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開始感受到8月的熱浪,便意味著距離蘋果新品發布會已經不遠。小雷身邊開始有朋友打聽今年新iPhone、Mac、iPad等等的爆料消息和購買建議,但比較遺憾的是,按照蘋果一貫以來的發布規律,九月份的新品發布會只會發布iPhone以及iPad等產品,Mac則需要等到10月左右。
(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如果想了解有關iPhone、iPad的爆料,雷科技的一系列文章可以幫到你;對于關注生產力的朋友來說,今天要提到的Mac產品線消息匯總則更有價值。簡單來說,今年的新Mac主要的變化還是集中在性能的提升上,而產品形態倒不太可能出現太多變化。
至于外界關注的焦點,比如AI等則會成為新Mac的「X因素」,在全球其他PC玩家猛攻之下,新一代Mac能否延續以往的吸引力則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根據彭博社記者馬克?古爾曼(Mark Gurman)最新報道,蘋果計劃在今年10月份推出新款MacBook Pro、Mac mini和iMac。好消息是這三款產品都會搭載蘋果最新的M4處理器,壞消息則是除了M4處理器外,其他參數與2023款幾乎完全一致。
對于M4這款芯片大家應該已經比較熟悉了,今年5月份它就在iPad Pro上首發亮相,打破了M系列新芯片由MacBook首發的傳統。其采用臺積電第二代3nm工藝制程打造,集成了280億晶體管,進一步提升了芯片能效,新一代10核GPU架構也讓其支持網格著色、光線追蹤等硬件加速特性,另外它還有一顆采用16核設計的NPU,運行速度達每秒38萬億次。
(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當時蘋果對于iPad Pro(M4版)的評價是「性能超越同類型的AI PC」。
這一點小雷并不否認,畢竟雷科技當時對于搭載M4芯片的iPad Pro評價是「性能遠超預期」。在多個跑分測試中,搭載M4的iPad Pro甚至超越了搭載M1 Pro的16英寸MacBook Pro,要知道MacBook在散熱上遠強于iPad,新款iPad Pro能取得這個成績充分說明了M4芯片的性能之強。
但是,這個性能在iPad上毫無用武之地。哪怕是iPad Pro,以平板電腦本身的使用場景、應用運行環境,它根本不需要用到如此強的性能。
所以,M4被放到Mac平臺注定會大放異彩。前文曾提到,10月份發布的三款新Mac只是單純地更換處理器,其他配置保持不變,雖說這也符合大家對于蘋果的預期,但考慮到MacBook Pro已經有整整四年沒有更換模具,而之前的蘋果基本都是每四代更換一次,因此小雷大膽猜測MacBook Pro在設計語言上會有略微改變,例如將如今的劉海更換成靈動島、將直角邊框變得更加圓潤、采用更加輕巧耐用的外殼等等等等。
(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至于MacBook Air M4版何時上線,小雷猜測其大概率會在2025年上半年與M4 Pro、M4 Max、M4 Ultra等多款新處理器一同上市,屆時Mac Studio和Mac Pro也會迎來更新。
除了M4芯片之外M4 Pro和M4 Max這兩款性能更強的芯片也出現在了爆料內容之中,雖然網上關于它的規格爆料不多,但并不影響小雷結合蘋果之前的趨勢做一些預測。
先來看看「前輩」們的表現:M3 Pro為了取得更加均衡的能耗表現,只分配了6個性能核心和6個效率核心;M2 Pro和M1 Pro則更加注重極致性能表現,采用的是8個性能核心+4/2顆效率核心的組合。
那么M4 Pro呢?
