移動銳龍(Ryzen)平臺,以及英特爾面向入門級市場推出的Gemini Lake平臺……哪怕是CFan小編也會呈現一臉蒙圈的表情。
問題來了,筆記本專用的處理器中,誰的性能最強?誰的性能又最弱?AMD現在是否具備了挑戰英特爾的實力?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有必要對時下主流的移動處理器進行一番梳理。
本著一切向前看的原則,本文就不討論已被歷史淘汰的舊平臺,全部以市面上正在銷售的,英特爾 旗下針對輕薄本定制的低功耗處理器為主,至于AMD和游戲本專用的移動處理器,將于明天繼續奉上。
本文涉及的單核/多核跑分成績,數據來源于www.notebookcheck.net網站對應處理器型號的Cinebench R15(64bit)平均分數。由于搭載同一款處理器的不同型號筆記本,因散熱設計和功耗墻/溫度墻閾值不同,實際性能可能存在浮動,所以此成績僅供大家參考。
筆記本的散熱設計會非常影響實際性能發揮
****賽揚奔騰 昔日明珠今蒙塵****
賽揚和奔騰,曾經代表了一個時代。可惜,自從酷睿橫空出世之后,這兩個最經典的處理器品牌就逐漸淪落低端,只能在不足3000元的入門級市場貢獻力量。
低端新晉代言人
在低于2000元的筆記本陣營中,不少產品還在搭載Atom X5-Z8350和賽揚N3350這些“古董級”處理器。如果你買筆記本只是為了看片碼字,此類產品足以勝任。
但如果你希望筆記本具有更高的“生產力”,就需要認準英特爾在2017年底最新發布的金牌/銀牌奔騰,以及新款賽揚處理器了(表1)。
英特爾目前最低端的筆記本處理器,就要數隸屬Gemini Lake平臺的成員了,包括銀牌奔騰N5000、賽揚四核N4100和賽揚雙核N4000。而再高一個檔次的4410Y、4415Y和4415U,則被歸類到“金牌奔騰”陣營,而它們屬于Kaby Lake(七代酷睿)的簡化版。
不必糾結于金銀屬性
看到奔騰分“金牌”和“銀牌”,相信很多用戶都會以為前者具備壓倒性的性能優勢吧?實際上,從Cinebench R15測試來看,哪怕是四核賽揚N4100的多核成績也要在金牌奔騰4415U之上,而它似乎還可以秒殺金牌奔騰4415Y?
這不是錯覺。金牌奔騰4415Y的頻率太低,而且它的物理核心也只有2個。這類處理器主打的是支持更高容量的內存,以及(相對)領先核顯性能,所以才會獲得更高的排位。對普通消費者而言,其實還是實際性能最為關鍵。所以,當我們在選擇入門級筆記本時,瞄準四核賽揚N4100就足夠了,更高檔的金銀奔騰反而不夠經濟。
比如,采用PC平板二合一形態的微軟Surface Go售價2988元起(金牌奔騰4415Y+4GB+64GB),看起來還不錯?
