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硬件·聰明消費 | 歡迎關注鈦師父
動圖:單桿壓縮機
喜歡DIY的筆者經常聽到有朋友抱怨自己的電腦配置和別人一樣,但玩同樣的游戲幀速就是要低很多,而且找不到問題所在十分苦惱。以筆者的經驗來看,出現這種情況除開不同硬件產品電氣性能有差異這種超低概率的原因之外(畢竟經過多年的優勝劣汰、技術進步,市場中知名品牌的主板、顯卡等配件在同規格的前提下性能不會差很多),更多的還是軟硬件設置的問題。而且,由于近一兩年來處理器核大戰急速升溫,處理器核心數量暴增,游戲軟件優化顯得有些跟不上,這也導致了一些熱門游戲在多核心處理器上出現執行效率不正常的情況。接下來,筆者就來為大家仔細分析一下。
高端多核心處理器為何在一些游戲中實戰性能不佳?
《孤島驚魂3》、《孤島驚魂4》等老游戲在超過6核心的處理器上執行效率會暴降
越貴的多核心處理器玩游戲一定越快?就目前的游戲多線程優化情況來看,并不一定。也就是說,你花14000元買的Core i9 7980XE,在某些游戲中并不一定比3999元默認上5GHz的Core i7 8086K強。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3DMark的官方天梯榜,沖榜的處理器到底是哪些。其實,3DMark自身對多線程的支持也并不見得有多好,一些具備超多核心的處理器在3DMark的測試項目中反而出現分數異常的情況,和一些老游戲的表現比較相似(處理器占用率不高,處于磨洋工的狀態,但游戲幀速卻上不去),超頻也只是杯水車薪。
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因為部分老游戲在開發時沒有考慮到未來的超多核心處理器,因此出現了游戲引擎對于多核心的調用不合理,多個線程之間互相影響,導致“一核有難,多核添亂”;另一方面,一些小公司沒有足夠的研發實力和經費(或者根本沒打算花這筆錢)來對游戲引擎進行多線程優化,所以有些新游戲也出現了在多核心處理器上執行效率不佳的問題(對沒錯,說的就是渣優化PUBG)。
那么,對于新裝機已經選擇高端多核心處理器的玩家,要進行怎樣的設置,才能在玩自己喜歡的游戲時,享受到最高的幀速呢?在游戲廠商開發新游戲引擎或是推出多線程優化補丁之前,我們可能需要一些技巧才行。
6核心12線程處理器=游戲甜品
如果使用的是銳龍處理器,可以通過Ryzen Master工具方便地調節核心數量
到底多少核心/線程的處理器能最好地兼容現有的游戲呢?筆者準備用實際的測試來進行驗證。為了排除頻率和處理器架構的影響,筆者決定使用一顆8核心16線程的銳龍7 2700處理器,通過Ryzn Master軟件調節核心/線程數量來進行對比,不過,對比過程中并不會改動處理器頻率,這樣就能準確地看到不同的核心/線程數量帶來的游戲實戰性能差異。
測試平臺
處理器:AMD銳龍7 2700
內存:芝奇幻光戟DDR4 3200 8GB×2
顯卡:華碩ROG STRIX GTX1070Ti
主板:華碩C7H
硬盤:金士頓HyperX 240GB
電源:航嘉MVP K650
操作系統:Windows10 64bit專業版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到,在打開全部核心/線程的情況下,AMD銳龍7 2700可以得到最高的Cinebench R15分數,也就證明在這種狀態下完成3D圖形設計渲染輸出的性能是最高的。同時,這種狀態下的3DMark物理運算得分也最高,那么從理論上來講,游戲性能也應該最好才對,但實際上我們看到它的3DMark綜合測試得分卻十分反常(顯然這并不是AMD銳龍7 2700的真實實力),而這一項正是代表了顯卡和處理器協同工作玩游戲的性能(準確地說是玩一些對超多線程優化不太到位的老游戲的性能)。由此可見,3DMark的綜合測試項目對于超多線程的支持并不算好,我們需要“遷就”它一下,做法就是減少處理器的線程數量。
用Ryzen Master工具關閉SMT同步多線程功能之后,AMD銳龍7 2700變成了8核心8線程的規格,此時雖然Cinebench R15和3DMark物理運算得分都明顯下降,但3DMark綜合測試項得分有些許上升了,這意味著降低線程數量的做法對于提升老游戲性能可能有效。于是我們繼續嘗試6核心12線程的規格,此時的3DMark得分達到了巔峰狀態,而綜合測試項得分也相對默認的8核心16線程提升了22%之多!接下來再嘗試關閉SMT功能實現6核心6線程規格,不過此時由于線程數量減少太多,除了綜合測試項目得分達到7119的新紀錄之外,其他分數反而降低了。最后,我們嘗試了4核心8線程的規格,由于線程數量的大幅度減少,整體游戲性能出現了明顯降低。
