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全網好文精選



    一、前言

    2020年8月,《黑神話:悟空》發布了首支預告片,迅速在游戲游戲圈內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歷經4年的等待,今天這款游戲終于正式上線。

    游戲解禁之后不到2個小時,Steam在線人數就突破了140萬,超越Top 2~10在線游戲人數總和。

    在此之前,國內還從來沒有哪款單機游戲能像《黑神話:悟空》這樣能正面與國外的頂級3A大作叫板。它的成功不僅僅是一個游戲的成功,更是國產游戲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信號。

    這次,我們快科技匯集了30張顯卡進行了一場詳盡的測試。

    本來想同時做CPU橫評,但測試過幾款處理器之后發現這款游戲并不需求CPU,就算搭配RTX 4090這樣的顯卡,i5-12600K或者銳龍5 7600X就能發出最佳性能,比銳龍7 7800X3D和i9-14900KS并不差多少。

    做顯卡橫評對玩家來說更有意義一些!

    測試平臺如下:

    二、30款顯卡游戲幀率測試

    測試了幾百個項目,就不一一貼圖展示了,直接上測試數據。

    1080P分辨率下,RTX 4070 Ti以上的顯卡可以跑到60幀以上,就連RTX 4090也只有91幀率,真正的顯卡殺手,也是目前位置我們測試過的對顯卡要求最高的3A游戲。

    開啟全景光追之后RTX 40系的幀率會降低30%左右,而RTX 30的降幅在50%以上。

    另外我們注意到一點,在1080P或2K分辨率下,RTX 40系GPU在開啟DLSS+全景光追時,幀率要高于DLSS+光柵,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RTX 40在硬件架構上就為全景光追做了優化,RT光流加速器、OMM硬件加速這些都可以極大提升GPU的光追運行效率,游戲本身也是特別針對全景光追做了優化,傳統的光柵性能反而在其次。

    AMD這邊只有RX 7900 XTX能跑到60FPS以上,但是這款顯卡開啟光追之后幀率會暴跌至16FPS。

    其他A卡的情況也不好,RX 7600和 RX 6600 XT只有1幀,就算開啟 FSR + FG,幀率依然是個位數。

    2K分辨率下,RTX 4080以上的顯卡可以跑到60幀以上,開啟全景光追(超高),再同時打開DLSS+幀生成,RTX 4060 Ti以上的顯卡都能跑到60FPS以上。

    AMD完全無法使用光追,在不開光追的情況下,開啟FSR + FG之后,大部分Radeon GPU都可以流暢運行游戲,連RX 5700也有43FPS。

    4K分辨率下,連RTX 4090都無法跑到60FPS了,所有的顯卡都需要開啟超分辨采用和幀生成才能流暢。

    以下是所有數據匯總:

    如果想在4K分辨率下體驗全景光追,需要選擇RTX 4070 Super以上的顯卡。

    AMD顯卡則不建議開啟光追。

    三、DLSS、FSR、TSR畫質與幀率對比

    1、畫質對比

    先看4K分辨率,超分辨率采樣統一為50%。

    原生畫質。

    DLSS的原生畫質差距不大,甚至細節還更多一些。

    這是TSR采樣,畫質與DLSS處于同一等級,沒有太大差異。

    FSR采樣樹葉模糊,金箍棒的細節明顯不如TSR與DLSS。

    接著來看1080P分辨率的效果。

    原生畫質。

    DLSS模式。

    TSR模式。

    FSR模式。

    在1080P分辨率下開啟超分辨率采樣之后,DLSS與TSR畫質接近,FSR模式除了金箍棒稍微模糊之外,畫面其他細節甚至要優于DLSS與TSR。

    綜合來說,畫質排序如下:原生畫質>DLSS≈TSR>FSR。

    2、幀率對比

    RTX 3080/3060的DLSS模式并不支持幀生成,我們對比了1080P分辨率下都不開幀生成的這幀率,結論是:DLSS幀率略高于FSR,TSR幀率最低,但差距并不大,只有2~3幀。

