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士 發(fā)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手搓一臺巴掌大小Linux電腦,只需樹莓派加點兒零件就行?

    你沒看錯,有人都做出來了

    36鍵觸控鍵盤,4.3英寸觸摸顯示屏,Linux系統(tǒng),功能一應俱全,單手可握:

    續(xù)航長達4小時,能外接顯示器及輸入設備:

    目前該項目在GitHub已獲星超300顆。

    DIY掌上電腦,只為隨時隨地敲代碼

    談及為什么要做掌上電腦,小哥自曝——

    起初,自己只是想換掉基于Orange Pi的自制電腦,正好疫情剛爆發(fā)時,手里屯了一批樹莓派RPI4,那做一臺PICOmputer小型終端似乎順理成章,平日可外接屏幕和鍵盤。

    但他還不滿意,想要重新設計鍵盤布局和屏幕尺寸,提升便捷性——

    至于這么做的目的,他說,希望自己能在朋友家、工作室都能隨時隨地抄起電腦敲代碼搞事情

    就這樣,他開動了。

    從零開始手搓

    既然要解決「隨時隨地編代碼」,鍵盤得好好設計一下。

    不過,小哥此前就多次擺弄過鍵盤,甚至自己還設計了好幾個,這回,他選擇了自己涉及的一種名為Plaid(格子)的鍵盤。

    這種鍵盤共4行,最多12列,鍵位上有一層通孔殼覆蓋,鍵位排布跟日常電腦鍵盤一致。

    有意思的是,整個鍵盤中間被一塊AtMega328分隔開,讓左右手各管一部分。

    (AtMega328是一顆8位的精簡指令型微控制器,擁有能同時寫入與讀取能力的閃存記憶體。)

    由于小哥之前就發(fā)布過出彩的項目,一家中國公司PCBWay還免費贊助他一塊鍵盤外殼,這位小哥在自述文件中還給了「好評」(手動狗頭)。

    也許你會好奇到底什么「出彩項目」?別急,文末有介紹。

    接下來是OS部分。

    這塊掌上電腦使用了樹莓派的Raspberry Pi OS,這是一種Debian通用操作系統(tǒng)的衍生產(chǎn)品。

    窗口管理器選了i3,對運行資源有限的終端來說,i3更為輕巧,對各類鍵盤也友好。

    不過i3窗口管理器經(jīng)常需要多個按鍵組合進行操作,這在雙手打字的掌機上就變得很麻煩。

    制作者在鍵盤中間偏下位置加入了方向鍵,通過鍵位上下左右及按下等方式來調整窗口及切換回桌面。至于改變默認窗口,則使用h、j、k、l四個鍵位進行指向操作。

    外設連接方面。這臺掌上電腦提供了HDMI接口、USB口、音頻輸出口及PiSugar電池的充電接口——

    為讓設備更薄一點,去掉了以太網(wǎng)插孔和一堆USB外接口。

    最后,小哥提供了部分配件清單:

    • Raspberry Pi 3/4
    • Waveshare 4.3” DSI 顯示屏
    • PiSugar 2 Plus電池
    • SD 卡
    • 鍵盤電路PCB 1.6mm
    • 鍵盤外殼PCB 1mm
    • 五向開關與橡膠帽
    • 6 x 6mm x 7mm PCB 瞬時開關
    • ……

    △ 還有一只監(jiān)工貓

    作者更多DIY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制作掌上電腦的這位小哥堪稱DIY達人,在GitHub上還有更多作品,也正是這些玩意兒幫他收獲不少關注及贊助。

    比如一臺GBA大小的小型計算機,獲得700多顆Star:

    還有用一個臺球替代普通鼠標,以「原地滾動」方式控制電腦內(nèi)光標移動。

    如想進一步了解作者本人及其項目,原鏈接在此:https://github.com/brickbots/HandiPi

    最后問問各位——

    你會期待隨時隨地抓起就能敲代碼的電腦么?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tài)

