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給大家解毒了那么多顯示器
相信大家在看了之前的文章之后
姿勢水平已經提高了不少~
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
自己顯示器的顯示表現呢?
那么今天
我們就給大家講講
如何校準顯示器吧!
普通消費級顯示器在出廠的時候,其實只做了一些簡單的初步校準(通常為屏幕中心單點校色,采用中小型色板),或者僅僅作了抽樣校驗而不是逐一校準(主要受限于成本控制),使得顯示效果比較一般,同型號顯示器之間甚至可能出現不同的顯示效果。而一些小作坊生產的廉價顯示器,雖然參數方面和大品牌似無二致,實際觀感卻不盡人意,且不說硬件差距,僅是在出廠品控和校準的含(sheng)糊(qian),也是造成其糟糕觀感的原因之一。
因為這些地方正是大家容易忽視的,所以在一般情況下選擇大品牌的產品相對省心安心。
(“色彩校正”由于平時口語習慣,以下統稱“校色”)
- 1 -
什么是校色?
怎么樣校色?
“校色(Color Calibration)”一詞起源于攝影后期的專業技術術語。目的是確保圖像的色彩能夠精確還原現場人眼看到的情況。完整的色彩校準通常氛圍三個前提:
1.硬件設備校準(輸入設備、輸出設備的校準)
2.圖像處理軟件的顏色設置(色彩空間的統一)
3.數碼相機顏色設置必須與上述顏色設置統一(攝影領域)
整個統一設備之間色彩表現并進行管理的行為,稱作“色彩管理(Color Management)”。其過程主要分為三個主要步驟,合稱3C:
1.設備校準(Calibration)
2.特性化(Characterization)
3.色彩轉換(Conversion)
特性校準主要是進行灰階校準(Linearization)以抵消設備本身的伽馬校正(Gamma Correction)的影響。
特性化指的是對設備進行相對于標準色彩空間(如sRGB)的比較測量,并以數學方式記錄(Profiling)受測設備特性,生成檔案(通常為ICC色彩特性文件)。
色彩轉換將設備輸出表現根據生成的ICC文件進行轉換,以獲得理想的色彩效果。
○簡單的說就是:修正灰階、修正色彩、生成文件、進行轉換。
其實細心的朋友們已經發現,在Windows系統中已經自帶了一個簡單的顯示器校準功能,win10系統中只需在菜單中搜索“校準”即可找到:
由于自帶的功能比較簡單,它所能提供的只是通過圖片參考、讓咱們用肉眼觀察并調整顯示器,因此所能改善的程度是非常有限的。對顯示準確度要求較高的用戶往往會選擇使用校色儀進行校準。
- 2 -
校色儀
市面上常見的校色儀根據結構的不同,分為色度計和分光光度計。前者使用濾色片、后者使用光柵分解反射光,因此通常情況下分光光度計擁有更高的絕對精度。
常見的校色品牌有愛色麗(Xrite)和德塔(Datacolor)(即Spyder蜘蛛),兩家都在色彩管理領域頗有建樹。根據不同定位的型號,價格在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比較貴)。因為使用頻率不高,很多朋友會選擇在網上租一個用用(用幾天才幾十塊錢,性價比比較高)。
常見校色儀有愛色麗i1 Display Pro、紅蜘蛛5等等。之前也用過Colormunki、i1 pro、紅蜘蛛4等校色儀。由于屏幕比較多,這次我就租了一個愛色麗i1 Display Pro用了幾天。
有了校色儀之后,接下來就是安裝驅動、開始校色了。
- 3 -
開始校色
首先我們需要下載驅動。官方最新驅動需要到官網下載,不同型號對應了不同驅動。
以愛色麗為例,i1 Display Pro需要下載i1Profiler。官方軟件使用比較簡單,跟著流程提示走一遍就行了。速度也比較快,大概一塊屏幕只要六七分鐘(118個色塊)到二三十分鐘(462個色塊)左右。當然,由于色塊較少,只能作為簡單快速的日常校色使用。
為了極致的精確度,我們這次選擇第三方軟件DisplayCAL(原DispcalGUI)使用,它提供了最高11140個色塊的大型色板(是的你沒有聽錯),以便強迫癥用戶滿足一下自己內心小小的愿望。
當然,時間上也同樣會耗費更多,算上校正和檢驗的時間,一塊屏幕總共大概需要花費5個小時左右……(飄哥體驗過這個絕望)
對于不同面板和背光類型,也給出了大量的選項,有必要的話還能自行載入修正方案。
