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1912 年,創新理論之父約瑟夫.熊彼特在他的著作《經濟發展理論》中將創新過程定義為“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而創新則是“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在如今的市場之下,企業和品牌必須要不斷的進行創新才能保持自己的競爭力,但是我們為什么要進行創新呢?知道這個問題,或許我們會更了解品牌創新。
企業和品牌為什么要創新?
從三個角度來說:為了生存、為了增長、為了不確定未來。
地球上曾經有過20億物種,在多次大滅絕中,99%都滅絕了。而那些活下來1%的物種都是在周期性環境劇變后,自行「變異」和經歷自然「選擇」的新物種。
變異+選擇==新物種——活下來!
圖片來自互聯網
類比之下:占位在各個商業生態圈的企業和品牌,就是周期性經濟環境下,生存效率的創新競賽,誰能率先變異出利于自己的活下來的功能、產品、服務,誰就能活下來;誰能先摒棄不適合生存的舊功能,誰就會活得更好。
美團為例,“千團大戰”的唯一勝者,在所有團購品牌都去搶占PC互聯之時,只有他選擇進入移動賽道,全部的資源(人力資金)砸到移動廣告,最終贏得了活下來的門票;接著,為了更好地活著,又毅然放棄“團購”,變異出“外賣”這一特性,成就了現在的美團帝國。
圖片來自互聯網
在動態巨變的環境中,商業組織必須在“創新”和“死亡”中二選一,沒有中間道路可言。
“細胞只有死一遍,命才能活下來”。人體細胞每隔120到200天就會全部更新一次,隨著舊細胞的死去,新的細胞才會華麗的誕生,與此同時,人的生命得以延續;一旦出現不能被替換的舊細胞——那就是癌細胞。
對于企業來說,所謂“基業長青”,不是“主業”長青,不是“長子”長青,不是“老員工”長青;而是“公司”長青,是“品牌”長青,是“家”長青,是“命”長青。
那些舍不得“長子”,舍不得“主業”的品牌,悲劇注定。
為了部落,不斷創新更迭,才能有“命”活;為了整體,只有不斷以創新的業務代替傳統的業務,以創新的兒子替換增長慢的長子,才能讓“部落”延續百年。
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有一個著名“這個看不見的手”理論,該理論的核心解讀:對于整個市場經濟來說,一定要用創新企業去破壞老舊企業,淘汰舊企業的市場,整體才能獲得發展。
對于現實的意義就是:有效的「資本」會毫不留情地把老舊過時的一切淘汰出局,正是這種新舊企業的更迭,才成就了市場的整體進步。這里有一串長長的死亡名單:摩托羅拉、諾基亞、Toys、柯達、尼康、赫茲租車……
他們大概率的慨嘆是: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但是我們輸了。因為他們敗給了時代!這就是那只看不見的手。所以,創新是企業和品牌生存的基本技能,也是求活的唯一技能。
為什么要創新,歸根到底,無論是企業,品牌還是個人,核心就是增長,或者是發展。
創新理論和創業家理論之父、政治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說:“我們將從一種經濟結構向另一種經濟結構轉換稱為非連續性創新,這種創新往往能夠帶來指數型增長”,并斷言,「這種非連續性創新,才是經濟發展的唯一因」。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認為,游行和革命改變不了社會,真正能使社會改變的是創新,他主張的創新是指“集體的創新”,而不是“個別的創意”,是產業的變革與社會的重大改變,是社會性和經濟性用語,而不是科技性和技術性的名詞。
歷史數據表明,大企業不是國家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只有創新企業才是,即便一些企業活了50年,100年,也不過是茍延殘喘,企業規模越大,增長速度越慢。
