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前:
不知道大家對于我的《瞎機八》系列印象如何呢?其實我感覺名字起的似乎有點,怎么說呢,還是不太詼諧,可能也有些不好的地方。所以我想問一問大家,有沒有什么想法呢,給我的系列起一個新的名字?
正文:
2008年,雖然對AMD來說,是翻身仗之后的又一次馬上掙扎,但那時候的AMD還是頗有競爭力的。就在兩年前收購了ATI(也就是我們常說的A卡)之后,AMD第一次提出了融合處理器的概念,某種程度上奠定了當下“核顯”的基礎。相比于intel的膠水四核,AMD推出了實打實的四核心處理器。那時候的AMD無疑是意氣風發,充滿著對未來的希望。
你要說那時候的AMD處理器有多好玩?那好玩程度比Intel不知道高到那里去了(我就吹爆AMD怎么滴,I粉住口?。ú⒉嫜‰m然08年的65nm 四核弈龍表現并不佳,但是隨之推出的45nm Deneb 弈龍四核可以說是奠定了AMD戰未來的理論基礎。從FX5000,B59,960T……一個又一個耳熟能詳的開核神U浮現到了我們的面前。只要配合南橋是SB710(當然不止SB710)的主板,你就能從這些處理器中迸發出無限可能。除此之外,弈龍的超頻能力也讓AMD成為了DIY玩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其中的代表神U就是AMD的弈龍II X4 955,默頻3.2GHz的頻率下,輕松以1.4V超到了4G,其性能甚至還能匹敵intel 兩年后推出的三代酷睿i5-3470!而當時的卡吧說起955,就一定要說到的“新三年,久三年,超個4G又三年”,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如今已經是Q3 2018年,955也早以過了自己的9歲生日,還有人拿著這9年的4G 955嘛?
而AMD的開核,超頻習性,也蔓延到了其他的產品,諸如HD4830開核800SP,HD6850開核1120SP等等,每個熱愛AMD的玩家,應該都或多或少的聊上幾句吧?
那個時候的AMD,就像是圣誕老人一樣,想盡辦法在性能逐漸落后于intel的情況下,經可能放下福利給大家。所以那時候的AMD,相比于intel一步一步的封鎖自己的折騰自由度,真的是徹頭徹底的為玩家著想了。但也許正是這種形式,也葬送了自己吧!
但讓我們回來,看看如果那個時候,AMD如何反擊Intel呢?
【配置一覽】
不過可惜的是,如果把時間定格在2008年前后,那我們還沒辦法享受來自AMD的福利樂趣。所以我們就就事論事吧!
弈龍 X4 9600是一款還是采用AM2+接口的65nm的四核處理器,當年的Q8200報價可能要1300+,但同期的9600只要900左右。毫無疑問,價格是低了不少了。但是性能也可能打不過如此“高貴的Q8200”。但雖說是“打不過”,其實也就稍微差那么一點點而已。如果放在當下使用,看看網頁,打打4399,何嘗是不可以呢?不過65nm的弈龍,發熱真不是一般的大,所以頻率為什么那么低,就是這個原因。
既然是AM2+,那就好選擇不過了。當年的AMD在AM2,AM2+,AM3,AM3+之間升級跳躍,但是AMD的良心就在于能夠向上兼容,AM2的主板兼容AM2+,AM3處理器,當然因為AM2之后的處理器已經支持DDR3了,而AM2只支持DDR2,所以應該不會有人把AM3的處理器塞到AM2上。
780G芯片組是AMD的一款比較入門的主板芯片組,其定位有點類似于目前的B350,這里就選了技嘉的MA78GM-U2SH吧。和同期的intel一樣,780G內集成了一張HD3200顯卡。當年的HD3200已經支持了DX10,甚至還支持UVD引擎,看1080P電影再也不怕卡頓了。同期的牙膏廠估計只能粗暴的軟解吧!
考慮到AMD有專用條,而且2G的內存那么便宜,還是選擇DDR2版的780G吧!這里選擇了一個不知道品牌,反正很便宜的AMD 2G專用條,然后直接插滿。有關專用條,寨條這些東西,大家就看
【瞎機八說】寨條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再回憶一下吧。不過有一點就是,以前老有人說AMD專用條都是服務器拆下來的,我知道,我也能說出來,只是對這個觀點表示懷疑而已。但拋開這些,專用條穩定性基本不用害怕,因為AMD真的太強了!
