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的微軟Lumia950系列是目前微軟手機體驗水平的代表,在Lumia950和950XL發布之前,相信不少人對于微軟自己的第一代正式旗艦具有非常高的期待,兩款機器的到來是否真正滿足了當初的期待,或許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

    對于全新的微軟Lumia950系列,“比較”幾乎是不可避免的,Lumia旗艦當中新的“Microsoft”LOGO、Windows10移動版系統、Type-C接口、支持高達2TB的擴展存儲、與電腦輕松連接的顯示擴展塢、Windows Hello Beta人臉識別等都是微軟在原有諾基亞的基礎上為Lumia添加的新特質。不過與此同時,其難免也有不足之處。無論足與不足,Lumia950系列都終于使微軟正式進入手機平臺有了一張自己的入場券。

    今天我們主要通過Lumia950XL來了解一下終于正式入場智能手機舞臺的微軟手機發展到了怎樣的階段。首先不能免俗的簡單瀏覽一下配置信息。

    不知是故意還是無奈,Lumia950XL身上少了很多諾基亞的影子,多了更多微軟的做派。這單從外觀上就可以很直接的看出來。

    首先最直觀的是全新的“Microsoft”LOGO,這并非是在Lumia手機第一次出現,不過卻是在Lumia旗艦當中首次表明身份。早在2014年10月底,微軟就正式確認了會用“Microsoft”替代“Nokia”,一年多的時間過去,曾經的“不習慣”或許已經沒有那么重要。有了前幾款“Microsoft”手機的鋪墊,Lumia950XL的身份標識也看起來自然了許多。當然,相信依然有資深諾粉難以接受這樣的現實,但米已成粥,能不能喝下去就只是自己的事情了。況且現在的Nokia也依然有強烈的重返愿望,當然至于還是不是原來的Nokia就看大家的看法了。

    另外在整體的設計風格上,從Lumia950XL上感受到的也更多是微軟的味道。以往我們聽說的更多是微軟裁了多少多少原有諾基亞員工,但卻很少聽說是否有一些被微軟愿意留下的、或許是更核心的員工主動離開微軟大旗的情況。剛剛我之所以提到有“無奈”的可能就是基于此點猜測。我們不清楚現在掌管微軟Lumia手機設計大權的員工是否還有原來諾基亞的人,但我更多的感受到的是Lumia950系列很可能主要是“傳統的”微軟自己人在執筆,或者至少并非是原來執筆920、1020、1520、925或928的那批核心人員。如實的說,有遺憾,也有些新的細節變化,喜好大家自行評判。

    Lumia950XL保留了原有Lumia的實體拍照按鍵設計,整體風格上也傳承了原有Lumia的拍照優勢特質。第一次在“9XX”系列中的背面添加奧利奧造型的拍照組件,但相比1020要小許多,承載的是3色LED閃光燈和一枚6片式

    2000萬像素攝像頭,依舊是經典蔡司認證光學鏡頭。至于拍照水平后面再說。

    Lumia950XL的調音鍵和電源鍵融合到了一起,“音量+”和“音量-”分列電源鍵上下兩側,三枚按鍵整體性視覺效果具有一定的美化,不過如果之前習慣了調音鍵和電源鍵分離的情況,這樣的設計操作起來可能需要一點習慣的時間。

    通過一些細節可以感受到微軟應該是盡量在保證Lumia950設計的平衡,即考慮橫向持機時傳承原來Lumia的相機味道,又讓上下設計細節不那么隨意,所以上下的耳機接口和USB接口都進行了居中設計。USB 3.1 Type-C接口是微軟作出的很跟上潮流的一項改變,雖然現在Type-C依然不普及,不過是趨勢。插線不用在意正反面、更快的傳輸速度、更快的充電速度等都是其優勢。估計打造Lumia950XL在移動辦公方面的便利性是促使微軟作此決定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只看機身表面不太容易察覺的是,在Lumia950XL機身正面左側的頂部暗藏一枚虹膜掃描儀,這是這款旗艦的精華之一。Lumia950XL的Windows Hello功能便是基于虹膜識別,將手機的加密體驗帶到了一個新層次。

    由于當初蘋果的引領,時下比較流行的是指紋識別傳感器。而微軟至少目前為止并未選擇跟隨這條路,而是另辟蹊徑帶來了虹膜識別。

    什么是虹膜?

