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消息顯示,首個為中國政府部門應用而打造的Windows 10版本正在上市銷售前的準備中。不過,截至發稿,微軟中國方面沒有就此信息給予回復及評論。
據了解,這一專用特別版Windows 10和其他針對個人消費級市場的Windows 10主要區別在于,刪除掉部分針對個人消費者的應用與服務的同時,增加了額外的設備管理與安全控制選項,以方便政府機構的使用監管,并符合對于操作系統“安全可控”的要求。
此前的信息顯示,這一Windows 10特別版的開發由微軟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共同完成,雙方還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后者將負責相關的系統維護與保障工作。
開春回來后,互聯網音樂市場一直暗流涌動,但始終沒見大事發生,直到近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對大麥網完成全資收購的消息后,沉默的局面終于被打破,互聯網音樂行業新一輪布局又將開始。
而這一次全資收購的大麥網,未來將與阿里音樂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而事實上,大麥網在并入大文娛版塊后,首先要與之實現業務打通的就是阿里音樂。可以肯定的是,這一舉動接下來必定會引起整個互聯網音樂行業的高度關注。 從合一影業并入阿里大文娛板塊,再到全資收購大麥網,阿里大文娛的版塊逐漸指向了“閉環”,似乎也是驗證了阿里持續打造“實業生態”的決心。
21日,廣州地鐵集團和南方銀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方銀谷”)聯合宣布,廣州地鐵Wi-Fi正式上線運營,同時將以線上三大平臺“花生地鐵Wi-Fi”“花生互娛”“地鐵助手”和線下三大平臺“地鐵電視”“LED電視墻”“LED互動大屏”組成中國地鐵數字流量產業大生態,這將是國內最大的“在地(地鐵)、在線(即時在線)、在云(云端)”的地鐵場景移動互聯網生態圈。
據介紹,廣州地鐵已經成為廣州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日客流紀錄達到900萬人次。在廣州地鐵客流密度高的情況下,南方銀谷攻克地鐵移動場景Wi-Fi穩定高速上網的難題,憑借其在國內地鐵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實現Wi-Fi通訊全線覆蓋廣州地鐵。如今地鐵乘客只需要在手機等移動端設備上下載“花生地鐵Wi-Fi”APP,每次上網打開APP即可連接廣州地鐵Wi-Fi網絡。地鐵用戶在享受免費Wi-Fi服務的同時,還可以獲取地鐵Wi-Fi提供的資訊、游戲、視頻、小說、直播等及時豐富的信息內容。
證監會近期披露的信息顯示,萬達的IPO申請狀態已經從[已受理]變成[已反饋],在上交所的IPO列表里排名第89位,按照劉主席目前的開槍速度,萬達大概會在7-8月份上市,王健林就有機會代表崛起的中國,以及整個華人圈,沖擊一下世界首富的寶座。
王健林離世界首富有多少距離呢?最近胡潤正好公布了世界富豪top100財富榜,有兩個中國人,排第19的王健林和第20的馬云。可以看出王健林目前大概是蓋茨的35%,那只要IPO后漲200%就可以了嘛,萬達那么大的盤子要漲200%在別的股市很難,但在A股很容易的。最近的例子就是順豐,一小部分流通盤被爆炒,把王衛的身家抬到了中國第三。
3月21日,中國電信發布2016年財務報告,期內中國電信實現經營收入3523億元,同比增長6.4%,服務收入3096億元,同比增長5.6%。就在一個禮拜前,中國聯通也發布了2016年財報。數據顯示兩大運營商的凈利潤雙雙下滑,而相比之下,擁有“國企混改概念”的中國聯通財務數據表現得更加不樂觀。
分析稱兩大運營商凈利潤下滑主要因為面臨提速降費、鐵塔建設和租賃費用增加等問題。依據年報,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期內凈利潤均出現下滑,中國電信2016年凈利潤同比減少10.2%,中國聯通期內凈利潤同比下滑94.1%。但業績下滑原因不盡相同。
業內人士認為,電信未來發展的潛力是在流量經營、固網寬帶、云市場、物聯網等,在寬帶市場面臨中國移動的嚴重威脅。
小超哥貼心服務:有困難有想法想聊天,請找小超哥(微信9501417),免費咨詢、免費試用、免費門票、搶先爆料、優惠團購、有獎活動、VIP通道……還有萬計朋友和你一起搞機!