考慮到M4 Pro肯定會使用第二代3nm制程工藝,芯片的整體功耗有望進一步降低,因此小雷預測M4 Pro重回8+4的時代并非不可能,如果蘋果足夠良心的話,說不定還能搞出一個「8+8」的配置,來讓性能直接拉滿。
(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至于GPU方面就有些難以猜測了,畢竟之前的M3 Pro核心數甚至比M2 Pro還要少一個,而M3 Max在GPU核心數量又比M2 Pro多出兩個。因此小雷猜測全新的M4 Pro在GPU核心數方面會提升至20核左右,Max則是保持在40核上下,另外考慮到M4在NPU方面(即AI運算能力)也有大量的提升,相信Max和Pro也會有著相應的提升。
而M4 Ultra呢?不必多說,它大概率又是由兩顆M4 Max「組合」而成,雖說在綜合性能上不能做到完全翻倍,但其性能大概率又要問頂移動芯片,成為新一代性能王者。
(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不過話又說回來,不得不承認的是M系列芯片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沒有給我們帶來「堆參數」之外的驚喜,基本就是增加核心和晶體管數量以及采用更先進的制程工藝,和當年M1的橫空出世差距巨大。
或許最后的希望還得放在AI上,蘋果AI大模型Apple Intelligence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諸多遐想,何時應用在Mac上將會是外界最關心的話題之一。不出意外的話,M4系列芯片都會在AI方面提供更強的硬件支持,從而做到其他廠商無法比擬的聯動性,但實際表現怎么樣,還得看今年十月的發布會。
與前幾年不同,小雷對于蘋果生態的依賴性是越來越低了,如今Apple Watch幾乎已經吃灰,耳機和平板則是更換成了其他品牌,iPhone也因為信號差發熱嚴重等問題變成了備用機,唯獨MacBook一直沒能被其他廠商取代。
至于原因也很簡單,短時間內能夠在生態、續航、性能等多個方面同時超越MacBook的產品幾乎還沒有,可以說如今的MacBook在產品力方面依舊有著巨大的優勢。
(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但是,Mac的綜合優勢正在被稀釋。雖說其應用專業度以及系統流暢度上仍然領先行業,但是,Mac也已經患上了蘋果的「傲慢癥」,因創新缺乏、忽視用戶體驗而備受詬病。
比如MacBook Air,作為絕大多數MacBook用戶入坑的產品,M2版和M3版的MacBook Air不但沒有帶來多大的提升,而且在某些地方相比之前還倒吸牙膏。至于創新?換個芯片或許就能叫創新了吧。
更重要的是,在價格方面,Mac系列的定價是越來越飄,8999元的起售價看似并沒有那么貴,但別忘了這是8+256G的版本,在這個Windows陣營人均16G+1T的時代,蘋果依舊我行我素堅持「高價低配」。
(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今在蘋果官網想要買到一臺16+512G的M3 MacBook Air,需要花費11999元,這已經遠超絕大多數消費者的購機預算。
反觀Windows筆記本陣營,近兩年一直在縮小自己和Mac之間的差距。同品類的Windows筆記本在性能和續航方面與Mac相比雖說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的確在縮小,隨著驍龍X Elite和Windows系統的迭代,Windows筆記本的產品力會越來越強,Mac系列產品繼續止步不前的話,「滑鐵盧」真的有可能發生。
目前來看,Mac的主要對手有二,一是華為,其憑借自己在生態聯動性上的造詣以及在OLED屏幕方面的布局,在中高端筆記本電腦市場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綜合來說華為在2024年的市場份額增加了3%,是包括蘋果在內其他筆電企業不能忽視的競爭對手。
以剛剛上線的華為MateBook GT為例,兼顧了高性能和輕薄便攜的它還有著相當不錯的性價比,既符合符合職場人士的需求,而且也比游戲本+商務本的雙筆記本電腦搭配要省錢一些。
(圖片來源:華為官網)
二是聯想,作為筆記本電腦市場中的「大哥」,聯想在今年第二季度的筆記本電腦出貨量達到了1160萬臺,同比增長6%。其在輕薄全能本市場也帶來了不少產品力極強的新品,例如搭載高通驍龍 X Elite 芯片的YOGA Air 14s 驍龍,它不僅擁有強大的AI性能,同時也有著相當驚人的電池續航時間,更別說還有一堆類似小新、ThinkBook這種售價已經來到5000元以下的高性價比產品,旨在加強自己在輕薄筆記本市場的競爭力。從目前來看,這一策略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
(圖片來源:聯想京東自營旗艦店)