如果你對平板電腦的使用模式不感冒,其實在相似或更低的價位上就能獲得比Surface Go更好的性能體驗。比如,炫龍阿爾法L9,這款15.6英寸的輕薄本搭載了金牌奔騰4415U,而且還配備獨立的MX150顯卡,售價不過3099元。此外,宏碁湃3 A314、聯想揚天V330、華碩X441和惠普246 G6,也都是2xxx元價位上就搭載了Gemini Lake平臺的高性價比產品。
總之,英特爾新一代奔騰和賽揚雖然性能較過去有了些許進步,但我們依舊不能對它們的實際表現抱有太大的期望,只能在低畫質下流暢運行LOL級別的游戲而已。因此,我們不妨將其視為“新時代的上網本”,主辦公、輕娛樂,適合扮演家里第二部筆記本的角色。
****聯網優化 酷睿Y系添新丁****
從第五代酷睿(Broadwell)開始,英特爾就針對PC平板二合一設備定制了名曰“酷睿M”,TPD僅有4.5W且無需風扇輔助散熱的全新Y系列芯片,并一路從Broadwell-Y→Skylake-Y→Kaby Lake-Y進化而來。只是,隸屬于第八代酷睿的Y系列處理器,在2018年卻“遲到”了。
遲到的八代Y系家族
英特爾早在2016年Q2就發布了七代酷睿家中的Y系成員(Kaby Lake-Y),可惜該系列近兩年一直沒有更新,市面上看到的輕薄本/二合一新品依舊是搭載隸屬七代酷睿Kaby Lake-Y平臺的酷睿M3-7Y30等。好消息是,前不久英特爾終于補全了第八代酷睿處理器家族,其中就包括代號為“Amber Lake-Y”的新一代Y系列處理器。
“生產力”的下限所在
Amber Lake-Y平臺包括酷睿i7-8500Y、酷睿i5-8200Y和酷睿M3-8100Y三款產品(表2),它們均采用14nm++工藝打造,在架構層面和七代酷睿Kaby Lake-Y基本相同,只是將TDP從4.5W提升到了5W,并進一步拔高了主頻。官方表示Amber Lake-Y的性能對比上一代酷睿M有了兩位數的性能提升,并改進了Wi-Fi和LTE性能,針對手寫筆和觸摸進行了優化。
據悉,年底戴爾XPS13二合一版和蘋果12英寸的MacBook會首先獵裝Amber Lake-Y平臺處理器,而其他品牌最晚也會在2019年初陸續跟進。
作為參考,上代酷睿M家族中最低端的酷睿M3-7Y30在Cinebench R15中的跑分成績為105(單核)和250(多核),性能明顯領先金/銀奔騰家族。可以說,歷代的酷睿M都是同期酷睿處理器家族中“生產力”的下限,只有搭載它們的輕薄本/二合一設備才具備主流級別的辦公和娛樂潛力,足以勝任家中的第二臺PC的角色。
需要注意的是,酷睿M是“第二臺PC”,可不是前文賽揚/奔騰對應的“第二臺筆記本”哦。平時玩大型3D游戲和視頻編輯等重負載應用交給PC,其余的應用環境酷睿M設備基本都可以搞定。
****一門三將 酷睿U系新舊交替****
在英特爾歷代酷睿家族中,擁有15W TDP的U系列低功耗版處理器堪稱“中流砥柱”,它們代表著性能和功耗的完美平衡。然而,由于英特爾產品策略的不斷調整,U系列第八代酷睿處理器也成為了史上最為混亂的存在。
第一波:Kaby Lake Refresh
英特爾早在2017年8月就發布了代號為“Kaby Lake Refresh”平臺的第一波U系列第八代酷睿處理器,首發成員包括i5-8250U/i5-8650U和i7-8550U/i7-8650U(數字帶6的還主打博銳技術),隨后又在2018年Q1新增定位更低的酷睿i3-8130U(表3)。
上述型號應該是大家最為熟悉的移動處理器了,得益于4核8線程以及更高主頻的優勢,i5-8250U和i7-8550U在散熱設計的允許下,性能表現已經非常接近45W TDP的七代酷睿i5-7300H了,足以承擔重度辦公和中度娛樂的任務,在搭配MX150獨顯時可以在720P+低畫質下流暢“吃雞”。
Kaby Lake Refresh平臺主要的服務對象是輕薄本,并常與NVIDIA MX110/MX130和MX150獨顯搭配,適合注重便攜和性能,但對3A游戲大作不感冒的用戶選擇。考慮到輕薄本的散熱設計普遍不夠完美,所以大家在挑選輕薄本時不必強上酷睿i7-8550U(更容易觸發降頻而影響性能),i5-8250U足矣,用省下來的錢升級更大的SSD更實際。
第二波:Kaby Lake Refresh
2018年4月,英特爾為Kaby Lake Refresh平臺增加了集成“銳炬”(Iris)核顯的新成員,它們分別為i7-8559U、i5-8269U、i5-8259U和i3-8109U(表4)。與i5-8250U等家族前輩相比,新U系列的八代酷睿處理器將TDP從15W提升到了28W,并將UHD620核芯顯卡換成了Iris Plus 650,這顆GPU代表了英特爾顯卡技術的最強音,其性能足以媲美NVIDIA GeForce 930MX。
此外,新U系列酷睿可以搭配英特爾最新的300系列芯片組主板,從而獲得千兆級無線網卡、原生USB3.1 Gen2和對傲騰內存的支持。
可惜,輕薄本們更喜歡搭配MX150,成本高、GPU性能也談不上無敵的新U系列酷睿的定位稍顯尷尬,至今也多為NUC這種迷你PC、以及極少數高端輕薄本獵裝,普通用戶可以無視之。
第三波:Cannon Lake
2018年5月,英特爾官網的ARK數據庫中增加了一款型號為“i3-8121U”的八代酷睿處理器。雖然它同樣隸屬于U系列,但卻首次用上了傳說中的10nm工藝,要知道,英特爾曾表示10nm工藝需要2019年底才能商業化量產!