    機器之心報道

    參與:張倩、蛋醬、小舟

    大約兩周之前,樹莓派 4 宣布了最新升級:新出 8GB 內(nèi)存版本,售價 75 刀。這款新的樹莓派到底香不香?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一位名為 Jeff Geerling 的油管博主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某個工作日,拔掉自己的 MacBook Pro,插上新買的 8GB 樹莓派 4 作為主要的工作電腦,看看一天下來是什么感覺。

    我們知道,工作日可不僅僅是發(fā)發(fā)博客、遠程寫代碼那么簡單。如果只是這樣,隨便一個 Chromebook、平板或便宜的舊式筆記本就能搞定。除了這些,Jeff Geerling 所指的工作日內(nèi)容還包括:

    使用專門的 app 瀏覽推特;

    使用 Slack(Slack 使用的內(nèi)存比 Jeff Geerling 運行的大多數(shù)其他應用程序在任何給定的時間加起來都要多);

    錄制、編輯音視頻;

    使用 Docker、Ansible 和 Kubernetes 實現(xiàn)一些基礎結構自動化。

    他將整個過程錄成了一個視頻上傳到 Youtube,瀏覽量已經(jīng)過萬。

    00:00/00:00倍速

    一天下來,Jeff Geerling 發(fā)現(xiàn),假如你的日常工作是大量的命令行工作、編程、使用 git、偶爾上上網(wǎng)的話,Raspberry Pi OS 確實是一個頗具性價比的選擇。然而,將其作為真正的工作電腦還是有點痛苦的,因此他在一天之后就放棄了這個想法(本來打算多堅持幾天)。

    他將自己這一天的實施步驟寫成了博客,一起來體驗一下。

    Jeff Geerling:我用 8GB 樹莓派替代 MacBook Pro 的一天

    第一步:插入設備

    當天的首要任務是從我的 CalDigit TS3 Plus Thunderbolt 3 集線器上拔下 MacBook Pro 的插頭,然后弄清楚如何將所需的一切插入樹莓派。

    我將 AmazonBasics 驅動的 USB 3.0 集線器插入了樹莓派。我選擇了一個 powered hub,以防止樹莓派的內(nèi)部總線要為所有設備供電,其中包括:

    一個 Kensington 240 GB SSD,裝在 Inateck USB 3.0 SATA 機箱中。

    蘋果魔術鍵盤。

    蘋果魔術觸控板。

    Behringer U-Phoria USB 3.0 音頻接口。

    Logitech C920 網(wǎng)絡攝像頭。

    你可能沒有意識到在換電腦時會產(chǎn)生多少雜亂的電纜。

    我插入了官方的樹莓派 4 USB-C 電源和一個微型 HDMI 轉 HDMI 適配器,該適配器已插入我的 LG 4K 27 寸顯示器,然后等待樹莓派啟動!

    第二步:重新設置

    我做的第一件事是花了近 30 分鐘弄清楚如何在所有的應用程序和系統(tǒng)控件中以一致的字體大小獲得 4K 畫質(在 30Hz 的頻率下,樹莓派無法通過其 HDMI 連接輸出 60Hz)。

    外觀首選項中的設置似乎適用于某些 window chrome 和按鈕,但是不適用于應用程序內(nèi)部。因此,在 4K 分辨率下,當我增加字體大小之后,文件管理器的主窗口文本變得可讀。但是為了讓文件名和其他列表可讀,我必須進入文件管理器的設置,增加字體大小。

    接下來,我啟動了「像素倍增(Pixel Doubling)」功能,如此一來,原來的 1 個像素會以 2×2 的像素區(qū)塊搭建,進而讓所有內(nèi)容尺寸精確兩倍,這使得樹莓派可以在 4K 顯示器上運行。

    如果你想玩游戲或看視頻的話,這樣就足夠了,當然,4K 設置下看視頻會有一些輕微的撕裂。而計算機上的其他內(nèi)容則會以 1080p 的分辨率呈現(xiàn)。