    根據維基百科:虹膜又稱黃仁,眼睛構造的一部分,虹膜中心有一圓形開口,稱為瞳孔,猶如相機當中可調整大小的光圈,內含色素決定眼睛的顏色。日間光線較為強烈時,虹膜會收縮,只使一小束光線穿透瞳孔,進入眼睛;當進入黑暗環境中,虹膜就會往后退縮,使瞳孔變大,讓更多的光線進入眼睛,多數的脊椎動物的眼睛都有虹膜。因為每個人的虹膜都是不同的,所以也用于身份標識。

    虹膜允許是任意顏色,并且不影響視力。虹膜通常帶有色素,人類虹膜中最常見的是褐色 (含黑褐色和棕色)與藍色,另外還有綠色、灰色和琥珀色。白化癥患者則有粉紅色、紫色的虹膜,這是由于其虹膜中沒有色素,只能顯示出微血管的顏色。

    中間的黑色瞳孔和外部白色鞏膜之間的圓環狀部分是虹膜

    ——也就是說,中間的黑色瞳孔和外部白色鞏膜之間的圓環狀部分是虹膜,虹膜識別也就是識別的這個部分,其中包括非常多的細節,具有唯一性,所以即便是雙胞胎的虹膜也是不同的,同時即便你視力變化也沒有關系。理論上來說,其安全性要大于指紋識別,因為指紋是可以通過復雜的技術手段改變或復制的。

    當然,就目前來說,普通用戶對于手機安全性的需求還沒有那么嚴苛,無論是指紋識別還是虹膜識別都可以發揮很好的保護作用。所以使用的便利性和準確性是目前更加重要的方面。

    目前Lumia950XL的Windows Hello屬于Beta階段,尚非最終正式版本,不過目前就使用情況來看,已經具有不錯的表現,不影響正常使用。打開前先需要設置PIN碼,然后就可以根據通過前置的虹膜掃描儀在手機中記錄自己的虹膜信息了。

    現階段該虹膜識別功能支持解鎖和應用購買等功能,從識別準確度來說,其優勢是即便戴近視眼鏡、甚至墨鏡都毫無障礙(不過有一問題是眼小的用戶需要盡量睜大眼露出虹膜部分……);另外或許是由于虹膜會根據環境光線條件不同進行收縮或擴充、以及人眼大小睜開幅度不同等條件限制,剛開始使用可能會遇到某個間隙識別不到的情況,不過Lumia950XL當中內置了“提高識別能力”的選項,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下以此來使其之后的識別能力更強。就便利度來說,唯一就是需要先點亮屏幕再識別,因為Lumia950XL支持屏幕概覽(在熄屏狀態下可以在黑屏上看到時間、來電、新消息、新郵件等信息),所以如果只是拿起手機看時間,也無意間被識別進入主屏了就有點凌亂了,總之其便利度還不錯,只需對著亮紅的掃描儀看一眼即可,那一刻經常在電影中看到的高科技感畫面頓時浮現在腦海中……此時就掌控在自己手中,確實炫酷。

    或許是由于目前尚非正式版,目前Windows Hello使用時偶有細節問題,比如手中這款Lumia950XL打開Windows Hello之后再進入加密設置界面會出現找不到之前的設置細節選項等問題(只有開關),希望微軟能夠盡快完善,推出正式版。

    移動辦公是微軟手機的主打之一,手機、平板和電腦之間的統一Windows10體驗是核心支持之一。這其中獨立的微軟顯示擴展塢可以幫助起到嫁接作用。

    使用時,只需連接手機-擴展塢-電腦(或平板或投影等)顯示器,點開手機端Continuum的就可以在電腦上操控手機內容,此時其實是將手機界面轉換到大屏幕上進行操作,可以使用鼠標或者鍵盤進行操作,編輯Word、Excel、PPT文檔等都可以輕松進行,此時其USB Type-C接口作用明顯,操作時基本感受不到明顯延遲,刷新率可達60fps。

