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說法是不嚴謹的,因為在服務器中有主板是有兩個CPU插槽的,被稱為“雙路平臺”,通常用于需要更高計算能力的應用,如數據中心、虛擬化環境、高性能計算和大規模數據庫等。
另外,早期的主板也出現過有兩個CPU插槽的產品,甚至有同時提供AMD和英特爾CPU共同運行的情況,只不過早已淡出市場,已經被淘汰了。
于是我們的問題就變成了,為什么目前消費市場上的主板都只支持一顆CPU了呢?答案是成本限制。
在主板上設置多個CPU插槽需要重新布線,內存、顯卡等的位置就全都需要調整,同時還需要增加兩顆CPU之間的協調工作,會增加系統的復雜性,帶來額外的成本,而兩顆CPU和單顆相比提升的性能又非常有限,所以消費級沒有再設計雙路主板了。
與此同時,CPU的性能發展非???,單顆CPU的性能已經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用戶的使用需求了,大多數用戶并沒有用兩顆CPU的需求,所以雙路主板在市場上也沒有需求。
另外,CPU的多核心和超線程技術也已經普及,單顆CPU也能很好地應對多任務場景,而且在主頻和核心提升上來之后有更多的性能可以做好資源的調配,也相當于是多任務的完美解決方案了。
其實專業級電腦(服務器)和消費級電腦(臺式機/筆記本)是針對使用場景已經特化完成的產物,專業級的電腦針對的場景更加特殊,對超多核心的計算有更高的要求,所以雙路平臺有很大的市場;而消費級的電腦對硬件均衡性的要求更高,所以單路平臺才是絕對主流。
(8346259)
智能手機、電視遭遇訂單縮減后,全球PC市場也迎來一輪新的寒潮。
據市場研究與顧問公司Gartner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的全球PC發貨總量為7200萬臺,比2021年第二季度下降了12.6%,創9年來最大跌幅。其中,中國市場PC出貨量下降了16%,在區域市場中下滑幅度僅僅略好于EMEA(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18%。
事實上,在遭遇眼下的行業低谷之前,PC市場因為“疫情”的原因,出現過一段銷量上漲的行業小高潮。近幾年,不少企業出于疫情防控的原因,都開始推行居家遠程辦公,同時也有很多學校轉至線上教學,而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全球PC市場出貨量的迅速上漲。但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用戶需求減少,使得全球PC的銷量也開始走下坡路線。
此外,疫情對產業端造成的影響,也通過供應鏈傳導到消費市場。疫情期間,各大電腦廠商的生產經營活動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響。而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其生產能力直接影響了電腦產業的供應。
據Canalys的報告分析,受到疫情的影響,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的上海、昆山等地的工廠和港口運營所導致的一定程度的中斷,大量知名電腦廠商的訂單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延遲。雖然,疫情在5月份就已經得到控制,各地的生產也已經逐漸恢復,但是大量積壓的訂單以及產能恢復的問題,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因此,最終導致了整個電腦產業鏈出現了一定的供應不足。
不僅如此,一些地區和國家通貨膨脹問題嚴重,也導致消費者購買意愿的下降。如美國5月份的通脹率達到了近40年以來的最高值——8.6%,再加上疫情所導致的經濟發展緩慢等因素,當消費者面對更換電腦的一筆支出時,都會變得比往常更加謹慎。
除了在客觀上因為供應量下降導致的PC銷量下降外,消費者主觀上對于PC產品購買意愿的下降也是一個主要原因。
近兩年居家辦公、遠程授課需要購置新的電腦后,人們對于作為非快消類商品的電腦,很難會有在短期內產生再次換新的想法,因而市場需求出現了一定的飽和。并且電腦產業在經歷過一段時間的高速發展后,近幾年上市的產品,一定程度上已經出現性能過剩的趨勢,電腦消費的周期性影響開始在各垂直品類市場蔓延。
另外,隨著5G和移動互聯網不斷深入人們的生活,人們的工作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當大部分人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就能夠完成一部分工作的時候,對于工作地點的要求就逐漸被弱化。特別是在疫情之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接受混合辦公,相對于PC更便攜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自然成為了更多辦公人群的選擇,原本主打辦公定位的PC電腦自然就受到冷落。
