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至18日,微軟官方商城啟動了地球日認證翻新Surface大促特惠,最高優惠幅度達到50%,而且大部分都在七八折左右,力度更勝從前,不容錯過。Surface Pro、Surface Go、Surface Studio、Surface Laptop、Surface Book各個家族的不同系列都參與本次活動,其中Surface Pro 4、Surface Book最低都來到了五折,Surface Pro 4 i7/8GB/256GB版本只需4415元即可入手。
據悉,每一臺微軟認證翻新的Surface設備都會經過精心檢測和細致翻新,并重新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和軟件更新。翻新流程包括硬件損壞修復和外觀品質檢查,加上安全的數據擦除,軟件升級和診斷測試。此外,微軟為所有從官方渠道購買的翻新Surface設備提供兩年的有限硬件質保。作為微軟官方認證的翻新機,產品質量有保證,同樣擁有原廠部件品質保證,同樣享受兩年質保、退換貨政策,價格便宜一大截,性價比十分突出,推薦選購。
● 酷睿i7版Surface Pro 6官翻版
目前共有典雅黑和亮鉑金兩種顏色,16GB內存,512GB版本售價為9499元,(上市價14888元,常規官翻價格為12659元,優惠3160元),1TB版本售價為10649元(上市價17888元,常規官翻價格為15209元,優惠4560元)。
Surface Pro 6,屏幕依然是12.5寸267ppi屏幕,官方稱Pro 6將是同類產品中對比度最高的產品。性能方面,Pro 6搭載第八代,也是微軟第一款搭載四核CPU的薄型平板電腦,并對散熱進行了優化。運存上Pro 6最高支持16GB,而存儲空間也提升至1TB SSD。官方稱Pro 6的性能比上代產品提升67%的情況下且重量保持不變。Surface Pro 6續航為13.5小時,重量1.7磅(約合771克)。
● 酷睿i7版Surface Pro 4官翻
酷睿i7版翻新的Surface Pro 4新上線的16GB版本共有256GB和1TB兩種存儲規格,日常售價分別為10258元和10979元。現在直接五折,為5129和5490元。
微軟Surface Pro 4可以說是Surface品牌勢頭崛起的代表之作,Surface Pro 4相比上代由內而外都有了相當顯著的改變,也是目前最新的Surface風格。Surface Pro 4采用12.3英寸3:2屏幕,機身更加輕薄,搭配的Surface Pen手寫筆支持1024級壓感,更重要的是,微軟一直在為Surface Pro 4提供最新的固件,比如今年帶來了對Surface Dial的全面支持。
● 翻新Surface Studio 2
本次新增的翻新Surface Studio 2為酷睿i7/16GB/1TB SSD/GTX 1060 6GB版本,售價為24809元。它具備奪目的色彩、絢麗的圖形以及高速處理器,激發你的無限創意。直觀的工具和 28 英寸可調節顯示屏,讓你的靈感自由釋放,盡情流動。
每一部翻新 Surface 都經過微軟嚴苛的翻新流程,包括硬件損壞修復和外觀品質檢查,加上安全的數據擦除,軟件升級和診斷測試。翻新設備與全新設備一樣享有兩年有限硬件質保。
更多官方翻新設備購買地址:
微軟官方認證翻新頁面
微軟商城首頁
13 代酷睿 i9-13900K 的性能提升令人印象深刻,但筆者還是對 i5-13600K 的表現更感興趣。因為 13 代酷睿并沒有換插槽,所以 i5-13600K 可以直接插到現有的 600 系列芯片組的主板上,筆者現在正在用的就是一張 B660 的主板,如果 i5-13600K 的性能出色的話,那么完全可以實現低成本的升級。
那么 i5-13600K 的表現究竟怎么樣呢?是否配得上“十三香”的宣傳呢?能否成為新一代中端處理器霸主呢?在本篇文章里,IT之家就對它進行詳細的測試,并為大家帶來圖文評測。