    在其他分辨率下,TSR與FSR的性能差異在4%以內,但是相比與原生分辨率提升非常明顯,比如2K分辨率下開啟光追,TSR的提升幅度將近400%。

    RTX 3060游戲幀率可以直接從個位數暴漲到30FPS以上;RTX 3080則能從10幀出頭提升到60FPS。

    四、RTX 4060 Laptop游戲本游戲體驗

    很多同學想知道游戲本能否爽玩《黑神話:悟空》,我們測試了一臺搭載RTX 4060 Laptop的筆記本,型號為榮耀MagicBook Pro 16 2024,這款筆記本擁有115W的GPU性能釋放。

    1080P分辨率、影視級畫質,DLSS關,游戲幀率為29FPS。

    1080分辨率影視級畫質,超高全景光追,在DLSS + 幀生成配合下,游戲幀率達到了70FPS。

    同樣的影視級畫質,超高全景光追,DLSS+幀生成,將分辨率從1080P提升到2K之后,幀率依然有48FPS。

    測試數據如下:

    RTX 4060 Laptop游戲本的游戲體驗與桌面版RTX 4060不能說很像,只能說幾乎完全一樣,1幀的浮動差異可以看做是測試誤差。

    五、無邊框模式“幀生成”性能下降Bug

    《黑神話:悟空》只能選擇“無邊框模式”和“窗口模式”,但這2個模式下的游戲幀率是不同的。

    1、無邊框模式下開啟“幀生成”

    桌面分辨率4K,游戲分辨率1080P,開啟“幀生成”,使用“無邊框模式”,RTX 4080的幀率只有55FPS。

    完全同樣的硬件和畫面設置,改成“窗口模式”之后,游戲幀率直接到了70FPS。

    2、“無邊框模式”關閉幀生成

    桌面分辨率4K,游戲分辨率2K,關閉 “幀生成”,RTX 4080的幀率為56FPS。

    同樣硬件的畫面設置,改成“窗口”模式后,幀率也是56FPS。

    小結:

    我們測試的30張顯卡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只要游戲分辨率低于桌面分辨率,使用“無邊框模式”運行游戲,不開啟幀生成,幀率和“窗口模式相同”,一旦開啟“幀生成”,游戲幀率就會降低。

    根據我們的數據,在“無邊框模式”下開啟幀生成,不同的顯卡在1080P分辨率游戲幀率會降低20~30%,2K分辨率下會降低15~20%。

    解決的辦法很簡單,開發商在畫面設置中增加一個“全屏獨占”模式就行。

    在此之前,我們建議大家在游戲時將桌面分辨率調為游戲分辨率一樣,或者在“窗口模式”下運行游戲。

    六、小結

    本次測試項目之繁多,近2年罕見,但我們目的只是為了獲取更加精準且對讀者有用的測試數據。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沒有放上CPU的對比測試成績,就我們手上的數據而言,《黑神話:悟空》這款游戲并不需求CPU。

    就算是1080P分辨率,搭配RTX 4090顯卡,銳龍5 7500F的幀率與銳龍7 7800X3D的幀率差距也不到3%。

    因此想玩這款游戲,只需要根據預算選擇合適的顯卡就行。

    以下是本次測試小結:

    1、顯卡的選擇

    這是一款為NVIDIA RTX 40系GPU做了深度優化的游戲,大家可以根據上表的幀率選擇合適的顯卡。

    所有的AMD顯卡都不建議開啟光追,在光柵模式下開啟FSR + FG(幀生成),RX 7700 XT以上的顯卡可以在4K分辨率上達到60FPS以上的幀率。如果是2K分辨率,RX 6750 GRE 10GB也能有50FPS。