    最后,經(jīng)過長時間的設置,我還是決定堅持原始的 1080p 分辨率,盡管它讓我的顯示器顯得有些過時了。這么做是為了:

    減少樹莓派 GPU 的負擔(因此撕裂更少);

    讓樹莓派的 GPU 可以應用抗鋸齒功能;

    允許 60Hz 的刷新率,這使我在觀看 60fps 的視頻時眼睛更舒服。

    在這段時間里,我還不得不放棄使用蘋果魔術觸控板,因為即使在調整了許多設置后,跟蹤也沒有非常精準。感覺就像觸控板喝醉了。

    我直接將其插到了樹莓派中,但仍然遇到同樣的問題。因此,我改用在辦公室使用的舊羅技鼠標,效果更好。

    第三步:工作流程及 app

    我開始尋找日常使用 app 的替代品,結果有好有壞。Chromium 是一款不錯的瀏覽器,用起來沒什么不爽。VSCodium 是一個不錯的代碼編輯器,可以代替我喜歡的 Sublime Text 3。Sublime Text 3 有 Linux 版本,但不適用于 ARM64,很多 app 都有這個問題。

    我試圖在 Pi OS beta 上編譯 Dropbox,但失敗了。所以我安裝了 Rclone 來實現(xiàn)很多目標。

    在命令行界面方面,Pi OS Terminal 就夠用了。

    在聊天方面,Pidgin 和 LimeChat 在樹莓派上的效果很好。

    此時,除了無法為我的某些項目找到預先構建的 arm64 Docker 鏡像以外,我已經(jīng)可以流暢地做許多開源和基礎工作了。

    但是,我也遇到了許多新問題。

    第四步:發(fā)現(xiàn)問題

    到了這一步,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在 Mac 上能做的很多小事情,要么在樹莓派上做不了,要么就是過程比較坎坷。

    舉個例子,我每天早上都會用 Reeder 快速瀏覽數(shù)十個 RSS 提要。要想做到這件事,我就得使用一個令人痛苦的 Web UI,因為我找不到可以在 ARM 64 上編譯的 Feedly 閱讀器。

    而且一般人都會經(jīng)常使用推特。在樹莓派上可以安裝 Cawbird,但存在兩個問題:1)使用過程中頻繁出現(xiàn)瞬時錯誤;2)必須使用 Snap 安裝它,所以…… 要先安裝 snapd,然后重新啟動樹莓派。

    這里先不討論 Snap 的問題。此處想表達的是,對于我想使用的所有軟件,我都必須花很多時間才能找到可以在 Linux 上運行的版本,然后再將其范圍縮小至「在 Linux ARM64 上」。

    我通常需要花幾分鐘編譯源代碼,在系統(tǒng)中放置可以直接打開程序的快捷方式。

    第五步:多媒體功能很難實現(xiàn)

    一天過去了,我想是否可以做點音視頻工作,在樹莓派上制作「一天體驗」視頻。

    然而,剛一開始就遇到了問題。我無法使音頻和視頻設備正常運行。

    我打開了 Zoom,它將 Logitech C920 網(wǎng)絡攝像頭識別為視頻源,但是我卻無法選擇麥克風作為音頻源。我看到了 Behringer USB 音頻接口,但是選擇后仍然沒有聲音。

    我嘗試了 BlueJeans,但沒有看到攝像頭或麥克風,唯一的選擇是「通過電話加入」。但我點擊該選項后,BlueJeans 界面被鎖定,我不得不刷新界面!

