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于散熱、功耗、風扇厚度、接口尺寸,甚至是成本等因素,輕薄化與游戲本之間往往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即便筆記本行業里不少頭部廠商都曾嘗試讓游戲本盡可能的輕薄化,但事實是真正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數。對于PC廠商而言,游戲本輕薄化某種程度上是一件“費力不討好”事。不過旗艦級游戲本品牌ALIENWARE似乎不信這個邪,因為他們做出了x14這張王牌!
之所以說ALIENWARE x14是“王牌”,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它是近年來少有的、真正意義上的輕薄型游戲本。其機身連帶屏幕整體的厚度只有約14.5mm,雖然為了增加整體強度所使用的材料比較“厚實”,因而重量達到1.8kg左右,但從觀感層面來說,ALIENWARE x14確實是目前最為纖薄、輕便的游戲本。
在ALIENWARE發布x14時,我就在想什么時候能夠親手摸到這款產品。沒想到這么快它就來到了我面前,第一次開箱果然是滿眼驚艷,纖薄機身帶來的視覺沖擊力著實震撼!
01 超纖薄機身設計 簡約不簡單
幾乎每一個PC硬件愛好者,或者是發燒級游戲玩家,或許都會很輕易地喜歡上ALIENWARE x14。簡約干練、但卻擁有極高辨識度的模具設計又有誰能夠狠心拒絕呢?這款機器通體白+黑高對比度配色,設計風格被官方命名為“預言”。A面正中配置經典的RGB背光外星人LOGO,右下角極富藝術感的“14”字樣,瞬間勾起人們一探究竟的興趣。
白色看似簡單,但卻是最難駕馭的顏色之一。處理不好很容易給人一種廉價感與塑料感。ALIENWARE x14采用專利漆面噴涂,白夜配色的優質漆面采用經久耐用的透明涂層配方,塑造出質感的同時,觸感和防污能力更加出色。
機身外殼采用CNC機加工鋁材、鎂合金和不銹鋼部件打造,雖然機體纖薄,但具有極強的堅固性。其在A面、D面以及散熱架護罩上使用了陽極電泳沉積工藝。精挑細選的材料以及獨特工藝疊加,使得ALIENWARE x14設計簡約而不簡單,突出的就是一個“品質感”。
為了使整個機身變得更加纖薄,ALIENWARE x14將屏幕“嵌入到”機身之中,而不是游戲本常見的機體與屏幕單獨設計模式。其屏幕采用了全新的雙扭矩元件轉軸,它可以沿著軌道前后移動,增加了內部空間,從而使得ALIENWARE x14成為真正意義上的ALIENWARE系列史上最為纖薄的14英寸游戲筆記本電腦。
此外,別看ALIENWARE x14設計纖薄,但適當的屏軸阻尼力度控制,使得單手開合屏幕極為輕松。
由于整個機身設計纖薄,因此ALIENWARE x14左右兩側沒有設置接口,所有接口都位于機身后部。這里配有TYPE-C電源口(支持DP輸出)、3.5mm耳麥插孔、標準HDMI接口、1個USB 3.2 TYPE-A接口、MicroSD卡槽,另外還配有2個雷電4接口。
實際體驗下來,接口設計在后部確實會有一些插拔上的不便,但畢竟為了機身更加纖薄,所以只能做出取舍,總體肯定是收益大于不足。
02 以“脆”為核心 鍵盤/觸控板手感極佳
由于整個機身非常薄,所以散熱對于ALIENWARE x14來說是最大挑戰。而為了解決散熱問題,x14的機身設計盡可能做到了“通透”。比如C面上方密密麻麻分布有散熱孔,左右兩側隱約可見風扇,而如果你拿起機身之后將手指放在風扇下方的話,是可以從C面這一側看到手指的,這在筆記本電腦設計中極為罕見,所以為了散熱,ALIENWARE x14也是下了不少功夫。