我們需要的是先在上方這一欄做好相關選項的選擇,最后再去點擊最下面的“校正及特性分析”。
在“顯示器及校色儀”這欄,我們先選擇方案為“預設(伽馬2.2)”,再選擇需要校準的顯示器,校色儀會自動檢測到i1,模式我們選擇”LCD(一般)”。由于是普通LCD顯示器,所以白\黑色亮度漂移補償不用打勾。
接下來讓我們到第二項“校正”,“互動顯示器調整”選項打上勾(即在前期初步檢測時,手動調整顯示器RGB和亮度,比起自動調整來說可以獲得更大的色域覆蓋),色溫選擇最標準的6500K(即D65,國際標準人工日光),白位亮度選擇160cd/㎡(室內使用不亮不暗正好),色調曲線選擇Gamma2.2標準。為了追求最高質量,校正速度選擇了最慢(44分鐘)。值得注意的是,6500K的色溫會使屏幕觀感偏暖,一般來說手機、Pad等產品的出廠色溫在6800K-7200K的范圍內,如果你想要更接近手機的效果,可以將色溫設置在這個范圍內。
在“特性分析”一欄,描述文檔品質選擇了“高”,測色版選擇自動優化,并把下方色塊數目拉到盡頭(11140個色塊)(預計時間4小時3分鐘)。
最后點擊最下方的“校正及特性分析”,正式開始校色:
接下來的過程和原廠軟件一樣簡單,只需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時間在1s、1s地流逝之后,校色終于結束了。
在檢測完畢后,后會跳出安裝描述文檔,只需點擊右下角的安裝描述檔即可,以后每次開機后軟件都會自動加載相應icc文檔。(“讓作業系統處理和載入顯示器校正(低畫質)”一項不要打勾;選擇安裝描述檔為系統預設)
詳細的檢測報告我們需要進行接下來的操作:
回到軟件主頁后,點擊最右邊的“驗證”一欄,然后選擇需要使用的參考色板(本次選擇了最大好的XXXL驗證色板),右側會顯示色板的色塊數量。
然后點擊最下方的“檢測報告”,根據提示開始檢測。
經過22分鐘后,檢測結束。我們便得到了最終的檢測報告,會以html網頁形式打開。
(最后“Gamut CIE”結果需瀏覽器使用IE內核才能顯示完整,chrome內核顯示不完整)
整體校準結果在開頭就一覽無余,可見校準的效果非常O98K,平均ΔE值為0.29,最大ΔE也才1.65,對于普通消費級顯示器來說能達到這個水準難能可貴。
色溫基本沒有飄移,只在極低亮度(黑色區域)起飛失控。
而Gamma值則是在最高亮度(白色區域)有些失準。
最后附上校準前后對比(相機白平衡設置6500K):
怎么樣,效果是不是很顯著~
- 4 -
結尾附語
▌關于校色頻率:
由于顯示器背光等硬件老化,最佳使用頻率是每周一次,不過普通用戶并沒有這么多時間和需求,只需數月或一年一次也可以接受了。
▌關于校色儀的壽命:
據傳,由于濾色片褪色、傳感器老化等原因,一般校色儀在2年左右壽命就差不多了,校色效果可能會有所損失。使用頻率不高或許用的久些。
▌關于色彩管理在Windows和MacOS上的差別:
過去,MacOS從系統底層就支持ICC,而windows需要軟件支持才能正確顯示色彩(不同色域的圖片,在不支持icc的瀏覽器的中打開,會過于飽和或者發灰),不過在win7以后逐漸完善,如今常用軟件都已支持,所以如今和mac 的差異不大,但確實還是會有些小bug。
▼
針對專業用戶的苛刻需求,廠商更是推出了帶硬件校色功能的專業顯示器。
軟件校準除去對特定色彩的校準,其他過度色彩都依靠顯卡模擬得出,由此造成的結果是過度色彩失真甚至缺失。(總比沒校準好)
硬件校準不需要使用軟件將ICC文件載入到系統當中,而是直接通過校準顯示器中的3D LUT表等校準模型,直接校準顯示器本身,從根本上解決顯示器的顯示問題。
當然,帶有硬件校準的顯示器價格也是十分的昂貴的,即使是最便宜的優派VP系列也要2000起步,藝卓CG系列更是達到了萬元以上……(嚇得我一口老血噴上屏幕)飄哥之前評測的一部分顯示器也是支持硬件校色的,而絕大多數廠商的硬件校色都采用的是愛色麗的方案,所以飄哥自己買的也是愛色麗的i1 Display Pro。
當然,校色只能讓我們的顯示器發揮出最大潛力,本身的短板是沒辦法通過這樣就解決的,比如屏幕均勻性、漏光(五彩斑斕的黑色),面板色域小,面板色深窄等等。如果咱們有較高的需求,那么依然推薦選擇一些專業顯示器。
▼
戳圖片傳送至往期精彩
喜歡我們的推送別忘了點一個頂
向親朋好友推薦一下我們的文章
或者贊賞一下
我們下期再見啦!