沒錯,我們可以將i3-8121U視為英特爾10nm工藝Cannon Lake平臺的試水,壓根也沒打算大范圍量產。所以,迄今為止國內只有聯想IdeaPad 330這么一款筆記本武裝了i3-8121U處理器,而這顆芯片的性能也就是七代酷睿i3(U系列)的水平,同價位已經可以買到酷睿i5-8250U的機型,所以同樣并不值得我們太多關注。
第四波:Whiskey Lake
2018年8月底,英特爾突然宣布了第八代酷睿處理器家族的新一代U系列成員。需要注意的是,新U系列不再隸屬于Kaby Lake Refresh平臺,而是升級到了最新的Whiskey Lake平臺,首發成員包括i7-8565U、i5-8265U和i3-8145U(表5)。
與Kaby Lake Refresh平臺前輩相比,同屬八代酷睿的Whiskey Lake平臺改用了最新的14nm++工藝,不僅大幅提升了睿頻加速頻率,還具備出色的省電特性。據悉,新平臺在搭載了i7-8565U處理器、使用集成顯卡以及52Wh電池時,可以持續播放16個小時的本地1080P視頻,這個成績比如今普遍的10小時提升巨大。
同時,Whiskey Lake平臺還首次針對輕薄筆記本電腦和2合1產品的網絡連接能力進行了優化,集成了千兆級別的WiFi控制器和原生的USB3.1控制器,增加了語音識別所需要的DSP模塊,可以為眾多語音助手提供相應支持,提供更強的語音識別能力。此外,新平臺還集成傲騰控制器,消費者可以選擇傲騰+HDD的方案達到容量和性能的平衡。
綜合來看,Whiskey Lake平臺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了性能,加強了I/O接口功能,并可大幅延長筆記本的續航能力。
目前,我們已經可以買到搭載新平臺芯片設計的新款輕薄本了,比如惠普暢游人星15(i5-8265U+MX150)、宏基翼5 A515(i5-8265U+MX130)、戴爾靈越燃5000 3代(i5-8265U+MX150)和惠普新ENVY13(i5-8265U+核顯)等,只是較搭載Kaby Lake Refresh平臺的老型號略貴一點而已。
考慮到Whiskey Lake平臺的高主頻和功能上的優勢,i5-8265U的表現就足以媲美甚至超越i7-8550U。所以,如果你近期有購買新款輕薄本的計劃,不妨優先考慮基于新平臺設計的產品。
月29日,在“創芯·生生不息——進迭時空2024年度發布會”上,包括SpacemiT Muse? Book、Shelf和 Box等在內的SpacemiT Muse? 系列生態產品全部亮相。進迭時空創始人、CEO,陳志堅博士在發布會上透露,SpacemiT Muse? 系列生態產品將于近期開啟預售,進一步為全球RISC-V生態建設提供更加便捷的軟硬件產品支持。
2022年8月,全球首臺RISC-V筆記本ROMA誕生,吹響了RISC-V 向高性能 CPU 市場進軍的沖峰號。據發布會上的信息顯示,進迭時空SpacemiT Muse Book? 第1代產品(以下簡稱Muse Book)作為輕便的RISC-V開發平臺,已具備了可量產的性能標準。
(圖:進迭時空)
在設計方面,Muse Book全金屬,無風扇,續航時長超過8小時,支持PD3.1快充,不受開發場景限制,開機即可接入完整的開發場景。在更高效的本地編譯方面,Muse Book預裝Chromium、LibreOffice、Docker、Python、Visual Studio Code,支持gcc-13/ llvm-17,支持b拓展、vector1.0拓展,并在編譯器上做了特定優化,可以擁有更高的編譯質量。