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U8+V13.0賬表實操。
洛陽市澗西區源友信息技術中心。
大家好,我是這次的主講老師小郭老師。本視頻看系統管理第四課題:4.1清退站點、清除單據鎖定,預計時長五分鐘。一般在做賬或者是記賬結賬的時候都有可能會彈出來提示說站點正在運行,功能查詢憑證或者是查詢賬表模塊,護士任務,憑證整理申請不成功。
這是出現類似報錯的時候或者出現這種報錯,就需要上服務器電腦上用系統管理員登錄系統管理,點視圖下方清退站點。清退站點是需要手工去找到報錯的賬套號和對應的操作員,點加號可以看到操作員現在打開的模塊信息。
另外這是一種方法,比如勾選上100賬號操作元demo,把它清退掉,點擊確定。它會提示確定要清退嗎?點是確定,然后刷新一下。這種一般情況下能解決百分之七十的問題。
如果出現了這種提示清完了還不行,可以嘗試一下清退站點之后再點清除單據鎖定,點中對應的賬套記錄,點擊確定,再來刷新一下。
如果上述兩種方法都試過了還是不行,可以選擇清除所有任務,就是無差別,所有人全部直接清退。當然這么操作之前一定要跟其他同事說一聲,因為避免預防其他財務可能錄了多借多貸的平常分錄還沒有保存,直接給清退了。剛好人家可能在忙別的事,沒有看到電腦上的這種退出提示,也沒點保存就不太好。
或者是業務錄了很多個表體數據行,也沒有及時的點保存,還得重新再來也不太好。所以這樣操作之前一定要跟同事去發一個信息確認一下或者是發個通知說一聲再來操作。如果上述方法都試過了都不行,只有是進后臺數據庫執行清除的語句才可以解決了。
以上就是本次視頻的全部內容,感謝傾聽,本次視頻到此結束。
著名經濟學家、復雜性科學的奠基人布萊恩·阿瑟在《技術的本質》一書中提出,“科學和經濟的發展,本質上都是由技術驅動的”。顯然,時代創造著技術,技術同樣也創造著時代。
當前,世界已經全面進入數字經濟時代,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普及運用,讓數字化、智能化生產流通和消費將顛覆很多現有的產業形態、分工和組織方式。毫無疑問,無論是從客戶需求,還是應用場景,乃至未來增長看,企業云服務市場的崛起和爆發已是大勢所趨。
數字創新以其先導性和強滲透性,成為數字經濟時代國家提升競爭優勢的重要動力源。研究表明,全球數字競爭力格局正處于動態重組的過程中,未來會有新的全球數字科技領軍者出現。而在此過程中,以用友為代表的中國云服務廠商,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創新,在全球云服務市場不斷刷新市場地位,無疑已成長為全球舞臺上的重要力量。
中國云服務商強勢崛起
根據全球權威信息技術研究和顧問公司Gartner發布《Market Share: Enterprise Application Software as a Service, Worldwide, 2021》報告,用友在ERP SaaS市場位列全球第8位,是TOP10中唯一入選的亞太廠商。此外,用友在SCM SaaS市場位列全球第13位,是TOP15中唯一入選的亞洲廠商。這著實是一份亮眼的成績單,而其背后的意義更深遠而重大。
歷經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的企業級云服務商逐漸在全球市場中“脫穎而出”,無論是其技術的領先性,還是市場的落地性同樣也走到了行業的前列,特別是以用友為代表的中國企業云服務提供商,不斷在全球市場調研中躍升世界前列,與全球頂尖的廠商“同臺競技”。
從近幾年的發展來看,2017、2018年以來,隨著IaaS的成熟,不少傳統軟件公司積極地去推進SaaS的轉型,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2020年,頭部傳統軟件的SaaS公司進入了轉型的深水區。正是在2020年,用友在業界開創性地提出了用友BIP((Business Innovation Platform,BIP,商業創新平臺),實現在云服務技術和理念上的重大創新和引領。
用友BIP是利用新一代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實現企業業務創新和管理創新的綜合服務平臺。用友BIP定位為數智商業應用級基礎設施、企業服務產業共創平臺,融合了先進且高可用技術平臺和公共與關鍵商業應用與服務。用友的客戶既可選擇這個平臺,進行整個公司的整體數智化升級,也可以選擇單項的數字營銷、智能制造或智能財務等服務。
從技術架構來看,用友BIP采用了新一代信息技術,按照云原生(含微服務)、元數據驅動、中臺化和數用分離的架構設計,涵蓋平臺服務、應用服務、業務服務與數據服務等形態,是服務企業與產業商業創新的平臺型、生態化的云服務群。從技術架構,到服務形態,用友BIP可以看作是對以往云服務的“升維一代”。
在今年4月的“2022用友BIP技術大會”上,用友網絡副總裁羅小江介紹,用友BIP的PaaS平臺iuap在業界首創YMS云中間件技術,實現跨云技術突破和多云適配能力;首創云上云下一體化交付體系,讓企業私有云平臺,體驗到公有云的更新效率,讓云應用升級像使用手機應用商店一樣簡單;首創多租戶多數據中心技術,實現多云異構的“云上管理,云下運行”,打造公有云高可靠和專屬云新模式。
開創性的理念和業界領先的技術,成為用友BIP乘風破浪,不斷收獲客戶訂單,市場占有率節節走高的關鍵。
用友BIP發布以來,為中廣核新能源打造創新平臺運營模式,實現備件聯儲交互共享;為中國國航搭建數字化資源管理平臺;助力國家開發銀行建設數智化資產負債管理系統;為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構建和推進開放式的高端智庫平臺……