    2、TSR超分辨率采樣是老顯卡的救星

    NVIDIA這邊只有RTX 40系才支持DLSS + FG(幀生成),不過老顯卡可以使用AMD的FSR以及虛幻5自帶的TSR超分辨率采用技術。

    畫質上,原生畫質>DLSS≈TSR>FSR,幀率方面則是DLSS≈TSR>TSR。

    也就是說,TSR可以提供與DLSS差距不大的畫質,但是幀率并不會比DLSS差多少。

    建議所有不支持幀生成技術的顯卡都開啟TSR來獲取更為流暢的游戲體驗。

    3、無邊框模式性能下降Bug

    目前《黑神話:悟空》只有“無邊框模式”和“窗口模式”,在不開啟幀生成技術時,二者的幀率是相同的,一旦開啟幀生成,“無邊框模式”會有15~30%的游戲幀率降低。

    解決的辦法很簡單,開發商在畫面設置中增加一個“全屏獨占”模式就行。

    在此之前,大家在游戲時需要將桌面分辨率調為游戲分辨率一樣,或者是在“窗口模式”下運行游戲。

    4、RTX 4060 Laptop游戲本體驗

    這款游戲絲毫不需求CPU,如果是GPU性能釋放在110W一身的RTX 4060游戲本,其游戲體驗與桌面版的RTX 4060完全相同,在2K分辨率下也能流暢游戲。

    本文經快科技授權發布,原標題:30款顯卡橫評!《黑神話:悟空》首發硬件測試,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高通驍龍 X 系列處理器絕對是 PC 界這一年來話題最高的產品之一,不僅被微軟當作「打敗 MacBook」的賭注和「重振 Windows on ARM」的希望,甚至它還引起老大哥英特爾警覺,后者揚言自家接下來的新品會「絕對擊敗」高通。

    終于,在發布近一年后,搭載這款處理器的新品陸續上市,從各種實測體驗來看,ARM 版的 Windows,這次或許真的有戲了。

    搖來不少廠商,實力究竟如何?

    和蘋果系統、芯片、產品一手抓不同,高通本質上只是一個造芯片的,雖然背后有微軟鼎力支持,但如果市場上沒有其他 OEM 廠商用實際行動投票,那這個芯片也只能說是雷聲大,雨點小,可以預料不會掀起什么波瀾。

    所以,無論是高通講芯片,還是微軟講 Windows on ARM,每次主題演講都一定會「可汗大點兵」,表示現在有多少友商入局,這不僅是給消費者保障,也是給行業信心。

    在今年的臺北電腦展 ComputeX 上,高通官宣了與微軟、三星、宏碁、華碩、惠普、戴爾這六家老牌 PC 廠家的合作,并帶來了十余款搭載驍龍 X Plus 和驍龍 X Elite 的新筆記本產品。

    其中不乏一些品牌的旗艦級產品:微軟 Surface Pro/Laptop、戴爾 XPS 13、惠普 EliteBook Ultra、聯想 ThinkPad T14S、三星 Galaxy Book4 Edge,也有不少著名的筆記本產品線:聯想 Yoga Slim 7x、HP OmniBook X、戴爾靈越 Inspiration 14 (Plus)、宏碁 Swift 14 AI、華碩 Vivobook S15 等等。

    高通驍龍 X 系列分為「Plus」和「Elite」兩個產品線,前者定位比較入門,在核心數、GPU 性能上都不如后者旗艦款,不過兩者的 AI 性能一致,都搭載了算力 45 TOPS 的 NPU。

    雖然高通主推的是驍龍 X Elite 芯片,外界的討論也集中在這款旗艦產品上,不過,作為「青春版」的驍龍 X Plus 的表現也不容小覷。The Verge 特意選購了最低配置的 Surface Laptop(驍龍 X Plus + 16GB + 256GB)進行測試,原本測試人員預期很低,結果這臺「丐版」的表現卻超乎預料。

    圖源:The Verge

    首先是 ARM 的最大優勢之一——續航,評測中 Surface Laptop 在滿亮度、下載多款游戲、進行視頻通話和使用 Photoshop 工作的高強度使用下,總共堅持了 7 個小時,而日常輕度使用,基本能堅持一天半到兩天。評測人員表示,他收獲了以前在 PC 筆記本上從未有過的,不用隨時帶著電源和擔心揭開屏幕后提示電量耗盡的舒心體驗。

    而在性能上,這款設備日常體驗已經基本和英特爾、AMD 的傳統筆記本設備相當,原生應用+轉譯器已經基本能覆蓋八九成的日常應用。并且在使用的過程中,這款設備的風扇幾乎沒有上過班。