與 i9-13900K 一樣,13 代酷睿的架構相比上代變化不大,但在一些關鍵地方做了升級擴容。整體依舊采用性能核(P 核)與能效核(E 核)的混合異構設計,依舊基于 Intel 7 工藝打造,但性能核升級到了第三代 SuperFin,結合基于速度路徑改進的更新設計,頻率得到了不小提升。更大的提升在于能效核,i5-13600K 的能效核數量也迎來了翻倍,至多可達 14 核心 20 線程。能效核的頻率也大大提升,這意味著 13 代酷睿的多核性能會有一個巨大的飛躍。除了核心外,這一代的 L2 緩存和 L3 緩存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i5-13600K 的 L2 緩存直接翻倍到了 20MB,L3 緩存增大到了 24MB,這個增長幅度不可謂不大。
為了解決混合異構的線程分配問題,英特爾曾經推出了全新的硬件線程調度器 Intel Thread Director,這一調度器在 13 代酷睿上有了更智能的表現,能充分利用小核。此外微軟的最新版本 Windows11 22H2 也內置了更高效的線程調度,因此建議所有使用 12 代和 13 代酷睿的朋友都升級到最新版 22H2。
舉個例子,我們在 Pr 中前臺渲染視頻時,默認會采用高性能的 P 核進行渲染,以提供更快的速度,但如果我們在渲染時打開 PS 制作圖片,此時系統對多線程要求明顯提高,因此 Intel Thread Director 便會自動將 Pr 移動到高效能的 E 核進行渲染,將 P 核讓給前臺的 PS,保證前臺工作的穩定流暢。
首發的產品型號為 i9-13900K、i7-13700K、i5-13600K 以及對應的無核顯 F 版本,以下為核心數據。
13 代酷睿的一大優勢在于,與 12 代酷睿可以彼此兼容主板,因此玩家們的升級成本會很低。但由于 700 系列芯片組新增了不少新特性,對于全新裝機的玩家們來說還是建議搭配全新的 700 系列芯片組的主板來購買。我們這里采用的是七彩虹 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艦主板。
CPU 針腳依舊是 LGA1700,相應的散熱器和扣具也是完全通用的。
13 代酷睿處理器的功耗普遍有了一定的上漲,因此對主板供電穩定性也有了新的要求。這里我們使用的七彩虹 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艦主板擁有 16+1+1 相供電,拿來帶 i5-13600K 自然不在話下,配合 i9-13900K 也能帶的動。此外 F.C.C 鐵素體電感能增強本身性能的同時降低對其他元件的干擾,以使 CPU 可以更好發揮性能潛力。本次測試選用這樣一款高端主板也可以避免主板供電瓶頸,充分展現出 i5-13600K 的真實性能。
隨著 13 代酷睿 CPU 性能的提升,功耗也在提升。這必然導致 CPU 供電的發熱量會增加。所以七彩虹 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艦主板大面積覆蓋了寒霜散熱裝甲,即便是長時間烤機也能保證主板穩定。
銀白色的板身很適合搭配 RGB 燈光,七彩虹 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艦主板提供了一整套 ARGB 燈光控制。除了主板自帶的 RGB 燈珠外,還板載了 2 組 5V+2 組 12V 的 RGB 插針,可通過 iGame Center 軟件控制整機的燈效,并實現同步。
13 代酷睿進一步提升了對 DDR5 內存的支持,從最高 4800MHz 頻率提升到了 5600MHz,但依舊沒有放棄 DDR4 內存,我們仍然可以采用更便宜的 DDR4 內存正常使用。對于性能有追求發燒們還是推薦采用下一代的 DDR5 內存。比如 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艦主板就提供了 4 條 DDR5 內存插槽。
七彩虹 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艦主板內置了一整套對內存超頻的完整支持,用戶只需在 BIOS 設置中激活 XMP / OC,就可以加速 Z790 主板上的 DDR5 內存,從而提高性能,至高可支持到 6600MHz 頻率,本次測試我們會選擇七彩虹家的捍衛者 4800MHz DDR5 燈條進行測試。
700 系列芯片依舊提供了 PCI-E 5.0×16 的支持,最高速度可以達到 126.03 GB / s,同時也支 Resizable Bar 技術,可以加速 GPU 和 CPU 的溝通。七彩虹 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艦主板采用合金加固的 PCI-E 5.0×16 接口,適合搭配 RTX 40 系顯卡使用。