在價格這個傳統劣勢之外,Mac在自己最重要的生態、續航等優勢方面也在不斷地被縮小,如果Mac依舊不重視產品線的完善和優化,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那么它的市場份額一定會不斷下滑。
如今的筆記本電腦市場,品牌間的競爭愈發激烈,這種競爭不僅推動了品牌之間的創新與差異化,也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樣化、更高品質的產品選擇。蘋果雖說優勢依舊巨大,但誰知道會不會像如今的iPhone一樣,陷入暴跌的局面呢?我們誰也不知道。
在性能之外,AI或許會成為Mac的「救命稻草」,也是他們重新建立起護城河的關鍵手段。在這股浪潮中Mac系列產品到底何去何從,是繼續擴大優勢還是被迎頭趕上,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
2024上半年,科技圈風起云涌。
大模型加速落地,AI手機、AI PC、AI家電、AI搜索、AI電商……AI應用層出不窮;
Vision Pro開售并登陸中國市場,再掀XR空間計算浪潮;
HarmonyOS NEXT正式發布,移動OS生態生變;
汽車全面進入“下半場”,智能化成頭等大事;
電商競爭日益劇烈,卷低價更卷服務;
出海浪潮風起云涌,中國品牌邁上全球化征程;
……
7月流火,雷科技·年中回顧專題上線,總結科技產業2024上半年值得記錄的品牌、技術和產品,記錄過去、展望未來,敬請關注。
“大部分腺病毒感染為自限性,患者通常在3-5天內發熱至恢復正常,伴隨癥狀隨之改善。”近日,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兒一科主任樊青介紹,目前腺病毒沒有特效藥,輕癥患兒濫用抗生素等藥物會適得其反。
重癥持續時間較長,可達7天以上
樊青介紹,腺病毒是常見的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主要癥狀包括發熱、咳嗽和喘息等。較少情況下,重癥患兒會出現消化系統、血液系統及神經系統等肺外并發癥癥狀。
“腺病毒一年四季都能引發感染。國外研究表明,5%~10%的嬰幼兒發熱性疾病是由腺病毒引起的。腺病毒感染易于在封閉和擁擠的場所流行傳播,如公共游泳池、幼兒園等。”樊青介紹,腺病毒和普通感冒最大的區別在于,腺病毒引發的發燒持續時間較長,經常高熱不退,且退熱藥效果差,一般在3天以上,有些患兒持續發熱高達7天以上。
樊青正在為患兒做檢查。
自限性疾病,暫無特效藥
“并非所有的腺病毒感染都這么可怕,腺病毒也分輕癥感染和重癥感染。”樊青介紹,人類感染后可導致多種臨床表現和疾病,包括呼吸道癥狀(普通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消化道疾病(如腹瀉、嘔吐等)、眼結膜炎和中毒性腦病、膿毒癥等多系統疾病。
“輕癥患兒多呈自限性,目前尚無針對腺病毒感染的特異性抗病毒藥物,以對癥支持、免疫調節和針對并發癥的治療為主。”樊青介紹,輕癥腺病毒患者可通過以下方法對癥治療。首先注意監測體溫。若因高熱(一般超過38.5度時)伴有明顯不適,需遵醫囑給孩子服用退熱藥退熱。其次若出現咳嗽、咳痰,可口服化痰藥物或霧化吸入對癥治療;一定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患兒發熱時需補充足夠的水分,以避免脫水,可以給孩子喝溫水或口服補液鹽,以幫助補充體內水分和鹽分。患兒的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避免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增加維生素的攝入。
樊青正在為患兒做檢查。
專家:出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等情況及時就醫
樊青強調,雖然腺病毒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但出現以下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三月齡以下的嬰兒出現38℃以上的發熱;3-6月齡的嬰兒發熱超過38.9℃,或體溫不超過38.9℃,但存在異常煩躁、萎靡或哭鬧不安;6月齡到2歲的兒童,不明原因發熱超過38.9°C,且超過48小時口服退熱藥效果不好;年齡較長的兒童,發熱持續超過72小時沒有好轉趨勢;精神狀態異常或出現抽搐(驚厥);持續嘔吐,或拒絕攝入任何液體,超過6小時沒有小便;出皮疹; 有耳痛、腹痛、頭痛等情況;呼吸急促、呼吸困難。
患兒家人為兒一科送來錦旗表示感謝。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房孝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