一般來說,極致輕薄的筆記本電腦鍵盤手感有可能無法得到保障,但是ALIENWARE x14通過比較巧妙的設計改善了手感。它的按鍵鍵程雖然只有1.2mm,屬于短鍵程,但通過干脆利落的彈性反饋設計以及較低的壓力克數控制,使得鍵盤手感達到了很好的水準,敲擊體驗輕快,手感舒適。
此外,這塊鍵盤還支持Alien FX RGB燈效,可以與A面外星人LOGO保持一致,也可以通過內置的ALIENWARE Command Center軟件,自定義不同色彩和燈效。
由于ALIENWARE x14屏幕相當于是“嵌入到”機身上部,所以觸控板與腕托空間相對有一定壓縮。筆者手掌屬于比較小的,放置在腕托上時手腕也略微超出了腕托范圍。其觸控板總體設計比較扁,也就是橫向比較寬,操控起來表面細膩、有比較明顯的摩擦力,所以這塊觸控板非常跟手,整體定位精準。另外這塊觸控板的微動設計很有特點,按壓起來非常清脆,手感極佳。
03 超高素質顯示屏 色準平均值0.6
ALIENWARE x14配置了一塊14英寸顯示屏,分辨率為1920×1080,尺寸和分辨率之間更加契合,同時它支持ComfortView Plus硬件級低藍光技術,觀感體驗舒適。
實測這塊屏幕的刷新率為144Hz,三邊窄邊框設計帶來更高屏占比。不過在上方正中位置還是配備了完整的攝像頭/麥克風模組,支持Windows Hello面部識別。
下面看看蜘蛛校色儀對其屏幕各項性能的測試情況:
實測可見,這塊屏幕色域容積為100% sRGB(實際超過100%)、88% AdobeRGB、99% P3。屏幕亮度實測為271.2nits,同時其色準平均ΔE值達到了驚人的0.6,色彩展現豐富、色彩還原到位,達到了專業顯示器水準。
04 處理器性能發揮超出預期
對于ALIENWARE x14這款產品,我個人最擔心的是它為了保證散熱,而大幅壓縮處理器、顯卡性能。實際上確實有,但比想象中要好太多。具體怎樣?我們進入測試環節一探究竟。
ALIENWARE x14有多種不同配置可選,本次我們拿到了高配版機型,搭載了英特爾12代酷睿i7-12700H處理器、32GB DDR5內存、2TB PCIe 4.0固態硬盤以及NVIDIA GeForce RTX 3060筆記本電腦GPU。
首先看看處理器性能表現。
英特爾12代酷睿i7-12700H為原生14核心20線程設計,其中6個核心為高性能核心(P-Core),睿頻加速最高可達4.7GHz,8個核心為能效核心(E-Core),最大睿頻3.5GHz,并且擁有高達24MB的三級緩存,基礎功耗為45W。
在CPU-Z性能測試標準中,其單核性能評分為736.2,多核性能評分為5566.5,從跑分測試可以看到,單核性能達到了i7-12700H處理器的平均水準,但多核性能相對還是受到功耗、散熱限制比較明顯。
CINEBENCH測試標準中,實測CINEBENCH R15多核1806cb、單核246cb;CINEBENCH R20多核4493cb、單核666cb;CINEBENCH R23多核11774pts、單核1762pts。從評分同樣可以看出,單核發揮毫無問題,多核確實是有一些壓制。
Geekbench 5主要是對單核和多核性能做出直接分數評估,在其測試標準下,實測酷睿i7-12700H處理器單核得分1664,多核得分達到了12360,GeekBench的測試說實話有些出乎預料,因為無論是單核還是多核性能,在Geekbench 5標準下都達到了正常游戲本的性能水準。從中可以看出,ALIENWARE x14雖然因為纖薄化設計而不得不考慮功耗、散熱問題,但在實際應用中,不同負載的任務其實是有可能獲得酷睿i7-12700H處理器的全力支持的。