    這種體驗不是只有微軟 Surface 獨享,《連線》雜志測試了華碩 Vivobook S15 筆記本,這款搭載了高通驍龍 X Elite 芯片的設備,電池比 Surface Laptop 要更大,因此能提供長達 13 小時的續航時間,并且日常使用體驗可以用「出色」形容,運行也同樣「冷」和「靜」。

    蘋果:最強的對手,最好的榜樣

    現在如果說到筆記本領域的 ARM 芯片,蘋果現在使用的自研 M 系處理器,也許總是繞不開的。

    在 2020 年,蘋果 M1 芯片橫空出世,強勢向大眾普及了「ARM 電腦」這個概念,用實際行動證明,ARM 架構在電腦上也能充分釋放性能。

    ARM 的好處不用多說,比 x86 更精簡的指令集,能效比更高,更適合移動端產品。

    除了轉投 ARM,蘋果的 M 系列芯片還采用了「片上系統」的方案,也就是經常在手機領域聽到的「SoC(System on Chip)」,這種方案的理念就是將內存、CPU、GPU、NPU 等等一起封裝起來,打造集成度非常高的芯片。

    SoC 的優勢首先體現在統一內存上,CPU、GPU、NPU 共享一個內存池,能夠讓數據之間的流通和共享更為高效,同時因為布線短,耗能也更低。

    因此,不僅蘋果和高通,就連英特爾都在即將推出的 Lunar Lake 處理器上了配備統一內存,對,就是那個聲稱「絕對擊敗高通」的 Luna Lake。

    并且,由于將以往遍布主板的 CPU、GPU、內存等等部件集成在小小的 SoC 芯片里,機身空間也更多,可以塞下更多電池,機身也更加輕薄。

    所以,M1 芯片一出世,首先給 MacBook Air 帶來了最大的改變,這個長久以往被詬病性能弱、發熱強的產品線,搖身一變成了兼顧性能的輕薄本,人見人愛。

    彼時的微軟和高通并不是沒有 ARM 產品,SoC 本身也是高通的「拿手好戲」,但是當時的 Surface Pro X 和驍龍 SQ1 與 8CX 芯片遠遠落后于 M1 強大的性能和能效比,雙方一對比,簡直不像在一個時代。

    M1 MacBook Air 跑 Windows on ARM 虛擬機,比搭載驍龍 SQ2 的 Surface Pro X 跑分還高……(圖源:Linus Tech Tips)

    但說實話,蘋果 M 芯片對 PC 陣營的威脅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Mac 平臺目前還是只面向著那一小撮用戶,會買 Mac 的不管是英特爾還是蘋果芯都會買,而不會買 Mac 的,也很難因為 M 芯片轉投蘋果。

    M 芯片對于高通微軟來說,更多是展現了 ARM 平臺的潛力,并且在拷打了高通微軟之余,也給了個可以參照學習的對象。同樣是 ARM,同樣是 SoC,咋差距這么大呢?

    于是在 M1 登場的一年后,高通收購了由前蘋果 A 芯片工程師創立的 ARM 芯片設計公司 NUVIA,用自主設計的核心換掉 ARM 公版架構,也終于在 2023 年拿出了驚艷的驍龍 X Elite,劍指蘋果 M 芯片。

    屢敗屢戰的微軟

    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這么一款產品:

    沒錯,這款產品就是最初的 Surface 之一——Surface RT,也是微軟眾多黑歷史中,也許是最「臭名昭著」的那個。

    Surface RT 是微軟向桌面級 ARM 產品進軍的標志性設備,結局非常慘烈,僅僅推出兩代就被腰斬。

    但這款產品可以說死得完全不冤。不少用戶買回來發現,這個 Windows 平板打不開舊電腦用的軟件安裝包,只能去應用少得可憐的商店下載;雖然預置了 Office 全家桶,但是打開一個 Word 文檔都要等好久……

    這正好反映了 Windows on ARM 的兩大核心問題:應用生態太差、硬件性能太弱。

    ARM 平臺和 x86 平臺兩者之間是不互通的,采用 ARM 處理器的設備,在不借助其他手段的情況下,無法運行 x86 應用,這也就意味著,原本在 Windows 平臺的海量應用資源,在 ARM 上要從零開始。