    除了通過微軟顯示擴展塢連接,也可以通過無線方式實現同樣的目的,只不過無線連接稍有延遲,所以通過顯示擴展塢體驗更優一些。

    這主要對于出差在外的用戶的工作起到幫助作用,出差只需攜帶手機和該擴展塢、不用攜帶沉重的電腦即可在異地通過額外的顯示工具完成工作。前提是能夠保證在異地可以找到顯示工具。這其實有一定的局限性,更加適用于只去異地商務演講等情況,至少對于筆者這樣出差離不開筆記本的用戶來說還不太敢這么大膽。微軟的這個思路是非常好的,其敢于堅持這么做也值得肯定,但也還需要更多方面的推動和對更細節情況的考量。

    至于拍照,Lumia手機在解析力、夜景素質等方面的表現一直很優秀,這里就不再多說了,不足方面希望微軟能夠在白平衡和色彩飽和度控制方面再進行一些優化。具體情況大家看參數表和樣張即可,喜好與否自己斟酌即可。

    焦距:0mm  光圈:f/1.9  ISO感光度:50 

    曝光時間:1/3584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0mm  光圈:f/1.9  ISO感光度:50 

    曝光時間:1/165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0mm  光圈:f/1.9  ISO感光度:50 

    曝光時間:1/1358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0mm  光圈:f/1.9  ISO感光度:50 

    曝光時間:1/314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0mm  光圈:f/1.9  ISO感光度:50 

    曝光時間:1/827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0mm  光圈:f/1.9  ISO感光度:64 

    曝光時間:1/24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0mm  光圈:f/1.9  ISO感光度:64 

    曝光時間:1/24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0mm  光圈:f/1.9  ISO感光度:400 

    曝光時間:1/11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續航方面,由于Lumia950XL破天荒的將屏幕提升到了2K級別,所以在這方面會多消耗一些電量。不過由于微軟的系統優化等不錯,所以其整體續航表現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正常使用的情況下,近兩天的續航沒有什么問題。

    另外,Lumia950XL支持快速充電,一方面是由于配備了Type-C接口,一方面也因為驍龍810的Quick Charge2.0支持。微軟官方數據是其30分鐘可以充電50%,不過或許是由于工程機的原因,筆者手里這款機型并未達到這樣的速度,具體數據如下,僅供參考——估計正式版會有更好的表現。

    Cortana這個語音助理這里就不多介紹了,之前已經分享了很多次。這是Lumia950XL等Windows10機型的優勢之一。另外,微軟也已經將Cortana推向了iOS和Android平臺,自然其體驗是不如微軟自家的Windows10平臺,但讓自家獨有優勢應用登陸其他平臺這樣的思路是對的。

    另外應用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不再多談了,目前應用商店當中的核心應用質量和數量都比以往有提升,不過與Android和iOS還有明顯差距,因為起步晚,所以這確實比較無奈,還需要繼續積累。

    對于無論是在應用方面,還是在界面操作方式方面都有別于iOS和Android體驗的Windows10系統,在個人使用中,除了剛開始有些不適應,一天以后基本可以習慣,或許這也與筆者此前便比較熟悉Windows機型有關,不熟悉的用戶可能需要多一些熟悉時間。

    對于鐘愛Windows手機的用戶來說,Lumia950XL這樣的體驗其實是另一種生活方式,與iOS、Android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嚴格按照iOS和Android的標準來衡量這個有堅持和創造性的手機新人或許也并不完全合適。當然,這樣的“生活方式”是否適合自己,還得自己判斷。

    ● 寫在最后

    “移動為先云為先”,納德拉這句口號造就了現在Lumia950XL這個模樣的微軟手機,遠不完美但是一個好的開篇,依舊有槽點也有很多新的特質,可以感覺到,微軟手機還沒有完全適應由iOS和Android營造的這個節奏,當然這其中包含微軟對自己打造手機方式的堅持等內外在因素的影響。