英特爾12代酷睿在視頻編解碼能力方面進一步加強,ALIENWARE x 14作為一款纖薄易于攜帶的高性能筆記本,自然會受到一些生產力用戶的關注。尤其是P-Core+E-Core異構設計通過英特爾線程調度器實現了異構核心的完美調度的情況下,視頻編解碼效率得到很好保證。通過x.264 Benchmark測試可見,編碼2500 frames用時僅45秒,幀率為54.83fps,相對十一代酷睿同級別處理器而言有明顯提升。
物理渲染方面,V-Ray渲染器標準下,實測為8134 vsamples,說明其擁有比較高效的物理渲染能力,這也使得ALIENWARE x14不僅適用于游戲,在3D渲染、建模等方面,它同樣能夠提供不錯的性能支持。
3DMark的CPU PROFILE可以對處理器進行單線程到多線程的全部測試,在這一測試標準下,英特爾12代酷睿i7-12700H處理器單線程得分高達928,2線程得分1789,4線程得分2954,8線程得分4219,16線程得分5106,最大線程數綜合得分5395,單線程和多線程性能都還發揮的不錯。
05 75W RTX 3060表現出乎預料
出于工作習慣原因,每次拿到游戲本都要打開NVIDIA控制面板看一下顯卡功率信息,說實話當看到ALIENWARE x14配備的RTX 3060獨顯只有75W功率時,心里多少還是有一些擔心的,畢竟功率上不去,圖形性能就會有所損失。
通過GPU-Z我們可以看到這款筆記本GPU的基本信息,它擁有3840個CUDA核心,192bit總線位寬,帶寬288GB/s,顯存為6GB GDDR6,核心頻率817MHz,顯存頻率1500MHz,Boost頻率1282MHz。
下面我們還是通過3DMark和實際游戲測試來看看它的表現吧。
這里依舊選擇了Time Spy、Port Royal、以及Fire Strike Extreme三種模式的測試結果作為參考。Time Spy DX12測試模式中,其評分7185分;Port Royal是光追性能的專業測試模式,NVIDIA GeForce RTX 3060獲得4290分的成績;Fire Strike Extreme是通用游戲場景的極限測試模式,評分8555分。三項測試成績相對于滿功耗RTX 3060自然是有所差距的,不過在實際游戲中的表現如何呢?
接下來我選擇了三款游戲作為參考。分別是《全面戰爭:三國》、《艾爾登法環》和《賽博朋克2077》。
《全面戰爭:三國》是一款比較依賴處理器性能的游戲,因為游戲過程中會涉及到大量物理運算。尤其是在將部隊規模開啟到最大之后,處理器負載壓力會明顯增高。測試之前,我們將畫質開到最高,部隊規模開到最大,測試選用了游戲自帶的Benchmark,測試結果如下:
通過結果可以看到,實測1920×1080分辨率下流暢度平均為51.2fps,能夠在部隊規模最大的情況下達到這樣的幀數表現,說實話超出了筆者預料。這說明ALIENWARE x14在運行這類“處理器依賴型”游戲時,是沒有太大問題的。畢竟《全戰》系列就是這類游戲目前的天花板了。
第二款游戲是時下熱門的《艾爾登法環》,這款游戲采用鎖60幀設定,所以能夠達到60fps就足夠了。測試時我們將游戲畫質設定在最高畫質,將分辨率設定在默認1920×1080,并調整為全屏模式。
通過實際測試可以看到,ALIENWARE x14運行這款游戲的平均游戲幀數達到60fps沒問題,筆者實際玩下來,整個畫面幀數的穩定性也保持的比較好,全程體驗流暢。