    Windows 桌面系統憑借海量應用生態傲視群雄,但是在移動端上,微軟幾乎是屢戰屢敗。 Windows RT 死后,手機系統 Windows Phone 和 Windows 10 Mobile 還蹦噠了幾年,最后同樣也死于無人開發、無人維護的應用生態。

    而 2019 年重新出發的 Surface Pro X,搭載的 Windows 10 on ARM 系統也可以說沒有多大改善,甚至微軟自家開發的不少程序,都沒能在這款設備誕生之初就準備好 ARM 版本。

    而隔壁的蘋果,不僅有著極強的號召力和完善的遷移措施,號召不少開發者為其開發原生 ARM 應用,還提供了 Rosetta 2 轉譯器,能夠讓 ARM Mac 運行 x86 應用。

    微軟也吸取了 Surface RT 的教訓,在 Windows 10 on ARM 上配備了能模擬 x86 應用運行的方案,但這時,另一個問題又暴露出來了:ARM PC 產品的處理器性能實在吃不消轉譯器,導致 Surface Pro X 只能勉強模擬 32 位應用,64 位應用幾乎很難正常運行,并且運行轉譯器后,設備續航幾乎斷崖式下滑。

    在當時的 2019 年,自家旗艦級產品還在運行 32 位應用,不得不說讓人啼笑皆非。

    這一切終于在 2024 年,也就是 Surface RT 誕生 12 年后,迎來了轉機。

    首先,高通驍龍 X 系列芯片終于站了起來,不僅超越了弱小的自己,還有底氣和蘋果掰手腕,在多核性能上宣稱領先了蘋果 M3。

    然后更重要的生態上,經過幾年的發育,Windows on ARM 的生態有所好轉,像 Chrome、Photoshop、Spotify、Davinci Resolve 等應用都有了原生版本。今年微軟也拉來了 Adobe 這種頭部開發商站臺,號召更多開發商參與 Windows on ARM 生態建設。

    同時也因為驍龍 X 系列芯片的強勢,微軟推出了更強的 Prism 轉譯器,聲稱模擬 x86 的速度是之前的兩倍。

    實際體驗上,The Verge 測試了 Notion、iA Writer 等非原生的中小型應用,體驗非常流暢,而 Discord 等比較大型的應用運行起來也比以前要順暢。

    @筆吧評測室 針對國內日常生活和工作使用較多的應用做了個兼容性測試,結果還不錯,測試的 21 款應用里,有 2 款無法運行,2 款比較卡頓,具體測試情況如下:

    在 ARM 上,微軟確實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但目前看起來,微軟算是趕上了。

    高通的轉型之路

    如果你還覺得高通主要是一家給手機造處理器的廠商,那你可能需要跟上高通的腳步了。高通表示,自己已經從一家通信公司,轉型成為「互聯計算公司」。

    如果你點開高通官網,會發現他們已經有了十大平臺,除了手機、平板、電腦這種我們熟知的平臺外,還有 VR/AR、車機、可穿戴、音頻等領域,甚至還有無線網、工業物聯網、相機、智能家居這些我們或許不知道高通會涉足的領域。

    高通不僅是樣樣通,甚至可以說在不少領域的成績都可以說亮眼。

    比如說汽車領域,在 2024 年一季度營收達 5.98 億美元,同比增長超 31%,高通也在全球汽車芯片市場占據了超八成的份額;而在 XR 混合現實頭顯領域,高通的客戶包括 Meta、DVPR 和 Pico 這三家廠商,在 XR 頭顯領域的份額為 86%。

    高通的打法很簡單,那就是把自己領先的手機芯片技術,稍微改改,下放到各個垂類之中,因此手機的優勢變成了車機、頭顯的優勢。

    PC 芯片正是這種打法。像是初露頭角的驍龍 8cx PC 芯片,就是基于手機芯片驍龍 855 的魔改+強化版本,現在的驍龍 X 系列,也有著很多手機芯片的智慧。

    其實蘋果也是同樣的策略,Apple TV 機頂盒、Studio Display 顯示器直接搭載了 A 芯片;M 芯片也是 A 芯片技術的集大成者,除了 Mac,現在也來到了 Vision Pro 上。