此外,為解決普通筆記本電腦開發接口少的難題,Muse Book上還定制了8pin的開發接口,兼顧I2C/UART/PWM,提供開發者容器,更加貼合開發者的使用習慣,真正實現開發環境一鍵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Muse Book搭載了進迭時空自研的全球首顆 8核 RISC-V AI CPU——SpacemiT Key Stone? K1,高度優化的opencv,openblas,eigen,libpng,libjpeg,xnnpack等算法庫。讓vector算力及AI算力,可以被傳統機器視覺、AI、SLAM等場景的開發者唾手可得。陳志堅博士通過 Muse Book現場展示了K1芯片的AI能力。視頻里顯示,用戶可以通過公開的大模型Chat中獲得相關代碼,在少量甚至無需修改代碼的情況下,就可以在Muse Book上實現高效推理。
(圖:進迭時空)
據了解,進迭時空自研的K1芯片,將AI融合算力的通用性和開放性發揮到極致,便捷的連接到開放生態,進而可以降低用戶使用芯片AI算力的門檻。陳志堅博士在發布會上透露,進迭時空跑完SpacemiT Key Stone? K1芯片“研發-流片-量產-應用”全生命周期,僅用了不到900天。
(圖:進迭時空)
據悉,SpacemiT Key Stone? K1(以下簡稱K1)作為全球首款8核 RISC-V AI CPU,搭載了進迭時空自研的智算核X60,單核算力為ARM Cortex-A55芯片(ARM主流芯片)的130%,可大幅降低算力成本;在典型應用下,K1功耗約為ARM Cortex-A55芯片的60%-80%,讓每一顆晶體管都服務于算力。K1可運行從AlexNet到Llama-2-7b的所有AI算法,實現與所有主流AI生態的快速對接,保證全部AI模型一次部署成功。算力方面,K1提供了大于50KDMIP的CPU算力以及2TOPS的AI算力,在算力、功耗、AI通用性方面具備全面優勢。有了K1芯片的AI算力加持,SpacemiT Muse? Book的穩定性和應用性都得到大幅提升,遠超市場上現有的同類RISC-V筆記本電腦。
(圖:進迭時空)
不過,綜合發布會的各部分內容透露的信息來看,進迭時空的SpacemiT Muse?生態產品和Stone系列芯片產品并未將市場上的RISC-V產品列為競品,而是瞄準了全球市場上的Intel和ARM的產品。
“RISC-V的熱愛者和開發者是推動RISC-V發展的中堅力量。為RISC-V開發者持續提供真正好用的生態產品是我們必須堅守的初心”,據陳志堅博士透露,在過去的909天里,他和團隊訪談了包括RISC-V軟硬件開發者,AI玩家,新生力量等等的代表,結合大家的使用習慣和需求,攜手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力量,推出了覆蓋從SOM到開發者服務器的完整生態產品序列的MUSE系列生態產品。此外,進迭時空還將通過開發者社區提供軟硬件開發文檔和設計文檔支持。陳志堅博士介紹,社區不僅提供各類刷機工具、ISP tuning工具、產測工具、AI部署工具,還為大家準備好了預編譯鏡像,包括OpenSBI、U-Boot、Linux內核、初始RAM文件系統和根文件系統等,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更直接的一棧式刷機體驗。
據悉MUSE系列生態產品發布和預售信息將通過進迭時空官網和微信公眾號發布。陳志堅博士表示,未來,進迭時空將在MUSE生態產品上持續投入和迭代,與各位共同打磨出更高效能更多舒適的RV硬件產品,共建生生不息的RISC-V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