原本因為RTX 3060獨顯功率不高而不打算測《賽博朋克2077》了,但最終還是想試試75W的RTX 3060能不能帶動超級光追。所以測試之前我們將光追模式開啟為超級,畫質最高,DLSS設置為自動,這些設置可以讓這款游戲呈現出更為精美、真實的畫面效果,而且所有的光影細節也將得到充分展現。
說實話最終的測試結果也有些出乎預料,平均幀數基本在42-50fps之間,雖然沒有達到60fps,但別忘了這是在DLSS自動模式下測試的,只要調整為性能模式,上60fps沒有任何問題。
06 DDR5內存+PCIe 4.0固態硬盤加持
依托12代酷睿新特性,ALIENWARE x14也得到了DDR5內存和PCIe 4.0固態硬盤加持。筆者通過AIDA 64和CrystalDiskMark對其存儲性能進行了測試。
可以看到,其內存讀取速度達到75884MB/s,寫入速度64212MB/s,拷貝速度76735MB/s,延遲108.8ns。相對于DDR4內存,讀取、寫入速度提升約50%,拷貝速度提升約60%,雖然延遲略高于DDR4內存,但讀寫性能帶來的整體性能提升收益極為可觀。此外不得不說的是,這是目前為止所有測試過的12代酷睿首發機型中,內存讀寫性能最高的一款,怪不得整個系統、軟件運行速度如此流暢。
硬盤存儲方面,ALIENWARE x14搭載了一塊2TB容量PCIe 4.0固態硬盤,實測其讀取速度6910.28MB/s,寫入速度5153.98MB/s,4K隨機讀取速度為69.81MB/s,寫入速度為212.5MB/s,從測試來看,這塊固態硬盤的順序讀寫性能比一般PCIe 4.0固態硬盤要略高一些,4K隨機讀寫性能達到標準水平。
07 功耗釋放正常 溫度控制極佳
散熱是ALIENWARE x14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所有輕薄型游戲本面臨的最大挑戰。有些輕薄化設計的游戲本之所以不算是真正輕薄化的產品,主要原因就在于一跑散熱測試,核心溫度必上95℃。那么ALIENWARE x14表現如何呢?
首先在AIDA 64 Stress CPU壓力單烤機測試下,處理器14個核心溫度在69℃-75℃之間,功耗穩定在44.94W,頻率穩定在2.38GHz。從TDP釋放和核心溫度來看,ALIENWARE x14達到了酷睿i7-12700H處理器默認功耗水準,并且將核心溫度控制在一個非常理想的狀態。真正做到了輕薄化和散熱兼顧。
GPU單烤機測試,Furmark 1920×1080分辨率下,GPU功耗釋放65.24W,并未穩定在75W滿功耗狀態,因此GPU溫度只有62℃,散熱表現出色。其實后續如果通過BIOS升級將GPU功耗穩定在75W,以現在的散熱表現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CPU+GPU雙烤機測試下,處理器核心溫度為78℃-86℃,雖然核心溫度明顯升高,但依舊保持在比較理想的狀態。此時核心頻率穩定在2.22GHz。GPU溫度為70℃,CPU+GPU功耗釋放達到44.91W+60W,CPU性能釋放充分,GPU也達到了較好的性能狀態,日常游戲、生產力應用沒有任何問題,且核心溫度控制較好,整體散熱表現足以讓人放心了。
08 評測總結
其實就在拿到ALIENWARE x14的前一天,有一位同事問我,“輕薄一些,主要辦公,次要游戲的筆記本有合適的嗎?”當時說實話并沒有第一時間想到ALIENWARE x14,而是想到了另外一款不算纖薄,但也是14英寸比較纖薄的游戲本推薦給了同事。不過在這幾天使用ALIENWARE x14的過程中,我已經成功將這臺筆記本安利給了這位同事。