經濟如此,對于企業和品牌來說更是如此,要想獲得指數型增長,唯有創新。創新是現代的煉金術,是國家,企業、品牌、個人的終極競爭力。這就是近10年,中國VS美國,實力對比發生大變換的根本原因。
品牌創新的目的就是為了增長,增長是所有品牌的首要戰略目的,無論是銷售增長,財務增長,用戶增長。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和創業公司的估值是由未來的增長率決定的,而不是由現在的收入決定的。
也就是說,如果你擁有一根昂揚向上的增長曲線,資本,人才,市場全都鋪面而來,而這種陡峭的“增長率”曲線,只有創新能帶來,漸進式改變和進步,5%,10%的增長無法獲得資本和市場認可。
創新增長理論之父克萊頓·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提出了一個理論:「增長魔咒」。各種數據表面,任何企業,必然到達一個增長的極限點,沒有例外可言,到達極限點的時間還在不斷縮短。
圖片來自2016年標普數據
吊詭而真實,那些企業死亡前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到達極限點后,喪失了增長的能力,這好像是每一個企業的宿命。
當大企業進入極限點時,當創業者進入瓶頸期,當弱小企業面對市值一萬倍的對手,當弱小國家面對強大壓力,當翩翩少年遭遇中年危機,這個時候想要繼續增長,唯一出路就是創新。
所以,不創新就是等死。
2020年,人類文明已經到了5000年前所未有的大便局。
有文明以來,世界是二元的,天地陰陽,物質和生命,自然和人類,文明和野蠻,時間和空間,質量和能量,粒子和波,生物和機器……
2020年開始的人類歷史,天地所生的自然世界和人類建造的機械國度正在融為一體:時間和空間場化,機械與生命重疊,無序和有序一體、原子世界和比特世界互通。
人話來說——現實世界和虛擬數字世界融合了。
分形,涌現、進化、失控、自組織、奇點、無序之有序、活系統、液態社會、人工智能、數字貨幣、虛擬世界……,每天都在融合到人類文明中。
這樣的大便局中,以農業文明的儒家世界觀,工商文明的牛頓機械世界觀,甚至是科學革命的相對論世界觀,如何能應對?
我們都熟知兩個定律:摩爾定律,每隔18個月性能翻一番;萊特定律:產量每增長一倍,成本會降低15%。
現在,都失效了。新的規律是,如果一旦技術數字化,或者一旦它可以變為“0”和“1”的代碼,它就脫離摩爾定律的束縛,呈指數型加速變化。如果再有量子計算加持,就會又站在萊特定律肩膀之上,瘋長。
因為新電腦會設計新電腦,新技術會長出新技術,新智能會創造新智能,新市場會誕生新市場。
人們想要會飛的汽車,得到的卻只有140個字符。——彼得·蒂爾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比我們想象更快的未來,也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偉大的想象力舞臺。
5000年以來,人類的大腦是在本地化和線性化的環境中進化的,春秋的人、唐宋的人,民國的人,和我們的父親母親甚至我們自己生活大致相同。
現在不一樣了,我們生活在一個指數級變化和連接的世界中:
數字化就像混沌一樣,也孕育出一種全新的人類——「數字原住民」。
淘寶造物節海報
自我表達是“造”,參與分享是“造”,連接創造是“造”,虛實混合是“造”,環保責任是“造”,個性生活是“造”,無盡升級是“造”,學習進步是“造”…….
數字世界讓每個人都在可以隨時創造未來的自己和未來的世界,也讓每個人都成為拓荒者,新大陸的建造者——人人都是創造者,每天都在創世紀。人的價值觀和關系都變了,企業與品牌不創新還能走多遠?
三大便局中,讓我們不僅是生活在不斷加速的跑步機上,而且在當前這個階段,我們還必須跳到另一臺加速度更快的跑步機上,而且早晚會要從這臺跳到另一臺跑步機上。
整個只會加速加速進行過程,唯創新才能應對!所以,為什么要創新?
為了生存!為了增長!為了有史以來的大便局!