那……為什么你要買5條呢?因為專用條據我所知,有一定概率發生不兼容,插的越多越明顯,反正20塊錢那么便宜,買多一條備用吧!
顯卡方面,鐳風HD5750,其實鐳風就是七彩虹的A卡,以前的鐳風還不錯,可惜現在已經沒有了。HD5750定位屬于比較中高端的顯卡,有點類似現在的RX470D或者GTX1060 3G。不過放到現在,在1G顯存的幫助下,還是能夠茍且喘息一下。玩玩那些LOL,用很低的特效玩玩大型單機游戲還是夠的。
硬盤就很隨意了,780G可是支持AHCI的,所以可以放心使用SSD,但是接口只有SATA2的速度,如果你真想用SSD,不用太高端,普通即可。
電源方面,因為HD5750的功耗還是不小的,單卡可以達到100W,而其他設備也可以隨隨便便達到100+W,所以選擇的電源也要稍微大一點。航嘉冷靜王2.3+是一款很老很老的,電源,可能連EPS2.92都不支持。但以前的電腦無所謂了,只要支持即可。
系統請用Windows 7或以下。因為在更高的系統上,你也可能找不到對應的芯片組驅動來驅動他們,而系統本身也可能因為沒有驅動而驅動他們而一直用著通用驅動。
玩游戲主要看顯卡,無論是網游還是3A大作,沒有好的顯卡,只能玩最低特效甚至卡到懷疑人生。然而,顯卡的性能基本上和預算成正比的,基本上越貴越好。
相信能毫不猶豫買一對甚至四張旗艦卡玩極限性能的屬于少數,更多的朋友還是會關心性價比的。那么,顯卡里面有無性價比神卡?當然有,給大家盤點一下歷史上出現的性價比神卡。
1、上古神器S3 Savege 3D
相信,90后的朋友多數不知道S3這家顯卡公司。當年可是大腿一樣的存在,可惜在3D顯卡發展嚴重滯后,慢慢就從領先者變成落后者。S3先是作死收購了帝盟公司,帝盟前身和華碩,創新一樣也是成品生產公司。當年的Voodoo怪獸卡,傲銳芯片的頂級聲卡都是高大上的存在,可惜最后卻只能賣給S3。S3可能是打算自己從芯片到成品吃獨食吧?這招也是跟Voodoo卡的芯片制造者3Dfx學的。
某個程度來說,3Dfx的貪婪間接上害死了好幾個廠家,甚至讓業界洗牌。1999年-2000年之間,3D加速卡,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游戲顯卡慢慢被游戲玩家所接受。當年的Voodoo芯片曾經也是一枝獨秀,然而,他們沒有保持技術上的領先反而尋求利潤上的最大化。于是,他們收購了顯卡生產廠家STB,想自己從芯片到成品玩獨食。
然后,帝盟那邊拿不到3Dfx的芯片,voodoo怪獸卡就不能賣了。然后,傲銳那邊也學3Dfx,收回聲卡芯片自己做聲卡。被兩大芯片廠家各插一刀以后,帝盟業績大受打擊,雖然還有nVidia、S3、intel(當年intel的I740是一款獨顯芯片,性能湊合,至少捏死sis的),但是還是架不住利潤下滑,于是賣身給同樣一頭煙的S3.
嚴格來說,兩個末路彷徨的抱團取暖,能絕地求生的不多。于是,兩者最終被VIA收了。VIA當年還收了Cyrix、IDT等X86 cpu生產廠家。曾經有自己全套的cpu和GPU系統,然而卻沒有技術力量能繼續開發,而且已經觸碰到美帝的底線。最終,intel和AMD雙雙收回芯片組的授權,把VIA威盛給扼殺了。畢竟臺灣是中國的,這一點才是重心問題,美帝是不允許核心技術外流到中國的。
沒錯,不少人心目中的良心廠家,AMD農企也不是什么老實人。收購了ATI以后,有自己的GPU和芯片組,然后先后把VIA和Nvidia的芯片組授權收回,導致主板芯片組廠家就剩下intel和AMD兩家而已。
扯太遠了,S3的Savege 3D顯卡,和當年nVidia的TNT是同一個時代的,價格只有TNT的一半多少點,性能和兼容性雖然都差,但是好歹也是可以玩不少主流游戲的說。兼容性有多差?幾乎天天更新驅動,一個星期更新一次固件,問你服不服。但是600塊多一點的價格就能玩到主流3D游戲,還要什么自行車呢?