其實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有像我這位同事一樣的需求,辦公之外玩一些游戲,想要輕薄便攜一些,但又需要有不錯的性能。在ALIENWARE x14之前,這種需求沒有一個標準答案。而現在,我覺得ALIENWARE x14就是標準答案。
它最讓人意外的地方是解決了極致纖薄狀態的核心硬件散熱問題。在我印象中,曾經也有幾款輕薄型游戲本,但要么是CPU降頻嚴重影響性能體驗,要么就是隨便一用CPU就要飆到96-100℃,雖然這種溫度對CPU來說依舊是安全溫度,但對于不了解電腦硬件的用戶來說,看著還是挺嚇人的。
ALIENWARE x14成為真正纖薄化游戲本的前提是,解決好了散熱、功耗、性能輸出與纖薄化之間的矛盾,整體體驗出色,能夠勝任光追游戲需求,這一點不簡單。另外從價格因素來看,ALIENWARE x14雖然依舊保持了這個品牌的高價屬性,但綜合看來,實際上是物有所值,因為你很難再找出一款可以完美取代它的價格更低的產品。因此,當你預算足夠,且用機需求是辦公、便攜+游戲,那么ALIENWARE x14就是目前唯一的標準答案。
(7894761)
普通人很少注意到身邊行動不便的群體,但一項新技術會看到他們,并提供幫助。
還記得兩年前的夏天,火遍全球社交媒體的「冰桶挑戰賽」嗎?那是第一次,全世界通過一種奇妙的方式了解了 ALS 癥(脊髓側索硬化癥)患者,并在夏天用一桶桶冰水澆灌起了對于這個被稱為「漸凍人」群體的關注。
那年夏天的故事聽上去就像是一個傳奇。不過我今天要說的,并不是關于冰桶挑戰賽的事,而是 Windows 10 的一項更新,這項更新可不止是 bug 修復,更帶來了名為「Eye Control」的新功能,讓人們能通過眼球去操縱 Windows 10 系統,也為全世界許許多多 ALS 患者帶來了在電腦上操作的新可能。
如果我問你,操作電腦有哪幾種方式?你腦海中想到的是什么?鼠標鍵盤?觸摸屏?還是高級點的語音控制?但不知你有沒有想過,用眼球就能打開程序、輸入文字,會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在最近的 Windows 10 Build 16257 更新中,微軟就在系統層面添加了用眼球控制電腦的「Eye Control」功能,它為人們提供了過去一直憧憬的全新交互方式,雖然多年以前在三星手機上就有過「眼球追蹤」功能,但相比起來,這可能是第一次真正的,用眼球完整的進行系統層面交互。
全新的功能不需要你懂得什么先進的技術,也不需要花費過多的學習成本,僅僅只需要新的 Windows 10 系統,外加一個搭配新功能的配件,就能夠使用到這項新功能。
開啟「Eye Control」功能后,屏幕上會出現一個新的控制面板,這個控制面板上的四個功能分別是訪問鼠標、鍵盤、語音播報、復位按鈕。
用戶只需要通過眼球來注視系統界面中的某個功能,就可以激活這些按鈕。這就像操作電腦一樣,你只要動動眼球,屏幕中會出現一個明顯的圓圈,然后用停留、眨眼等方式,就可以進行包括左鍵單擊、左鍵雙擊、右鍵單擊以及取消的操作,和我們平時使用鼠標的常用操作一樣。
有了鼠標自然是不夠的,想要用眼球自如控制電腦,鍵盤功能也是不可缺少的。在這一點上,Eye Control 鍵盤功能考慮的也很周全。在跳出的虛擬鍵盤中,如果你想要輸入某一個字母,眼睛只需要稍微注視那個地方,當然數字區也是一樣的。
如果你需要連續輸入多個字母,可以激活滑動輸入模式。在這個模式下,用戶只需要凝視第一個字母之后視線轉移到下一個字母,能夠快速進行輸入。而通過單詞預測的方式,能夠對每一次的滑動輸入提供最具參考性的預測。