再來看看游戲實際測試情況。《刺客信條:起源》對于多線程優化很出色,所以我們看到開啟6個或以上核心的AMD銳龍7 2700成績差異不大,但低于6核心12線程之后,游戲幀速就開始明顯下降了。《古墓麗影:崛起》對于6核心及以上的規格支持得也不錯,其中6核心6線程表現最好,但4核心8線程時幀速就下降得很厲害了。《孤島驚魂3》《孤島驚魂4》算是“多線程過敏綜合征”的代表作了,一旦超過6核心幀速就暴跌一半。
綜合來看,6核心12線程目前是規格最為均衡的甜品級游戲處理器,既可以避免老游戲對超多線程優化不足導致幀速下降的問題,也能充分照顧到支持多線程的新游戲。
總結:超多核心處理器應用面更廣,6核心12線程玩游戲性價比最高
從前面的測試我們可以看到,在游戲適應性方面,6核心12線程的處理器算是最“甜品”的選擇,不管是對超多線程優化不足的老游戲,還是針對超多線程做了優化的新游戲(例如《刺客信條:起源》),都能發揮出全部性能。
那么,定位更高、多線程性能更強的8核心16線程在一些游戲中無法發揮真實性能,實際游戲表現不如6核心12線程處理器,它們就不值得購買了嗎?顯然不是。出現這樣的情況只是游戲的優化還不到位,而且在玩一些老游戲時,我們還可以通過軟件工具或BIOS來關閉處理器的部分核心,把8核心16線程處理器“打造”成6核心12線程處理器(Ryzen Master還提供了專門的游戲模式,玩家可以一鍵開啟),而在需要超多線程完成專業設計工作時,又可以打開8核心16線程處理器的全部核心實現火力全開,這兩種應用狀態可以任意切換。所以說,8核心16線程、甚至是像線程撕裂者與Core i9那樣超多線程的處理器具備了更廣的應用面,這和它的價格定位也并不矛盾。
小獅子最喜歡的雞腿 分割線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把電腦系統升級為win10了,畢竟微軟也將在明年初停止對win7的所有技術支持。這時候問題來了,不少小伙伴在找老毛桃幫忙裝好win10系統后,說電腦變慢了,打開窗口卡頓成PPT一樣。
說到這事,老毛桃就覺得有些委屈了,電腦升級win10后不能怪我吶!我們分析電腦卡頓這個問題一般從軟件和硬件方面分析。
軟件方面:如果你的電腦配置比較老舊了,有可能是你的電腦存儲了太多的文件。比如說,大家都知道瀏覽器下載東西,或者下載應用程序,默認的路徑都在C盤,如果你的軟件很多且都放置在C盤,你說電腦能不卡頓嗎?這好比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本來走路就蹣跚,如果還得背上一袋重物,走起路來就更加不容易了。老舊的電腦亦是如此!
硬件方面:說到硬件,電腦卡頓主要從顯卡、CPU和內存這三者下手。舉個例子,愛玩游戲的朋友都知道,玩游戲幀數低會導致電腦卡頓,這時候為了保證游戲幀數的穩定和提高,需要換成更高性能的顯卡才可以。
按照“木桶效應”來說,電腦性能不是由最高的配件來決定的,而是由最低的那個配件來決定。但老毛桃不得不說,我們口中所說的“電腦卡頓”,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系統卡頓!很多電腦小白在不知情下換了顯卡又換了CPU,可卡頓的糟糕狀況還是沒有改變。那我們如何解決這棘手的問題呢?很簡單,那就是加上固態硬盤!
老毛桃毫不客氣地說,加固態硬盤往往對舊電腦有“起死回生”的效果,加了SSD和沒加的天壤之別,老毛桃就不在這里一一列舉了。用過固態硬盤的小伙伴們大都不想用回原配置的電腦,對此大家不妨試一試哦!
曾經做過試驗,同樣配置的電腦加上固態硬盤后,給老毛桃首先的感覺就是電腦開機的速度大大提升了,而且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運行軟件的速度也明顯比機械硬盤的要快很多,總結為一個字:爽!
為什么固態硬盤比機械硬盤的明顯“快”呢?實際上,這和它們對數據的讀寫速度有關,機械硬盤的讀寫速度只有160MB/s,而固態硬盤卻可以達到500+MB/s的速度。老毛桃和大家分析一下,平時打開電腦時就會加載打開系統,這是一個不斷讀寫的過程。假如你想要打開一個游戲,這需要加載游戲盤里面的文件,這時讀寫速度的快慢就直接影響到系統的流暢度了!
因此,大家都在說,電腦系統卡頓?換顯卡CPU還不如換上固態硬盤!不知大家對這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