從電報體系取代驛馬接力,到自動駕駛顛覆出行方式,縱觀ICT技術發展,只要方向大致正確且努力向前,任何對未來的想象都將被實現、被超越。
數字化浪潮下,5G、F5G、AI等ICT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部署,也寫進了越來越多國家的頂層設計規劃。那么未來五到十年,ICT行業又將如何演進、創新?繼5.5G、F5G之后,2022 Win-Win華為創新周期間,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發表了“持續創新,全面邁向5.5G時代”的主題演講,從行業整體代際演進角度,對此作出全面探討。
“面向2025,我們看到未來多樣化、極致化的需求,以及其蘊含的巨大市場潛力和空間,因此華為倡議,與運營商、行業伙伴一起,共同探討全面邁向5.5G時代,攜手創新發展。” 他倡言道。
超越想象,創造未來
過去十年中,ICT技術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全球數字化水平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提升。暢想未來,無論虛實世界的融合交互、行業數字化的持續深入,抑或數據價值的最大化,都有賴于ICT技術的不斷進步。
ICT技術首要是服務于人的需求,而人類對體驗的追求永無止境。從十年前的智真會議,視頻流、數據流融合,到今天使用“Meta峰會”的創新形式進行真人等高、面對面的線上交流,極大地提升了沉浸式體驗。未來,虛擬世界將與現實世界深度融合,將會有更多參與者同時協同,這意味著對網絡穩定聯接的需求將會突破到更高的10Gbps。
同樣,行業數字化也正處于發展快車道。AI將全面進入企業的生產流程,2025年企業生產流程AI采用率將突破75%,運營商已率先行動,促進重點業務和重點網絡在2025年實現L4級自動駕駛網絡;以大上行、RedCap、NB-NR以及Passive IoT為代表的5.5G物聯技術的突破,推動5G IoT市場規模快速成長,到2026年有望突破400億美元;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將參與到生產作業流程之中,人機復雜場景的協同將對下一代工業現場網提出更高的要求。
算力是數字時代的生產力。一方面,算力需求在急速增長,2030年通用算力將增長10倍、人工智能算力將增長500倍。另一方面,算力供給側的瓶頸也制約了算力需求的進一步釋放。
比如單計算節點遇到“內存墻”瓶頸,數據搬運速度還需要提高近百倍;多計算節點資源利用率不平衡問題突顯,異地數據中心“忙的忙死,閑的閑死”;能源利用效率成為算力的通行證,以10兆瓦功耗預算的數據中心為例,PUE從1.5優化到1.15,可以額外供應60%的算力。未來計算需要從架構、軟件、系統層面去創新,突破算力供給側瓶頸。
5.5G時代六大特征與關鍵技術創新
這里的5.5G,并非一般意義上的無線半代技術,而是一個涉及眾多領域的架構、藍圖。華為認為,5.5G時代將有“10Gbps體驗、業務邊界超越聯接、10倍有效算力、10倍存儲性能、自動駕駛網絡L4高度自治、綠色發展”六大特征,為數字生活、數字發展創造新價值。
第一,用戶體驗達到10Gbps體驗。面向2025年,5.5G/F5.5G/Net5.5G將共同支持全場景10Gbps接入。5.5G通過更寬的頻譜、更高的頻譜效率、更高階的MIMO技術實現10Gbps體驗;F5.5G引入FTTR、Wi-Fi 7、50G PON、800G等下一代技術,實現10Gbps 的無處不在。
會上,汪濤首次提出Net5.5G倡議,面向智能應用的泛在算力獲取需求,定義IP網絡代際演進。他指出,當數字化進入深水區,以智慧城市、智慧工廠為典型代表的智能應用將規模商用,算力會成為這個階段的重要資源,遍布在多云之中。企業更要以低成本、高敏捷、靈活彈性為目標中從多云獲取算力,因此必須在IPv6基礎上持續創新,與業界共同發展IPv6 enhanced(IPE)的技術體系,促進產業繁榮。
第二,業務邊界超越聯接。5.5G時代,聯接延展到感知,帶來超越傳統的新場景和新應用。無線感知、光纖感知技術應用于車路協同、環境監測等場景成為現實;Passive IoT融合蜂窩和無源標簽技術,打開千億聯接空間;5.5G核心網從架構、根技術突破著手,賦能行業專網、工業現場網、新通話等創新業務場景。
第三,多樣性計算,使能多樣性應用。5.5G時代計算架構需要重新定義,推動多樣性計算架構發展,結合全對等互聯模式等方面的突破,實現10倍有效算力提升。
第四,以數據為中心,突破存儲架構。未來存儲立足以數據為中心的軟硬件架構,結合多樣化數據應用加速引擎,實現10倍存儲性能提升。
第五,全棧AI原生,ADN達到L4高度自治。自動駕駛網絡已成為產業共識,網元層、網絡層、到業務層的全棧AI原生,加速自動駕駛網絡技術突破。百倍網絡KPI壓縮算法、電信AI大模型識別未知故障根因等創新成果,將在5.5G時代廣泛應用。
第六,綠色發展,系統創新提升能效。ITU-T已經接納NCIe作為統一的能效指標體系,指導行業綠色發展規劃。通過“綠色站點-綠色網絡-綠色運營”系統性解決方案創新,持續提升網絡容量和降低單位比特能耗,More Bits,Less Watts讓運營商在5.5G時代輕裝上陣。
攜手邁向5.5G時代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全面邁向5.5G時代,需要全行業攜手前行、通力合作、促標準統一、助產業繁榮。在發言中,汪濤亦代表華為提出三個方面倡議。
一是共同定義5.5G時代愿景與演進方向。二是在3GPP、ETSI、ITU等標準框架內定義未來的具體技術發展路線。三是攜手繁榮產業生態,孵化更多的應用場景,加速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
想象未來靠科幻,創造未來靠科技。從2020年11月無線5.5G倡議提出到今年4月固網F5.5G倡議提出,已經涌現出大量令人振奮的探索與實踐。此次華為5.5G時代的洞見,更是為ICT行業面向2025年的整體發展給出了通盤思考,指明了方向、厘清了路徑。以此為牽引,在全行業前行不輟下,5.5G時代必將如期而至,將我們的想象與憧憬一一實現。
C114通信網 蔣均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