要實現 Eye Control 的這些新功能,用戶需要購買 Tobii 的眼球追蹤器 4C(也包括其它的類似產品),再配合全新的 Windows 10 系統。不過相比過去高昂的投入,眼球追蹤器的成本看起來要低得多,價格為 149 美金。而我們一般消費者也可以利用這一配件,在一些電腦游戲中擁有更出色的體驗(實際上,市面上部分如 Alienware、MSI 等高端游戲本本身就整合了眼部追蹤部件)。
只需要一個零部件就能讓電腦支持眼球操控
在 Eye Control 功能基礎上,Windows 10 還貼心加入了文字轉語音的功能,對一些不能方便說話的用戶而言,通過在屏幕上打字,然后機器朗讀出來的方式,能做出更加方便的交流。
你可能會發現,雖然看起來酷炫,實用性也比曾經在三星手機上的「眼球追蹤」厲害的多,但當真正用 Eye Control 來控制電腦這件事,仍然比我們想象中來的效率低,所以對普通人來說,這并非一項「首選」操作方式。
而事實上,這項功能也確實不是為大多數人準備的,它針對的是那些無法自由移動身體,思維活躍但不能夠正常表達的人設計的,最典型的人群,就是 ALS 患者。
十萬分之二到十萬分之五,這是我們這顆星球上因為 ALS 而無法正常生活的人群比例,雖然聽上去不多,但 ALS 病癥卻比大多數人想象中要可怕。
當有人被 ALS 叩開生命之門時,他的人生就開始陷入到了天旋地轉的痛苦之中,直到現在,我們依然沒有辦法弄清究竟有哪些原因引發 ALS,治療手段也十分有限,正如從事神經內科易學多年,丁香園 CEO 張進先生所說 :
最開始,可能只是無意中發現手指不那么靈活,然后是沒有辦法單手拿茶杯,要不了多久就會出現沒有辦法梳頭,而那種正常人極其輕松的雙手交叉放在腦后的瀟灑動作也漸行漸遠,再也不能完成……,
而當肌肉的萎縮來及到負責說話的肌肉以后,ALS 患者就會慢慢失去說話的能力,最后只能通過眼動儀來幫助表達,而當進食和呼吸的肌肉受累,意味著死亡很近了。在這段時間內,總是無法吸足一口氧氣的感覺時刻伴隨著患者,那種感覺就像噩夢中的「鬼壓身」和水下的窒息感。
ALS 患者被人們稱為「漸凍人」,這群本應該在生命當中盡情奔跑盡情生活盡情感受愛釋放愛的人群,卻由于我們仍無法了解的原因導致肌肉運動神經元慢慢死亡甚至消失。患者在神志清醒、思維清晰的情況下,眼睜睜看著自己一步步被「凍住」,從不能行走、不能說話到不能吞咽,知道呼吸肌麻痹,最終呼吸衰竭而死亡。
如果你看過電影《萬物理論》,了解霍金從健康的正常人成為一位 ALS 患者的歷程,就能明白 ALS 對于患者和他身邊的人究竟有多大的影響,曾經風華正茂的年輕人變成了如今歪斜在輪椅上,表情呆滯無法說話的「漸凍人」,一切的根源就在 ALS 這只可怕的手。
年輕時的霍金和現在的他
而說到霍金,這位在輪椅上度過生命中大部分時光的理論物理學家,也的確是最為大家熟知的 ALS 癥患者,但憑借強大的意志力以及人們的悉心照料,盡管無法離開輪椅,甚至無法做出什么動作的他,卻也頑強的生活下來,并且不斷去理解著宇宙生命的一系列奧秘。
如史蒂芬·霍金在自己所寫《果殼中的宇宙》一書中引用的莎士比亞名言:「即使被關在果殼之中,我仍是無限宇宙之王。」對于全世界許許多多其他漸凍人來說,他們都像霍金一樣,即使身體被關在籠子里,即使受到了令我們難以想象的疾病痛苦,精神卻依然馳騁于這個世界,甚至可以飛往太空深處。
而科學技術帶來的最美好的事,就是能夠在關注大部分人的生活的時候,仍然沒有忽略身邊的弱勢群體,并嘗試把他們也帶到我們的正常生活當中。說到這里,不僅僅是 ALS 患者,我們身邊的其他弱勢群體,也因為科技的進步而在一點一點的被改變著生活。