值得注意的是,PC端銷量的斷崖式下降使得芯片也跟著遭殃。英特爾首席財務官David Zinsner在6月份表示,今年下半年的前景變得“非?;靵y”,該公司將尋求調整支出和投資以適應這一現實。今年6月,英特爾暫時凍結了其個人電腦芯片部門的招聘,并采取了其他緊縮措施;同月底,內存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發布第四季度業績指引遠低于預期。
實際上不止PC市場遇冷,2022年以來,整個電子產品市場都進入低迷期。年初,國內手機市場連續四個月出貨量同比下滑,數據一個月比一個月慘淡,平板、可穿戴設備,也一改以往的增長趨勢出現了下滑的跡象。為了一改銷量頹勢,不少廠商開始排隊降價緩解庫存壓力。
今年“618”,就連很少打折扣的蘋果都加入了降價大軍。京東平臺上,iPhone 13領券直接降價1001元,而天貓平臺上,iPhone 13(512GB)疊加多重滿減優惠后,相較首發價最高優惠達1600元。
平板和PC電腦市場也是如此。在京東上,小米平板用券后價格可降370元,榮耀5月剛推出的新品筆記本電腦MagicBook 14,則享受限時至高優惠500元??纱┐髟O備中,AirPods第三代耳機也從發售價1399元下降201元至1198元。
雖然“618”的大促活動對PC電腦乃至電子消費市場的整體銷售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但從整體情況看來,第三季度內的市場回暖并不樂觀,“618大促”也僅僅是緩解前兩個季度的庫存壓力,而第四季度的回暖情況可能會大一些。
以消費市場角度來看,當PC端到達下一個換季周期后,此前所累積的消費者需求會在下一輪釋放出來,而且新的處理器和新的顯卡都會在年底上市,盡管AMD、Intel以及顯卡廠商都砍掉了自己的一些訂單,但是相比上半年肯定會在市場上吸引一些人氣,這會對持續下滑的PC市場帶來一些活力。
但從長期角度來看,傳統PC市場存在的產品創新不足、智能化程度低、生態價值延展“鏈”力弱等問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當手機、平板電腦等對PC產品的替代性越來越強,PC廠商更應該重新思考,如何從供應鏈、產品、品牌等角度結合自身優勢,重新喚起消費者對于PC產品的興趣。
現代家庭中,選擇合適的計算設備對于提高工作效率、享受娛樂體驗以及滿足家庭成員的多樣化需求至關重要。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各有其獨特的優勢和劣勢,而家庭使用場景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在選擇時進行細致的考量。本文將從筆記本電腦的劣勢與臺式機的優勢出發,探討為何在家庭環境中,臺式機可能是一個更合適的選擇。
筆記本電腦的劣勢
1. 屏幕尺寸:筆記本最大的優勢應該就是便攜,盡管便攜,但屏幕尺寸的限制可能影響多任務處理和視覺體驗,如果你習慣了用一臺23寸和27寸的顯示器,再去看14寸15寸的筆記本屏幕真的很小。
2. 升級困難:筆記本電腦的硬件升級相對困難,許多組件是焊接在主板上的,限制了未來的升級可能性。
3. 維修成本:一旦出現故障,筆記本電腦的維修成本通常較高,且許多部件難以自行更換。
4.性能與價格:同等性能的筆記本電腦通常比臺式機價格更高,且性能可能有所妥協。
臺式機的優勢
1. 性能強勁:不需要考慮續航的問題,所以可以配備更強勁的核心,更強大的硬件,適合高性能需求,如游戲、視頻編輯和3D建模。
2. 易于升級:臺式機的組件易于更換和升級,可以根據需求靈活調整配置。
3. 散熱優越:臺式機有更好的散熱設計,可以保持硬件在最佳狀態下運行。
4. 成本效益:相比筆記本電腦,臺式機通常以更低的價格提供更強大的性能。
5. 可擴展性:臺式機提供更多的端口和擴展槽,方便連接多種外部設備。
6. 維護簡便:臺式機的組件易于拆卸,便于清潔和維護。
7. 大屏幕體驗:臺式機可以連接大尺寸顯示器,提供更佳的視覺體驗。
家庭使用場景的考量
1. 固定位置:家庭環境中,臺式機不需要頻繁移動,因此便攜性不是主要考慮因素。
2. 性能需求:家庭成員可能需要進行游戲、學習和工作等多樣化活動,臺式機的高性能和可升級性更能滿足這些需求。
3. 成本效益:如果預算有限,臺式機在性價比上更具優勢。
4. 長期使用:臺式機的耐用性和易于維護的特性適合家庭長期使用。
5. 共享使用:家庭中可能有多人使用同一臺電腦,臺式機的大屏幕和外設兼容性更適合共享。
綜上所述,盡管筆記本電腦在便攜性方面具有優勢,但在家庭使用場景下,臺式機的高性能、易于升級、成本效益和維護簡便等優勢使其成為更合適的選擇。當然,每個家庭的具體需求不同,選擇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