4K顯示器目前降價了不少,再也不是前兩年動不動就五六千那種高攀不起的價位,我本人也是趁著降價入手了一臺明基新品EW2880U,作為新房工作室的顯示設備還是一步到位好點,畢竟高分辨率和不偏色對于圖文視頻輸出工作為主的我來說有巨額加持,已經用了有一段時間了。
由于暫時買不起貴上天的獨顯,這臺4K顯示器暫時還是以工作和看電影為主,在群里溝通的時候聊到這個話題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高分辨率屏幕的用法,本文分享一下關于4K顯示器的七個使用技巧,希望能幫助到剛入手的新手朋友們。
先列一下本文目錄,為了不影響大家觀看,文中提及的相關硬件購買鏈接單獨放在最后。
覺得有用的話歡迎關注點贊收藏三聯哈。
顯示器使用的是值得買推薦的明基EW2880U,上一篇新家部署辦公環境的時候已經曬過了,不得不說這款顯示器是真滴爽,桌面背景是一張4K分辨率的壁紙。
得益于多場景HDRi技術和90%DCI-P3的廣色域,2880U的實際表現也非常不錯,細節非常的細膩,發一張未做任何配置的實際樣張給大伙看看。
來張細節圖,本人拍攝水平全值得買墊底,只能說盡力了。
PC使用的是一臺Windows11的DIY電腦作為案例講解(win10基本通用),200GE的核顯的配置雖然是低了點,但是辦公使用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甚至還能看看4K電影,獨顯溢價嚴重的情況下APU還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臺案例機為核顯分配了2G的內存,實際上使用起來和默認的1G完全沒差別,指望多分配核顯顯存拉高性能的朋友可以別惦記了。
4K顯示器怎么著都是一個高端硬件,所以中低端型號的4K顯示器到手之后建議先調教一下(特別是VA面板的),校色工具主流是愛麗色和DataColor,這里我選擇的是藍蜘蛛(Spider X Pro)。
PS:高端型號正常到手不需要調教,偏色現象一般最快也是一年后才會出現,本文僅做展示使用,并非顯示器本身偏色嚴重。
這里說一個小技巧,校色工具本身是一個消耗品,壽命大約兩年,給大家兩個建議:
方案A:如果用的不多,去某魚租一個,費用大約15-50元不等,人人都能消費的起,我這次就是租的。
方案B:如果顯示器非常多,直接買就好了,閑置時候可以掛某魚上出租回血。
先重置下顯示器的顏色配置,防止校色出現偏差。
藍蜘蛛的U口接在電腦上,待用。
安裝Datacolor的配套軟件,怎么安裝應該不用多做介紹了吧,一路下一步就好。
安裝完成后初始化會提示輸入激活碼,激活碼在包裝盒內,另外藍蜘蛛的保修需要原盒一起返廠,所以千萬記住保存好。
安裝完成后啟用軟件,按照提示預熱一小時,確認沒有強光直射顯示器。
將藍蜘蛛擺放到軟件提示的區域上。
接下來需要按照軟件提示調節顯示器亮度等參數后開始校色,持續時間大約需要2-3分鐘。
校色完成后,藍蜘蛛的軟件會生成一個配色文件,保存。
取消加載的顯示效果如下,大家可以做一個對比,下圖是未加載配置的實拍圖。
再下面這張是加載配置后的實拍圖。
這款顯示器本身就不偏色,所以校色后的觀感差距不大,如果是使用低端面板的顯示器或者使用時間很久的顯示器,對比效果會非常明顯,在加載完配置文件后,我們還可以看到2880U的色域,藍蜘蛛顯示sRGB的色域98%。
P3為85%。
最后提醒大家一下,藍蜘蛛的硬件最貴的地方是鏡頭,一定要保護好,用完記得蓋上蓋子,磨損后會影響校色效果。
現在顯卡太貴了咱玩不起4K游戲,拿核顯看看4K電影也是好的嘛,如果你是A卡/APU的用戶,恭喜你可以獲得蘇媽免費的自動補幀,可能新手朋友不知道補幀是什么,說簡單點就是讓動態畫面變成更加順滑,這里以強開Vega3補幀為案例作講解。
首先安裝好目前最強的Windows端播放軟件PotPlayer。