今年 5 月的微軟 Build2017 年度開發者大會上,微軟專門抽出幾分鐘黃金時間展示了一款特殊的智能手表——The Emma Watch,它能夠幫助帕金森癥患者克服手部顫抖,讓他們能夠像正常人一樣寫字和畫畫。
張海燕(左)和 Emma Lawton(右)在微軟開發者大會
The Emma Watch 的名稱來自一個名叫 Emma Lawton 的帕金森癥患者,今年 33 歲的她,曾經是一位平面設計師,但自從 2013 年被診斷出行動障礙后,她不得不和她摯愛的畫筆說了再見,手部震顫是帕金森癥的主要癥狀,全球有超過 1000 萬人被病癥所影響。
帕金森患者的大腦會向肌肉發出額外的信號,從而產生混亂的內部反饋回路,致使肌肉產生恐慌從而導致各種動作,這是震顫產生的原因。基于這樣的疾病現狀,來自英國微軟劍橋研究院主任的張海燕,在和團隊努力之后,通過讓手表發出有節奏的震動來抵消帕金森癥患者的手部顫動,從而幫助這群人在手部活動時更加專注。
「就像將白噪音注入反饋回路來緩解混亂的影響。」張海燕說。她花了六個月時間打造產品原型,她將電線焊接到電腦主板上,擺弄紐扣馬達和它產生振動,在早期請來四位患者測試之后,有三人的表現比較理想,這給了她信心,最終完成了 The Emma Watch 這一成果。
盡管 The Emma Watch 不是一塊能顯示時間的手表,但戴上它的 Emma Lawton 重拾了對生活的信心,如今,她已經是英國一家帕金森病幫扶及研究機構 Parkinson's UK 的戰略策劃,同時,她還在另一家引導旅游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培訓機構擔任設計策略顧問。
Emma Lawton 每天都會在 YouTube 上記錄她的「帕金森之旅」,「這個設備沒法治好我的震顫,但它能讓我有一定的控制力,我現在的書寫還不夠完美,但我的天,比以前好很多了。」而無論是前面提到的 ALS 群體,還是帕金森癥患者,當他們能夠享受到哪怕只是一小部分技術的關懷,其實就是對他們生活最大的幫助。
實際上,在對弱勢群體的關注上,不論是微軟、Google 還是蘋果公司,在無障礙和包容性設計上,都做出了努力。這不僅僅是一些新技術的普及,更是對于不同人群的考慮貫穿于產品設計的始終。
不論是在 iOS 以及 Android 系統中的針對視障人群的「無障礙讀屏操作」,還是在運動功能中加入身體殘疾者的「輪椅運動」支持,亦或是在產品字體和顏色等方面的精心設計,采用包容性設計的理念,互聯網公司立足于社會不同群體,給予同樣的幫助,讓他們的生活多了些溫暖。
Apple Watch 專門開發了在使用輪椅時的運動模式
根據 2016 年中國信息無障礙聯盟發布的《中國互聯網視障用戶基本情況報告》調查顯示,有 63% 的視障人群認為互聯網的價值非常大,對生活有了很大改變。認為「沒有價值」的,僅僅只有 3% 的人群,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科技進步,弱勢群體的生活同樣會被改變。
相比過去,在如今這個技術更迭如此快速的年代,讓所有人享受技術的福祉這件事,變得越來越有可能,越來越容易,因為我們可以集合全世界各地最聰明的大腦來推動這樣的變化,這不僅僅是一個美好的愿望,更是能看到的未來。(編輯:Rubberso)
頭圖:前 NFL 運動員 Steve Gleason 和他的兒子在一起,正在使用 Eye Control 功能操作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