PCI-E 4.0 通道數達到了 4 條,這也讓更多的 PCI-E 拓展硬件成了可能。七彩虹 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艦主板同樣提供了四個高速的 PCIE4.0*4 硬盤位,搭配自帶的 M.2 散熱裝甲還能實現長時間使用不過熱降頻。
接口方面,七彩虹 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艦提供了 USB 3.2 Gen2*2 20Gbps、2.5G 有線網絡和 Wi-Fi 6 網卡的接口支持,為硬件玩家提供更快的數據傳輸體驗。
為了更好地展現 i5-13600K 的性能,我們這次的測試平臺會盡量將能拉滿的配置都拉滿,具體的配置如下,這套配置肯定不會對 i5 構成瓶頸了。
主板 BIOS 采用自帶的最強性能 Maximum Performance 設置,適合我們拿來探究性能的極限。
為了保證測試溫度的穩定性,我們把風扇轉速設定為滿速模式。
我們測試的 i5-13600K 配備了 14 個核心和 20 個線程,其中 6 個高性能 P 核支持超線程,8 個高效能 E 核不支持超線程。在 CPU-Z 中,我們可以看到更詳細的參數,i5-13600K 擁有 24MB 的超大三緩,和 20MB 的 L2 緩存,P 核最高頻率范圍為 3.5-5.1 GHz,而高效能 E 核則是擁有 2.6-3.9GHz 的頻率,兩個核心均支持超頻,文章末尾我們也會小小的測試一下超頻。
我們接下來進行 CPU 理論跑分測試,首先是 CPU-Z 自帶的跑分,單核 825.7 分,多核 9896.2 分。
在 Cinebench R20 中,i5-13600K 獲得了單核 760 分,多核 9198 分。
在 Cinebench R23 中,i5-12600K 獲得了單核 1986 分,多核 24094 分。
3DMark CPU PROFILE 跑分成績如下,全核心分數達到了 10323 分,單核心分數也有 1091 分,表現相當出色。
我們也為大家制作了與上一代 i5-12600K 和 i9-12900K 的柱狀對比圖,在所有項目中,i5-13600K 都有著相當明顯的提升。
為了更直觀地對比兩代的提升,我們以 i5-12600K 為 100% 制表,可以看出多核 i5-13600K 相比上代普遍提升了 35% 左右,單核則提升了 5% 左右。這 5% 的提升意味著它的單核性能已經超越了 i9-12900K。多核性能也只比 i9-12900K 低 20% 左右了。
最后我們來進行一下內存測試,13 代酷睿對 DDR5 內存的進一步支持無疑大大提升了使用體驗,我們這里七彩虹燈條采用默認的 JEDEC 頻率 4800MHz。最終的成績如下,可以說標準頻率下 DDR5 延遲和 DDR4 是相似的,但讀寫有了接近翻倍的提高。
那么在實際游戲中,i5-13600K 的體驗究竟如何呢?我們接下來選擇幾款自帶 BenchMark 的游戲,來看看它的幀數表現和去年的 i5-12600K 比提升了多少。由于過高的分辨率對顯卡性能要求更高,所以為了降低顯卡的影響,以下游戲測試均在 1080P 高畫質情況下進行。不過部分游戲中顯卡仍然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下面的對比僅供參考,大家可以重點參考《CS:GO》、《全面戰爭:三國》這兩款游戲的數據。
《古墓麗影:暗影》i5-13600K 平均 247 幀:
i5-12600K 平均 116 幀:
《CS:GO》i5-13600K 平均 771 幀:
i5-12600K 平均 651 幀:
《全面戰爭:三國》i5-13600K 平均 270.8 幀:
i5-12600K 平均 195 幀:
《荒野大鏢客 2:救贖》i5-13600K 平均 181 幀:
i5-12600K 平均 164 幀
《地鐵:離去》i5-13600K 平均 149.3 幀:
i5-12600K 平均 133 幀:
從上面的數據來看,在顯卡壓力特別大的情況下,CPU 的提升依然能對幀數帶來 10% 左右的提升。我們接下來再測試兩款其他游戲,但對比的對象改為我們之前測試的 i9-13900K,這樣可以解答“i5-13600K 能不能喂得飽 RTX 4090”這個疑問。