越來越多的中國500強和世界500強,選擇用友BIP。據了解,用友已成功簽約徐工機械、亞泰集團、新疆兵團建工集團、廈門航空、復旦張江、申萬宏源、中信銀行、福建奔馳、華人運通、四川煙草、福建中煙、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眾多行業翹楚。
三個維度解讀用友制勝之道
跟不上時代的努力常常只能成為商業歷史中的一首首挽歌,落到具體的企業身上則是切膚之痛。作為一家成立34年,持續專注企業服務和軟件產業,始終引領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而言,用友為何能成為全球云服務舞臺上不斷躍升的中國力量?在這背后,用友究竟有何制勝的秘訣呢?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做進一步的解讀和觀察:
首先,在戰略層面,用友一直以來就是一家“敢為人先”的企業,無論是發布用友3.0戰略開啟云服務業務的轉型,還是率先在業內提出商業創新平臺(Business Innovation Platform,BIP)的新理念,背后都體現出了用友在市場和戰略層面上的前瞻力和創新力。
眾所周知,上一個階段信息技術在企業的應用以信息化為代表,主流系統是ERP,帶給企業的關鍵價值是業務支撐,但進入數智化新階段,傳統的ERP已很難適應企業的轉型要求,而用友BIP的“應運而生”,帶給企業的價值不僅僅是業務支撐,更關鍵的是能夠幫助企業通過數智化實現商業創新,包括產品和業務的創新、組織和管理的變革,進而重構企業的發展力,讓商業創新變得更加簡單。從這個角度來說,從ERP到BIP的變化,不僅是新技術在企業應用領域的一次“新飛躍”,同時也是用友在公司發展以及業務戰略上始終堅持創新、勇于突破自我的一種真實寫照。
其次,在產品層面,從理念的提出再到產品的落地,同樣考驗每一家企業的實力和能力,而依托用友BIP商業創新平臺所構筑的平臺服務、應用服務、業務服務與數據服務等形態,用友BIP真正集工具、能力和資源服務為一體,由此也讓更多的企業能夠得到更全生命周期和全商業創新的應用創新服務。
也正因此,用友BIP不僅在大中小企業市場實現了全面發力,頭部客戶市場中更實現了“遙遙領先”。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型及超大型企業市場,相比于國外廠商,用友產品更貼合國內企業使用習慣、更符合中國管理智慧。由于大型企業的數智化升級往往需要服務商深入了解企業內部的流程、結構以及模式后在給出專業的數智化解決方案。這種“量體裁衣”的合作模式促使服務商與大型企業之間的關系進入更加緊密的階段。而這會反過來加強用友產品的性能不斷提升,產品更好解決客戶所需。
用友與華為、廈門航空、中國海油、中核集團、保利集團、中國化工、中國黃金、中國中藥、寶馬中國、中國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眾多行業領先客戶都選擇了用友BIP作為數智化商業創新的平臺,而這也說明了大量的頭部客戶對用友BIP的產品能力和持續創新的信任,更讓用友在賦能千行百業的數智化的道路上又進了一步。
最后,在生態層面,用友憑借 BIP“組局”,攜手伙伴一起打造“聚合型生態”。在數智化的今天,企業更傾向于通過整體化的解決方案實現商業創新。而當下,沒有一家ICT廠商, 能夠靠一己之力為企業客戶提供完整的數智化解決方案。用友BIP則將伙伴能力與用友自身服務集成、融合,共同服務于客戶。
用友網絡副總裁劉晟表示:“用友與合作伙伴之間最終的理想目標,一定是既有技術黏性幫助客戶實現商業上的創新,又有業務黏性幫助客戶實現商業價值。”
可以看到,用友不僅與華為、阿里云、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聯通等龍頭企業形成了深度的戰略合作,通過生態合力,為客戶打造了更具創新的價值和產品,加速了更多企業的數智化轉型。
目前,值得一提的是,在此過程中依托用友云市場應用商城YonStore所獨有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營銷服務平臺和在線銷售入口作用,用友還累計發展駐伙伴超過10,000家,入駐產品及服務超過16,000款,不斷為企業提供更多樣和豐富的云應用服務。
由此可見,從信息化到數智化,從ERP到BIP,用友在每一個重要節點之上都踩對了市場“節拍”,同時在公司戰略、產品以及生態層面保持專注和創新,成為用友不斷實現引領的“法寶”。
放眼全球,企業服務產業迎來了最好的時代。國家層面在提倡數字化轉型,云計算、云服務恰好是數字化轉型最重要的載體之一,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期。“硬件國產化看華為,軟件國產化看用友”,中國科技產業硬實力與軟實力的結合,將成為帶動企業服務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排頭兵”。
“當這個時代到來的時候,銳不可當。萬物肆意生長,塵埃與曙光升騰,江河匯聚成川,無名山丘崛起為峰,天地一時無比開闊。”如果以此形容全球企業云服務市場,可謂“恰如其分”。相信今后隨著中國云服務廠商不斷“深耕細作”,也勢必將進一步刺激中國云服務產業獲得更大、更廣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