參考:
品牌猿,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公眾號:品牌猿創(ID:brand-yuan),新商業生態的窺探者,品牌戰略顧問,專注品牌創新與進化!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微信號:yuweibing7803)
最近跟朋友交流,聊起開源虛擬化軟件的應用場景,以及現在桌面云商業市場的情況,經過一番思想碰撞,更加堅信,普通中小企業使用桌面云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阻礙私有桌面云落地中小企業的障礙我分析了一下,主要以下幾點:
1、成本問題。服務器、網絡、存儲等物理硬件設備的采購成本,加上商業云桌面軟件的成本,往往一個云桌面價格比購買PC設備還要貴。而采購成本中,硬件成本下降空間很小,商業云桌面軟件的價格也不菲,像主流的思杰(citrix)桌面云、深信服桌面云、華為桌面云,整體成本都在7k-10k元(視配置而定),如果價格再低,對于規模小的項目,利潤空間太低,這些廠商就干不了。
2、性能問題。CPU、內存、網絡、存儲、顯卡五個主要指標中,云桌面主要的缺陷在顯示上面。顯卡性能現在桌面云通常不如單獨采購的PC。
3、使用復雜。這個問題可能更加重要,現在大部分人對桌面云接觸還比較少,雖然現在各大廠商推出的商業化桌面云軟件使用界面比較友好,但是桌面云的搭建過程,肯定還是不如個人PC來的簡單。
以上3個問題,我認為最大的問題是成本問題,只要成本能比普通個人PC低,桌面云的各項優勢將彌補其他所有的缺點,桌面云具體有哪些優點這里就不啰嗦了,無非就是方便管理,數據能集中管控,數據安全(有冗余有備份)等等。
桌面云的成本主要由服務器成本和桌面云軟件成本構成,如果服務器采購性價比高一些的服務器,桌面云軟件直接使用開源軟件實現,總體成本就下來了,并且相對于個人PC有優勢。
比如,一臺中等配置的服務器,2物理12核CPU ,256G內存,搭配2塊240G的SSD加raid卡做系統盤,2-3塊600G的SSD做虛擬機的系統盤存儲池,6塊2T的SATA盤加raid卡作為虛擬機的數據盤存儲池以及備份池,價格大概在4萬左右,這個服務器配置能夠虛擬出50個桌面虛擬機,那么每個虛擬機成本是800元。瘦客戶端每個600元,鼠標鍵盤顯示器中等配置大概在1000元,那么,一個虛擬桌面的硬件成本就是800+600+1000=2400元。再加上windows軟件的授權,win10家庭版740元(119美元)或者win10專業版1234元(199美元) ,以專業版為例,那么,一個虛擬桌面的總體成本就是2400+1234=3634元 。
注意,上面的價格是不包括桌面云軟件的價格,采用開源虛擬化軟件實現的情況下的價格。
現在,讓我們發揮想象力,看看這個成本能不能繼續向下降。
可以看到,成本的一個大頭就是windows的軟件授權,一個授權就是1234大洋,占了總成本的三分之一,這個成本是不是可以動動腦筋呢,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屏幕的右下角還隱約看到“激活Windows”的朦朧字體提示,但是也沒有影響我飛快的打字寫文章。嘿嘿。如果將這塊成本去掉,那么就只有純粹的硬件成本,一個虛擬桌面的成本就是3634-1234=2400元。
那么,硬件是不是也有降價空間呢?當然有!
看到文章這里的老板,絕對是個摳門,哈哈。連硬件成本都想節約的人,如果也想用桌面云的話,商業廠商鳥都不鳥你,因為這類人就不是他們的目標客戶。
言歸正傳,硬件怎么節約成本。當然可以節約成本,那就是上淘寶啊。從服務器、瘦客戶端、顯示器,到鼠標、鍵盤,全部都可以在淘寶上找便宜貨。更絕的是,全部采用二手貨的話,成本便宜到你懷疑人生。我自己采購了二手服務器、二手顯示器,搭建家庭桌面云隨便玩玩,只能跟你說,很便宜。
寫到這里,各位中小企業的老板們是不是該動心了。桌面云好處多多啊,用在企業辦公里面,老板絕對喜歡。一般的企業辦公使用個人PC,企業信息安全根本沒保障,數據外泄,企業數據被員工把持,沒有管控手段,如果上了桌面云,所有數據都集中在桌面服務器上,可以限制瘦客戶端的USB接口,可以限制數據外泄,企業數據掌握在老板自己手里。
但是,如果企業使用了上面節約成本的方案,有一塊是需要解決的,那就是維護問題。如果使用了二手設備,特別是服務器使用了二手的,那么硬盤內存出故障的概率還是比新的硬件要大很多,采購二手設備,必須結合優秀的設備冗余方案才能應對,同時找到專業的維護人員進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