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系模式是指關系的描述,現實世界隨著時間在不斷地變化,因而在不同的時刻,關系模式的關系也會有所變化。但是,現實世界的許多己有事實限定了關系模式所有可能的關系必須滿足一定的完整性約束條件。
這些約束或者通過對屬性取值范圍的限定,例如職工年齡小于65歲(65歲以后必須退休),或者通過屬性值間的相互關連(主要體現于值的相等與否)反映出來。關系模式應當刻畫出這些完整性約束條件。
定義
關系的描述稱為關系模式( )它可以形式化地表示為:
R(U,D,dom,F)
其中R為關系名,U為組成該關系的屬性名集合,D為屬性組U中屬性所來自的域,dom為屬性向域的映象集合,F為屬性間數據的依賴關系集合。
通常簡記為:
R(U)或R(A1,A2,…,An)
其中R為關系名,U為屬性名集合,A1,A2,…,An為各屬性名。
擴展資料:
關系模式的構成
在數據庫中要區分型和值。關系數據庫中,關系模式是型,關系是值。關系模式是對關系的描述,那么一個關系需要描述哪些方面呢?
首先,應該知道關系數據庫中模式對應的是,關系實質上是一張二維表,表的每一行為一個元組,每一列為一個屬性。一個元組就是該關系所涉及的屬性集的笛卡爾積的一個元素。
關系是元組的集合,因此關系模式必須指出這個元組集合的結構關系數據庫中模式對應的是,即它由哪些屬性構成,這些屬性來自哪些域,以及屬性與域之間的映象關系。
其次,一個關系通常是由賦予它的元組語義來確定的。元組語義實質上是一個n目謂詞(n是屬性集中屬性的個數)。凡使該n目謂詞為真的笛卡爾積中的元素(或者說凡符合元組語義的那部分元素)的全體就構成了該關系模式的關系。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_關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