下載地址:點我
https://dl.softmgr.qq.com/original/Video/PotPlayerSetup64_1.7.21523.0.exe
接著確認下AMD的顯卡驅動安裝沒有,如果沒有請去AMD官網下載對應的驅動。
下載地址:點我
https://www.amd.com/zh-hans/support
最后下載安裝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這個軟件。
下載地址:點我
https://wwi.lanzoui.com/iX5qCw6z4bi
打開Bluesky,選擇開啟AMD Fluid Motion Video,勾選后會重啟顯卡驅動,期間屏幕會黑屏一會,不要驚慌。
接著將AFM Mode修改成Mode1,并將Enable Video Quality Filter勾選上。
大部分的教程這里已經結束,如果你和我一樣用的是APU,重啟電腦后你會發現AMD的驅動中其實沒有AMD Fluid Motion Video選項,繼續往下看如何強制開啟。
最重要的一步來了,點擊BlueSky左下角的箭頭,找到Directshow Filter,點擊Register。
操作到這一步,你會發現托盤區的AMD顯卡驅動消失,那就對了,手動重啟下電腦。
重啟完成后打開PotPlayer,右鍵播放區點擊選項,繼續點擊全局濾鏡優先權,點擊添加系統濾鏡。
找到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確認添加濾鏡。
確認后返回上一級菜單,勾選強制使用Bluesky插件,至此配置完成。
播放復仇者聯盟4作為測試,4K分辨率的片源成功拉高了幀數,不過拉高的不多,只能拉到28FPS,具體能拉高多少看你的顯卡性能,Vega3還是水了點,不過問題不大,大家買Vega8的APU就好了,最后的推薦里面有鏈接。
友情提示一下,比較新的電影和動作類電影使用插幀一般沒啥用,如果是那種幀數比較少的動畫或者老電影,效果拔群,比如這里測試哈爾的移動城堡,幀數補到了60FPS,絲般順滑。
4K顯示器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畫面細膩,這可以讓單位面積的畫面顯示更多內容,視覺上的觀感也會更細膩一些。
所以我們可以利用4K顯示器將畫面切割放置更多的軟件窗口,在固定區域放置固定的軟件,想要實現分屏效果其實不需要使用第三方軟件,直接用Window自帶的磁吸功能就行,實際效果如下圖所示。
其實操作起來非常簡單,把某個軟件的窗口拖到屏幕的任意邊角上即可,吸附后可以點擊下一塊區域,快速選擇放置的軟件。
Windows自帶的磁吸最多支持同屏幕四個窗口切屏,基本也是人眼可以看得過來的極限了。
4K顯示器默認的顯示效果如下圖所示,是不是看著感覺圖標都特別小?其實這里可以通過Windows的自帶功能自行調整。
右鍵桌面的空白處選擇顯示設置,將縮放調整到自己喜歡的大小即可。
如果還是覺得圖標太小,可以將縮放調整至200%,我個人比較喜歡這個大小。
Win11比起Win10多了一個非常棒的功能就是多桌面切換,這個功能看起來可能比較迷惑,實際上說一下大家就知道怎么用了。
這個功能相當于乞丐版本的多屏幕互動,很多朋友都有開一堆軟件和窗口的習慣,時間長了就會非常的凌亂,有了多桌面之后可以一個場景創建一個桌面,可以很方便的切換到合適的桌面進行工作、學習或者游戲,堪稱摸魚神器。
如果你有一臺4K顯示器還有一臺NAS,那么完全可以使用Jellyfin或者Plex直接推流4K視頻到電腦的網頁上,無需獨顯也能輕輕松松看大片,有興趣可以看看我往期的教程。
除了NAS以外,借助手機投屏觀看4K視頻也是一種不錯的播放選擇,PC上不需要安裝第三方工具,Windows本身就自帶手機投影功能,首先進入設置→系統,找到投影到此電腦,啟用投影功能。