    Google Hangouts Meet 識別出了用于視頻的網(wǎng)絡攝像頭,但是也沒有音頻。

    后來我用 aplay -l 列出我的音頻播放設備,然后 Behringer 界面出現(xiàn)了。arecord 也將網(wǎng)絡攝像頭和 Behringer 列為有效的輸入設備:

    $ arecord --list-devices

    **** List of CAPTURE Hardware Devices ****

    card 2: U192k [UMC202HD 192k], device 0: USB Audio [USB Audio]

    Subdevices: 1/1

    Subdevice #0: subdevice #0

    card 3: C920 [HD Pro Webcam C920], device 0: USB Audio [USB Audio]

    Subdevices: 1/1

    Subdevice #0: subdevice #0

    于是我花了 30 分鐘時間,來嘗試使用網(wǎng)絡攝像頭的麥克風或 Behringer 的音頻接口進行錄制。經(jīng)過多次嘗試,出現(xiàn)了以下兩種有效的 FFmpeg 命令:

    # Gets sound and video from the webcam:

    $ ffmpeg -ar 44100 -ac 2 -f alsa -i hw:3,0 -f v4l2 -codec:v h264 -framerate 30 -video_size 1920x1080 -itsoffset 0.5 -i /dev/video0 -copyinkf -codec:v copy -codec:a aac -ab 128k -g 10 -f mp4 test.mp4

    # Sound from Behringer, video from webcam:

    ffmpeg -ar 44100 -ac 2 -f alsa -acodec pcm_s32le -i hw:2,0 -f v4l2 -codec:v h264 -framerate 30 -video_size 1920x1080 -itsoffset 0.5 -i /dev/video0 -copyinkf -codec:v copy -codec:a aac -ab 128k -g 10 -f mp4 test-webcam-audio.mp4

    關于錄制視頻還有一點需要注意:樹莓派的處理器無法即時進行 1080p 的轉碼和編碼。幸運的是,Logitech C920 具有內(nèi)置的硬件 H.264 編碼,你可以直接從攝像頭中提取流并將其保存到磁盤,而無需進行任何渲染。

    但是,如果我使用的是沒有內(nèi)置編碼器的另一個攝像頭,那么樹莓派在 1080p/30fps 的情況下只能以 5-8 fps 的速度錄制。如果我將其設置為 480p/30fps,樹莓派會錄制好并保存成 mp4 格式。

    對于純音頻錄制,我試用了 gnome-audio-recorder,發(fā)現(xiàn)它甚至無法開始錄制或者找到任何音頻源,只會出現(xiàn)提示錯誤「無法將管道線設置為錄音狀態(tài)」。

    結論

    說了這么多,8GB 的樹莓派 4 到底值不值得上手?作者給出的結論是:如果你想用它當通用電腦,那肯定是不行的。但對于一部分人來說,這款樹莓派有它的獨特優(yōu)勢。

    如果你對計算機的使用主要是瀏覽器、代碼編輯器、命令行(如后端 Web 開發(fā)、基礎架構開發(fā)、寫博客之類),那 8GB 內(nèi)存的樹莓派 4 完全夠用了。即使你打開了一堆標簽頁,Chromium 也能運行良好。

    所有成本算下來差不多 250 美元,包括鍵盤、鼠標、顯示器、外接固態(tài)硬盤,再加上 75 美元的樹莓派,與低配的 Chromebook 或者舊筆記本電腦相比仍然很有優(yōu)勢。作者提到,他正在考慮將樹莓派 4 作為自己孩子的第一臺電腦。

    但是,如果你經(jīng)常使用 Final Cut Pro、iMovie 等媒體編輯軟件,建議還是攢錢買 MacBook Pro 吧。至少,目前還沒有可以在樹莓派上良好運行的類似工具,除非你愿意放棄可用性和穩(wěn)定性。

    作者表示,他可能會越來越多地在服務器應用中使用樹莓派,因為樹莓派的性價比和能效每一代都在提升,甚至可以在某些工作負載下比肩比它貴得多的計算機。

    但他不認為今年是「Linux 桌面年」。他表示,對于主流用戶而言,「桌面上的 Linux」永遠是 20 年后的事情,就像核聚變一樣。

    原文鏈接:https://www.jeffgeerling.com/blog/2020/i-replaced-my-macbook-pro-raspberry-pi-4-8gb-day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chǎn)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