在光追大作《控制》中,兩款處理器的幀數相差無幾,壓力基本全在顯卡上。
《控制》i5-13600K 平均 230 幀:
i9-13900K 平均 236 幀:
在《絕地求生》中,兩者差距同樣不大。都是能跑滿高分高刷顯示器的水平。
《絕地求生》i5-13600K 平均 316 幀:
i9-13900K 平均 316 幀:
從上面兩款有代表性的游戲中我們可以看出,i5-13600K 帶 RTX 4090 這種頂級顯卡也是沒有問題的,不會成為瓶頸。所以只是單純為了游戲的玩家們,完全可以考慮 i5-13600K + 高端顯卡的裝機方案。而 i9 這種等級的 CPU,更適合需要生產力的群體,以及不差錢的土豪。
那么我們接下來就測試一下生產力及創意工具,首先是代表綜合性能的 PCMark10,它的成績高達 9964 分,雖然不及 i9-13900K 的破萬高分,但也創下了我們所有記錄中的第二名。
在另外一款代表綜合辦公性能的全平臺跑分軟件 CrossMark 中,它獲得了 2205 分,與 i9-13900K 的差距其實不大,也許是因為它更看重單核性能。
在視頻剪輯測試插件 PugetBench For Pr 中得分為 1389 分,Ae 為 1607 分,因為核心數比 i9-13900K 少不少,所以在注重多核性能的項目中會比較吃虧。但畢竟 14 核 20 線程的底子還在,所以流暢剪輯 4K 也不成問題。
在視頻調色剪輯軟件 Davinci 中,分數達到了 2673 分,同樣可以流暢進行 4K 實時調色。
在 3D 渲染軟件 V-Ray 的 BenchMark 中,i5-13600K 達到了 16113 分,拿來做一些中等壓力的渲染工作不在話下。
總的來說,這次 i5-13600K 的多核性能已經很接近上一代 i7-12700K 了,這意味著它已經具備了相當程度的生產力,對于中等強度的創意工作者們來說,i5-13600K 就已經能滿足需求。
從上述的理論性能測試和游戲跑分可以看出,13 代酷睿雖然在架構和 IPC 上變化不大,但性能上卻發生了明顯的提升,那么這意味著它的功耗肯定是變高了,我們現在就進行烤機測試。使用 Aida 64 的單烤 FPU 15 分鐘,烤機中的溫度情況比較復雜,一開始烤機溫度瞬間達到 100℃,撞到了溫度墻。15 分鐘后,溫度會在 97℃和 77℃間反復波動,當 97℃時,功耗會頂到 250W 左右,當 77℃時,則穩定在 200W 左右。所以 i5-13600K 對散熱器還是有一定要求的。有條件上水冷還是盡量上。
i5-13600K 是 K 系列中最便宜的,支持超頻的處理器。同樣可以用自帶的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 工具進行自定義超頻,是發燒友們的好玩具。我們嘗試手動拉一拉頻率,P 核拉到 5.3GHz,E 核拉到 4.1GHz,依舊可以穩定使用。
實測超頻前 XTU 自帶的 BenchMark 分數為 7945 分,一鍵超頻后分數提升到了 8050 分,的確是有一定性能提升。
CPU-Z 跑分超頻前單核 825,多核 9896,超頻后單核達到了 841 分,多核達到了 10013 分,單核提升 1.94%,多核提升 1.18%,多核算是登上了 10000 分的大關。不過筆者還是建議大家開啟主板的性能模式,此時已經基本釋放全部性能了,頂著常規散熱器去手動超頻價值不大。
對筆者來說,i5-13600K 無疑是很有吸引力的,甚至動了雙 11 買一顆 13600K 升級一下的念頭。因為 i5-13600K 可以繼續使用高性價比的 H610、B660 主板,以及便宜大碗的 DDR4 內存,對于手中已經有 12 代酷睿的用戶們來說,只需要一顆 U 的成本,就能獲得媲美 i9 的單核性能和媲美 i7 的多核性能,這個升級的理由還真是很充分。
而對于全新裝機的消費者們,筆者建議搭配 700 系列芯片組的主板,以及 240 以上的水冷散熱器一起使用。因為 13 代酷睿對于供電和散熱的要求都是有所提升的,有條件的話還是盡量買好一些的。除了本文中的 i5-13600K,IT之家也為大家帶來了 i9-13900K 的圖文評測,歡迎前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