以一加手機為例上,依次打開設置→系統,開啟手機投屏后會搜索周邊電腦,找到這臺Windows電腦連接之后就可以在顯示器上觀看手機投影,其他手機也是類似的操作,一般在連接里面。
最終效果如下圖所示,搭配上2880U本身自帶的影院模式,刷劇非常舒服。
除了最開始提及的校色,一般高端的顯示器都會有針對不同場景的預設,可千萬不要浪費了。
拿這臺明基2880U舉例,光是常規色彩模式就有6種,并且支持自定義配置,很負責的告訴大家,M-Book模式下得2880U顯示效果和Macbook的視網膜屏差距不大。
除了常規的預設外,還有明基還有針對電影游戲的自研HDRi配色方案,我個人非常喜歡影院HDRi模式,這個模式的對比度比較高,亮度偏低,看起來不刺眼很舒服。
現在幾乎所有的4K顯示器都有三個以上的輸入接口,這也讓多主機共用一個屏幕變得比較簡單,明基這款2880U則是比較耿直的直接送了個遙控器。
通過遙控器可以直接切換需要顯示的主機,下圖就是將Macbook顯示切換到Windows主機,沒遙控器的型號就自己手動切換一下吧,記得接口盡量用DP,效果比HDMI好一些。
雖然本文是經驗分享,但雙十一肯定要種草的,推薦下本文使用的和關聯度高的硬件。
推薦理由:我現在用的就是這款,是一塊28英寸的顯示器,三面窄邊框配合可視角178%觀感非常棒,60Hz刷新率看劇足夠,支持AMD顯卡的FreeSync,玩玩Xbox和PS5也可以,90%DC-P3廣色域+10bit色深搭配黑蘋果和Macbook體驗非常棒,搭配多場景HDRi技術非常爽,內置經過treVolo專業團隊調校的3w*2內置音響,重點是買了之后無亮點不漏光,顯示器品控很重要啊。
推薦理由:本文中既然提到了補幀,正好就推一下一加的9RT吧,因為這款手機是正好自帶視頻超分功能,能自動增強低分辨率視頻的畫質,和前文電腦使用AMD顯卡處理補幀的原理有些類似,不過是自動開啟的,在觀看180P、360P或480P的低分辨率視頻時“視頻超分”會自動開啟將分辨率提高一倍,而且跟傳統MEMC相比,更不容易出現音畫不同步的情況,配合上手機史上最大散熱面積堆疊和65T超級閃充,刷劇游戲完全無壓力,更別說驍龍888+lpddr5+ufs3.1+三星頂級120Hz高分辨屏的強悍硬件,以及5000萬像素的索尼IMX766旗艦主攝,支持OIS光學防抖,拍照也是完全OK的。一加9RT能跟原神官方進行合作,產品力確實是有料的。
推薦理由:本文使用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這款Spyder X,和老款相比使用了更精準的基于鏡頭的色彩引擎,校準顯示器只需2分鐘,對比老型號該速度提高了數倍,并且能夠支持更多的分辨率、色域和屏幕面板技術,支持同時校準多個顯示器,支持視頻DCI-P3標準,支持軟打樣,預覽打印效果及移動設備顯示效果,帶來了更多校色標準,還支持投影儀校準。
PS:現在電商的規格里面不叫藍蜘蛛和紅蜘蛛,叫SpyderX Pro(藍蜘蛛)和SpyderX Elite(紅蜘蛛),需要注意一下。
推薦理由:作為AMD比較新的APU,銳龍5600G給不玩游戲的用戶使用還是不錯的,8核心16線程,基礎頻率3.8GHz,Boost頻率4.6GHz,熱功耗設計65W,最重要的是配備了Vega 8核顯,單說游戲性能相當于1030,硬解4K也是沒問題的,新組電腦可以考慮。
推薦理由:現在顯卡真貴啊。。。隨便放一個吧,我自己還在用核顯呢,等等黨等到現在,害。
推薦理由:我本身是個主玩NAS的玩家,安利下目前最強性價比的威聯通,J4125+8G+雙2.5G網口僅需兩千出頭,支持HDMI作為HTPC直出視頻,搭配4K顯示器可以直接看劇,目前也是我的主力機之一,后續也會經常給大家更新NAS教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