    就Lumia950XL這款手機來說,具有旗艦級別的硬件配置,諸如5.7英寸的2K級別高清巨屏,驍龍810的芯片支持等都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支持;不乏亮點的功能,諸如Windows Hello的虹膜識別高大上體驗、手機電腦輕松轉換的移動辦公能力、最高達2TB的擴容支持、依然優秀的拍照水平等等也容易吸引眼球。槽點方面,給予其最大限制的依然是逃脫不了的應用這個一直以來的最大困擾,希望微軟能夠進一步加快推動應用質量和數量的建設,能夠讓部分堅持Windows手機的忠粉獲得更優的“另一種生活方式”。

    Lumia950XL是微軟以最正式的身份布局手機領域的初步代表,無論如何,對于微軟手機來說,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希望后續微軟能夠加速手機體驗的升級節奏,帶來具有更大跨度提升的產品。

    記者 | 徐魯青

    編輯 | 黃月

    中年婦女在中國是一種自然災害,這倒不是因為她們不好看,而是她們故意要惡心人。——王小波《黃金時代》

    一提到更年期女性,我們首先想到的形象往往是干涸枯萎的女人,不可理喻與歇斯底里的母親和妻子。與更年期相關的書成千上萬,從疾病治療、身體管理到女性生活指南(如何維持與丈夫的和諧生活),卻極少出現以更年期女性為主體的自我書寫,關于她們的親身經歷和幽微感受。

    2012年,57歲的日本詩人伊藤比呂美發現自己進入了更年期,她在報紙上開設專欄,以《閉經記》為題連載兩年,記錄下了這一時期的生活與身體。她賦俳句悼念逝去的月經:“經血啊,淅淅瀝瀝無精打采,透著寂寞。”她也在衰老中看到新生,“美還是不美,都去他的。變老意味著自由,全新的自由。”

    五年后,女性主義作家Jane Cawthorne和E. D. Morin發現,文學研究領域極少聚焦更年期女性書寫,她們編撰了《書寫更年期:小說、詩歌與創意非虛構》(Writing Menopause:An Anthology of Fiction, Poetry and Creative Nonfiction),收錄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作品。2019年,美國作家達西·斯坦克(Darcey Steinke)出版了《潮熱日記》(Flash Count Diary),她在50多歲第一次出現潮熱后,開始寫作自己身體遭遇的一切,熱浪、閉經、情欲、失眠、抑郁癥……最后她說:“當一個女人停止為美麗而苦惱的斗爭,她終于可以超越身體,并擺脫她一直以來的妥協。”

    我們閱讀這些文字,會發現字里行間并未被壓抑、焦躁與絕望的情緒籠罩,更年期女性不再停留于干涸枯萎的妻母形象,她們也可以是衰老的觀察者和探索者、富有生命力的性欲主體、自我身體的主導人。這些女性的記錄展現出了更年期另一種自由的面貌。當然,我們無法忽視自由背后的重重困礙,正如詩人廖偉棠讀到伊藤比呂美的閉經日記時的感概:“這自由是洶涌的也是艱難的。”

    潮熱與憤怒:“初冬啊,只有我,快熱死了”

    “這熱,究竟是全球規模的呢,還是只發生在我身上?”

    日本詩人伊藤比呂美在五十多歲后,下半身和腰部血行不暢,內褲越買越大,一下拉到肚臍眼上部,但最難受的,還是突如其來的熱。東京的冬天,她在地鐵上脫得只剩短袖,仍感到“身體里仿佛燃起大火爐似的潮熱”,想到朋友提醒她要多穿點衣服的警告,突然明白是朋友先閉了經,已經順利逃脫更年期的潮熱。