后續的Savege4,性能和兼容性好點,但是已經沒有太大的價格優勢,反而算不上神卡了。
1、 ATI 9550
說起ATI,當年也是很有創意和膽量的顯卡芯片廠,不僅僅技術上能和nVidia五五開,市場上和創意上面也是可以??上?,有點用力過猛,營銷也不如老黃。某個程度來說,ATI死于自己的七傷拳。
現在很多說A卡良心貨,那么,真正良心產品的,你用過幾個?了解多少?
當年ATI 9550顯卡就是最能代表ATI性價比的一款顯卡。299的顯卡,非常能超,超頻以后能接近于上一級9600的性能。要知道,9600至少要700多,劃算吧?可以說,ATI9550是DX9顯卡里面最有性價比的產品,沒有之一。Nvidia的4200Ti不錯,但是貴一大截,不是所有玩家的預算可以滿足的。
不過,也可能是因為這樣子自懟,間接讓ATI利益受損,以至于被AMD收購的。
3、ATI 4830
說起開核,ATI 4830才是祖師爺。ATI 4850是一款非常強悍的顯卡,有800SP。然后4830相當于是4850的次品,只有640SP。當然了,4830比起4850便宜一大截。
沒想到,后面不少人發現自己的4830居然是假貨,一樣有800sp,雖然頻率比起正規的4850低一點,但是只要換個好點的散熱,然后超頻,輕輕松松就達到完全體4850的水平??梢哉f,ATI 4830是DX10游戲顯卡里面性價比最高的一個。然而,后面ATI已經被AMD收了,5系列的已經是打上AMD的標志,僅僅保留ATI的那一抹紅色而已。
4、Nvidia 750TI
前面說了,其實Nvidia也有性價比很高的顯卡,但是和同期的ATI比起來,還是馬達馬達不行。MX400、MX440性能相對來說弱,4200TI有點貴。但是ATI那種割肉式神卡,最終就是導致了自己變成別人的附庸而已。所以說,拋開驅動、軟件,運營方面ATI真不如老黃,自己搞個顯卡出來懟自己,而且不是一次,怪得了誰?
N卡里面,GTX750TI的性價比倒是慢慢顯露出來的。一開始,750TI僅僅式一個能耗比很高的顯卡。但是相比于后續GTX950、GTX1050的價格,它很便宜;相比于GT1030的性能,它又有優勢。甚至把特效拉到最低,連絕地求生都能湊合玩。
5、耕宇
耕宇和現在的耕升并不是劃等號的,具體細節知道不多,但是這個當年走性價比的品牌貌似出現過大麻煩。
經常有做設計的朋友問裝機,下面很多真相帝都推薦專業顯卡。專業顯卡其實和普通顯卡的硬件是一樣,甚至不如。但是,專業卡最大的優勢就是軟件方面,能夠在ps,Autocad、3D渲染一類的軟件有巨大的性能優化,效率更高。
不過。那么強大的顯卡,而且涉及到專業設計,價格還是非常昂貴的說。不過,以前的專業卡是可以實現軟改的,就是通過軟件欺騙系統按照專業卡的驅動,獲得專業卡的buff。
不過,一般人不會改,而且改了以后就基本上不能玩游戲了。耕宇出過一個帶神奇跳線的顯卡—基于Geforce3 Ti200的,一個跳線可以超頻變成Geforce3 Ti500也可以變為專業卡。這卡我當年也買過,做Autocad的時候跳一下變成專業卡,打游戲的時候切回來,就是那么任性。
當然了,要說高性價比的顯卡,還有很多產品,比方說當年ATI還有從筆記本芯片轉為臺式機用的神卡,而且性能比起臺式機的還要好一點。至于開核,從ATI到AMD都有,NV曾經也有460TI開核的事件。而現在的話,RX590的性價比很高的說,稍微注意一下散熱和供電還是麻麻香的。其他的話,歡迎大家一起探討,找到適合自己的好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