    和車機、XR 不同的是,PC 領域不是一個待高通開拓的新天地,而是一個已經有著強大守擂者的舞臺。高通很聰明,借助了一個風頭來踢館,那就是——AI。

    雖然 AI 是 2024 年幾乎所有智能設備的底色,但是在高通和微軟上,AI 可以說是「濃墨重彩」,至少在宣傳上是這樣的。

    微軟今年提出了 Copilot+ PC 的 AI PC 設備品牌,并且還在高通驍龍 X 設備上首發。雖然目前,大家拿到手上的 Copilot+ PC 設備,最 AI 的部分還是這個品牌名。

    最關鍵的「Recall」AI 功能,因為引發爭議暫時未能實裝 Copilot+ PC

    AI PC,或者說 Copilot+ PC,可能更像是高通進一步打入 PC 市場的一個幌子:這些驍龍 X 設備本質上還是 Windows on ARM 筆記本,只是借助一個全新的「Copilo+ PC」噱頭,強勢進入市場。

    而微軟則憑借全新的 Copilot+ PC,重新推廣已經失去市場信心的 Windows on ARM。

    Windows on ARM,任重道遠

    當然,高通和微軟目前只是取得了非常初步的成果,Windows on ARM 這條路,任重道遠。

    從頭構建一個應用生態談何容易,微軟已經在 WP 手機上吃過癟。雖然 Prism 轉譯器已經比以前可用和好用太多,但是在運行大型程序上表現還有待提升,像是 Adobe 的 Premiere Pro,在轉譯下的表現讓人更急切期待一個原生版本。

    而游戲生態,曾經是微軟遙遙領先的領域,現在也必須零開始。像是《賽博朋克 2077》《古墓麗影:暗影》這些大作,轉譯器下不是運行卡頓,就是完全打不開。

    使用反作弊技術的游戲,也無法在 WoA 上運行,圖源:The Verge

    所以,把 ARM 原生應用生態建立起來,既是長久之策,也是根本的解題思路。

    至于高通驍龍 X 系列芯片,雖然已經超越了曾經弱小的自己,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比如續航,多家測試結果都顯示,雖然 Surface Laptop 已經表現不錯,但比起 M3 MacBook Air,還有著一段距離,不過,隨著原生應用的增加,高通芯片續航也有望進一步變長。

    YouTube 主播 Max Tech 評測 Surface Laptop 7(Elite 版)和 M3 MacBook Air,一系列測試后前者還剩 32% 的電量,而后者還剩 50%

    在跑分測試中,高通驍龍 X Elite 的 Surface Laptop 在多核性能上超越了 M3 MacBook Air,不過 MacBook Air 仍然在單核性能上領先。而且高通在 GPU 性能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在 GPU 性能測試中,華碩 Vivobook S15 的幀速率比英特爾酷睿 Ultra 7 機器要落后 10% 到 20%。

    更何況,M3 更像是蘋果的入門款芯片,高通 X Elite 真正的對手,應該是更難逾越的 M3 Pro 和 M3 Max 才對。

    高通 PC 想要推廣開來,還有一個很大的阻力,那就是價格。其他配置一樣的情況下,華碩的無畏 Pro15 筆記本,酷睿 Ultra5 版本售價最低 5799 元,而驍龍 X Elite 版本來到了 7999。

    當年,我們評測 Surface Pro X,給出的評價是「適合做第二臺設備」:外出使用很優秀,而難堪主力機的大用,有那么點像 iPad Pro。

    而現在,搭載驍龍 X Elite 的筆記本,雖然依舊是主打「輕薄便攜」,但性能和兼容性更強,像是文字工作者,完全可以當作主力機使用。隨著 Adobe 等專業級原生應用的陸續到來,高通 PC 越來越有轉「正」希望。

    所以,Windows on ARM 成了嗎?還沒成,但比以往都要未來可期,也更有破局的實力。

    #歡迎關注愛范兒官方微信公眾號:愛范兒(微信號:ifanr),更多精彩內容第一時間為您奉上。

    愛范兒|原文鏈接· ·新浪微博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