    潮熱,在大眾文化中往往以笑料的形式出現。在美劇《全家福》(All in the Family)中,五十多歲的女主人伊迪絲常常突然臉紅,精神恍惚,隨手抓住身旁的紙張扇個不停,最后在全家一片笑聲中沖進廚房。電影《窈窕奶爸》(Mrs. Doubtfire)里,羅賓·威廉姆斯的假乳房著了火,他用兩個鍋蓋撲滅火焰后,披頭散發地開著玩笑:“我作為女性的第一天,已經潮熱了。”而真正經受過潮熱的美國作家達西·斯坦克在《潮熱日記》里寫道:“我發現潮熱是絕望的、不舒服的,有時甚至是崇高的,但從不有趣。”

    流行文化中的羞辱嘲笑,讓大多數女性對潮熱反應感到難以啟齒。2010年,舊金山大學曾對15名婦女做過一項調查,試圖尋找更年期女性“沉默和恥辱”的來源。調查發現,女性擔心的最主要的更年期問題包括“在公共場合突發潮熱,讓人感到不正常”。

    我們很難看到親歷者對于潮熱的詳細描述。斯坦克發現,這種迷離而詭異、讓人幾近窒息的眩暈熱浪在降落至自己身體之前,她從未在其他文本中讀到過。她在《潮熱日記》中描述了潮熱逃無可逃的感受:“我感到火焰從我的內臟燃燒到肌肉,再到皮膚。我想逃跑,但一個人如何逃離自己的身體?每根頭發都如同盤旋著的電線圈,烘烤著我的頭部。”熱到無法入眠時,她只好走入廚房將冷水一飲而盡,從冰箱里拿出一袋袋冰凍食品,緊貼在自己的胸口。回到房間,她難以忍受丈夫身上散發出的熱氣,“我看了一眼窗戶、門,一個又一個,感到驚慌失措。身體與房間都被鎖得很緊,火焰沿著我的神經滾滾而來,我渴望逃離我的身體,沖破自己的皮膚、天花板,沖入大氣層。”

    一天中,潮熱會多次來臨,伴隨著她的一舉一動。斯坦克計算了自己一天中的九次潮熱,陣陣都讓她眩暈煩躁:“熱氣從胃部向上輻射到我的胸部、頸部,像蒸汽一樣在我的臉后卷起。在睡覺前,我的睡衣就像是用熱膠粘在我身上一樣。”在她的筆下,潮熱總是如幽靈般突然出沒,無法控制,人們的不解與憋笑越發加重了她的痛苦。

    除了對焦灼難受的細微刻畫,潮熱在女作家的筆下也迸發出了力量,加拿大詩人琳達·莫納漢(Lynda Monahan)寫作詩歌《燃燒的女人》(Burning Women),描述了潮熱到來時充溢生命力的感官體驗:“我閃耀純熱,紅色,停在高點/我是白熱的顫抖,一根點燃的煙(I glow am pure heat/the colour red/an element left on high。a white hot shiver I am/a lit cigarette smoking),她筆下的潮熱并非歇斯底里的象征(如同靜心口服液廣告所說:“女人更年要靜心”)、衰老的病癥,而是蓬勃能量的體現。在詩的最后,她書寫了熱感帶來的有力沖擊:“扯開窗戶/我是女人/燃燒在夜里”(throw open the windows/I am a woman/burning up the night)這潮熱似乎夾雜著惱怒之情——另一個更年期的常見貶損:“中年婦女就像煤氣罐,沒腰,渾身是(怨)氣,一點就著。”斯坦克在《潮熱日記》里卻直面自己的憤怒,她說:“當我真正感覺到的是一種明亮的、上升的憤怒時,易怒這個詞不準確得可笑。”

    在伊藤比呂美筆下,更年期不時出現的身體熱浪與情欲相伴相生。曾有一段時間,她沉浸于石川小百合的歌曲《跨越天城山》,歌詞講的是一對偷情男女的故事:“你肩膀的那一端,漫山燃起烈火……我愛的人啊,漫山都燒起來了/這樣也好,沒有了回頭路/我想和你,穿過烈烈火焰。”在貪婪地循環播放這首歌時,伊藤比呂美不禁感嘆會心之處,偷偷猜測女兒們還不懂什么叫“漫山燃起烈火”,她寫:“呵呵,我太懂得了,這是什么狀態下的什么感覺,我一聽便知,心里一清二楚。”她帶著潮熱的性欲坦然又自由,“但是我不會說那種又軟又嗲的‘還是讓我殺了你吧’。無論對對方,還是對我自己,我都會緊追不舍,一直逼到死角,根本不用商量,是肯定句式的‘我要殺了你’。”

    閉經和情欲:“赤紅的血好似夜空中綻放的輝煌煙花”

    “是的,你整個骨盆都毫無用處了,你變得富有魅力,但也沒人會撩你,然后,你就自由了。不再是奴隸,不再是生育機器,你只是個單純的處于事業中的人。”

    在英劇《倫敦生活》(Fleabag)里,出現過這樣一段流傳甚廣的、談論閉經對女人而言如何美妙的臺詞。長期以來,月經被建構為青春活力的標志,絕經意味著女性生命衰敗的轉折點,沒有月經后“女人從此不再是女人”。《倫敦生活》的臺詞尖銳地刺破了類似話語中的父權凝視:初潮和閉經被作為女性生命的重要節點,這反映出女性生命的核心價值被生育和性功能所定義。女人們于是站出來說,擺脫了月經,我們終于自由,終于回歸到作為“人”的本身。

    美國喬治亞大學的歷史學研究者蘇珊·馬特恩(Susan P. Mattern)在《月亮緩升:女性更年期的科學、歷史與意義》(The Slow Moon Climbs: The Science, History, and Meaning of Menopause)中指出,很多文化中都沒有“更年期”的概念,即使人們知道女性達到一定年齡后月經會停止,也不會為了“隨絕經而來的一系列癥狀”特別制造一個詞語。在許多地方,女性甚至認為絕經更好,因為無需承受生育壓力,不用再應付麻煩的月經以及相關禁忌。馬特恩指出,當代醫學更年期研究的預設是把女性育齡激素水平視為“標準水平”,但既然沒有人會覺得5歲的女孩“缺乏激素”,為何更年期的低激素水準就被視為不正常現象呢?

    斯坦克也極力倡導女性看到閉經后的自由,她反對激素替代療法(HRT)——靠荷爾蒙藥物延長經期時間。在《潮熱日記》中,她寫到致力推廣HRT的威爾遜醫生是如何描述女性更年期的:“更年期——遠不只是一種節律行為或心態——實際上是一種缺乏癥……乳房變得松弛和萎縮。”在荷蘭舉辦的第11屆歐洲男女絕經大會上,她觀看了激光療法修復絕經陰道的動畫:激光器械在寬敞的陰道內飛行,象征女性生殖器的玫瑰最開始枯萎下垂,花朵邊緣呈黑褐色。激光醫療后,花瓣變得挺拔,并在雄蕊周圍緩緩升起,越來越緊,直到玫瑰再次成為處女花蕾。斯坦克意識到“視頻中所有的解釋都是關于進入的陰莖會有什么感受”,更年期的問題真的出在女性自己的身體上嗎?

    同斯坦克與《倫敦生活》視經期為父權枷鎖的決然態度略有不同,伊藤比呂美對逐漸逝去的月經感到了真實的不舍。她嘆道:“閉經之前的月經,清冷寂寥,靜悄悄的。”她也做出了挽留月經的努力,開始接受激素替代療法(HRT)的治療——正是斯坦科最反對的東西。但不希望月經逝去,并不意味著她就是被父權制洗腦的受害者,月經在比呂美的視角中擺脫了生殖與性別凝視,回歸為真實的鮮血,迸發出快活又純粹的能量。

    她描寫定期服用卵泡荷爾蒙和黃體酮后斷斷續續到來的經期:“幾天后,仿佛聽到了遠方傳來的戰鼓,聞到了黃昏前隱約的雨氣,要來了要來了,躁動之后,啊,那種熟悉的感覺!血滴了下來。”月經來的那一刻,她感受到了運動會的振奮——一個大多數人經期不會想到的地點——“月經的勢頭啊,就和三十幾歲時一樣,嘩嘩猛。赤紅的血好似夜空中綻放的輝煌煙花,運動會上隨風飄揚的旗幟,完全是種喜慶。”

    是綻放的煙花,是飄揚的旗幟,伊藤比呂美說,看到重來的月經如同興高采烈地與老朋友相見。與之對應的,作家喬安·麥克格(JoAnn McCaig)在小說《一個誠實的女人》(An Honest Woman)中描述了女人的最后一次月經,女人看到最后一次經血時的心情也如同與老友的揮別。“我的腰部熱辣辣地抽筋,那是一種熟悉的肌肉性愛撫。起初它是黑色而豐富的凝塊,深紅如此之深,變成了暗黑,接著是一陣噴涌。”最后女人想:“我愛它,我愛上了我的最后一滴血,卻不知道為什么。”我愛著它也接納它的離去,它陪伴過我卻不左右我,它是“一股熾熱的橙色噴涌,一個豐富明亮的漩渦讓我著迷”。你看,在女人們的筆下,經血是如此自由。

    月經總是承載著女性情欲意涵,而閉經期的女性一旦試圖“僭越”為性欲主體,就常常被塑造成欲壑難填、病態陰暗的形象。托馬斯·曼的中篇小說《黑天鵝》講述了一個閉經后的女性因情欲放縱而病死榻中的故事。50歲的寡婦羅莎莉愛上了為兒子輔導功課的年輕家庭教師,她的更年期也因愛欲重新逆轉,月經再度來臨。然而,羅莎莉與年輕男人最終幽會無果,躺在床上失去了知覺,下體流出鮮血,后來經檢查才發現,她以為的經血實際上是子宮的腫瘤出血。醫生推測,是她的性欲渴望刺激了卵巢,最終導致了癌癥病變。曼似乎在借由羅莎莉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女人閉經了還渴望性愛,結局只能是在妄念里流下罪惡之血,在愛欲的懲罰里獨自死去。

    “在文學作品中,我發現最正常的更年期情欲描寫發生在女同性戀身上。”斯坦科最后總結道,她以作家瓊·阿諾德 (June Arnold)的《金姐妹》(Sister Gin)作為例子:更年期的蘇愛上了八十多歲的瑪米卡特,蘇發現她的愛人雖然年邁,卻如此美艷動人:“她的雙腿之間如此力量,肉體流暢得仿佛能足從骨頭上滑落,緊繃的部分又像花崗巖一樣堅硬,她那挺直的紫色器官宛如動物的鼻頭,緊緊靠在蘇的手掌上。”將更年期女性的陰部比喻為有自主能動性的動物,在女作家筆下出現過多次,美國實驗作家凱西·阿克(Kathy Acker)也曾如此描寫:“我沒有死,我有我的陰部,我有我的陰部,這不是一個洞;它是一種動物,我喜歡這種動物。”(I’m not dead,” the novelist Kathy Acker wrote. “I’ve got my cunt. I’ve got my cunt; it’s not a hole; it’s an animal and I love the animal.)動物隱喻與斯坦克在更年期治療視頻中看到的凋謝枯萎的玫瑰、下垂的花瓣遙遙相對,它們是富有主體性的生命,再也不是供人欣賞的、包圍在雄蕊四周的玫瑰花瓣。

    參考文獻:

    Writing Menopause:An Anthology of Fiction, Poetry and Creative Nonfictionedited by Jane Cawthorne and E. D. Morin.”Inanna Publications and Education Inc.”

    Excerpt From: Jane Cawthorne. “Writing Menopause”. Apple Books.

    Flash Count Diary,Darcey Steinke,Sarah Crichton Books

    《閉經記》[日] 伊藤比呂美 著 蕾克 譯 一頁folio·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The Slow Moon Climbs: The Science, History, and Meaning of Menopause,Susan P. Matter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he Black Swan,Thomas Mann,google book

    https://mp.weixin.qq.com/s/EZ8fmFRblAoAG-hCWoLT3Q為什么更年期可能是件好事情?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