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瞻AS2260 M.2 SSD概況介紹回頂部
【PConline 評測】隨著筆記本越來越輕薄化,對硬件集成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采用M.2接口標準的SSD,不僅在體積上比SATA更小巧,其接口帶寬也有了翻倍增長。目前不少高端本、平板甚至Z97、X99等主板上都為M.2 SSD預留了位置,無疑會加快M.2 SSD普及的步伐。
宇瞻科技(Apacer)就推出多種規格尺寸的M.2 SSD產品,這其中就包括宇瞻 AS2260 M.2 SSD,采用四核心高效能主控與16nm制程的MLC NAND,性能表現如何?先來一睹為快。
宇瞻AS2260 M.2 240G圖片評測論壇報價
宇瞻AS2260 240G 參數一覽:
型號 | AP240GAS2260 |
尺寸 | M.2 2260規格(22×60毫米) |
接口類型 | M.2接口 |
容量 | 240GB |
持續讀寫 | 534/ 431 MB/s |
最大隨機IOPS | 45,000/44,000 |
閃存顆粒 | IMFT IP79G5SAPH 16nm MLC |
主控芯片 | Apacer SCPS08PH |
厚度 | 3.85mm |
價格 | 新品上市 |
M.2 SSD更加輕薄化:
M.2 SSD的提出,目標是為取代性能不佳、價格昂貴的mSATA SSD,成為全新輕薄之選。Intel給M.2定義了從30mm~110mm不等五種長度,通常以型號規格對應體積大小。以M.2 2260為例,體積寬度是22mm,長度為60mm,而厚度在2.75~3.85mm之間。相比mSATA SSD進一步縮減體積,節省更多PC內部的空間。
M.2 SSD類型區分:
M.2 SSD可分為PCIe總線 M.2 SSD、SATA總線 M.2 SSD,走PCIe總線的M.2 SSD,最高理論帶寬達10Gbps,一般用于高性能產品。而宇瞻AS2260 240G的類型屬于后者,理論帶寬為SATA 6Gb/s。性能與SATA SSD相近,相比PCIe總線 M.2 SSD,價格上更具優勢。主要配備于帶M.2接口的筆記本電腦、超極本。
值得注意的是,PCIe總線 M.2 SSD與SATA總線 M.2 SSD兩者在接口外觀上一致,消費者購買時需多加留意,并非所有帶M.2接口的主板都能支持兩種類型的M.2 SSD。
2宇瞻AS2260 M.2 SSD外觀與細節賞析回頂部
宇瞻AS2260 240G 概況介紹:
宇瞻AS2260采用簡易包裝方式,透過塑料外殼即可看到產品。包裝上出注明型號容量等產品信息外,還特意標注“SATA 6Gb/s M.2 SSD”,說明宇瞻AS2260屬于走SATA總線的SSD。
紙質包裝具有破壞性,拆開后無法復原。小巧玲瓏的宇瞻AS2260 M.2 SSD,正反面共分布四顆16nm MLC閃存,單顆容量64G,每顆冗余4G,共同組成240G規格。
22×60毫米的體積大小類似U盤,產品重量為7g,小巧體積可為輕薄本節省出更多空間。
標準的M.2接口,大的缺口為M key,小的缺口是B key,單獨使用B key是將M.2 SSD運行在pci-E 2x的帶寬上,可以保證對SATA通道的兼容性;而如硬件條件充足的話,B key和M key同時使用,可完全發揮m.2接口的威力,達到pci-E 4X的速度。
宇瞻采用自家研發四核心超高效能SATA III 6GB/s高速傳輸閃存主控,具體型號為SCPS08PH。支持TRIM與NCQ指令,雙重自動錯誤改正功能(Error Correcting Code)、平均抹寫儲存區塊等技術。
緩存方面,采用的是來自南亞的NT5CC256M16CP-DI,容量512MB,運行頻率DDR3 1600Mhz,標準工作電壓1.35V。
從編號來看屬于IMFT L95B Good Die,顆粒編號為IP79G5SAPH,單雙面共4顆,16nm制程的MLC顆粒,單顆容量64GB。
多數中高端的9系主板與超薄本都配有M.2接口,安裝也相當簡便。M.2 SSD中AS2260是較為常見的規格,能夠在容量與性能表現上更加均衡。
3測試平臺介紹與理論測試回頂部
評測平臺介紹與說明:
CPU | Intel Core i7 4770K |
主板 | 華碩Z87-A |
內存 | 金士頓 DDR3-1600 4G*2 |
硬盤 | 主盤:浦科特M5P 512G 測試盤:宇瞻AS2260 240G |
顯卡 | NVIDIA GTX770 |
電源 | Highpower 1000W |
操作系統 | Windows 7 Ultimate X64 SP1 |
驅動程序 | NVIDIA ForceWare 337.88 WHQL |
評測方案 | 理論測試: CrystalDiskInfo CrystalDiskMark ATTO Disk Benchmark PCMark7 AS SSD Benchmark HD Tune 性能測試 實際應用測試: Fastcopy傳輸性能測試 Windows7開機 圖片加載 |
本次測試我們主要考驗宇瞻AS2260 240G的理論性能以及實際應用測試,SSD保證4K對齊,打開主板AHCI模式。理論測試軟件分別為CrystalDiskMark、ATTO Disk Benchmark 、CrystalDiskInfo以及AS SSD Benchmark等。實際應用測試包括,Fastcopy復制傳輸。為更加直觀了解宇瞻AS2260 M.2 SSD的性能表現,我們加入采用SATA3接口的宇瞻AS510S進行對比。
宇瞻AS2260 240G 的基本信息
CrystalDiskMark軟件可以檢測出這款SSD的基本信息,狀態良好。支持自我監測、分析及報告技術、高級電源管理、原生命令隊列、TRIM等功能。
●理論空盤性能測試:
項目一:CrystalDiskMark軟件性能測試
CrystalDiskMark軟件是一個測試你的硬盤或者存儲設備的小巧工具,簡單易于操作的界面讓您隨時可以測試存儲設備,測試存儲設備大小和測試數字都可以選擇。CrystalDiskMark默認運行5次,每次1000MB的數據量,取的是最好成績。
宇瞻AS2260 240G SSD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對比
測試成績對比
測試小結:CDM測試中,宇瞻AS2260的持續讀寫達499/304 MB/s,稍弱于SATA SSD。但在4K隨機讀寫方面128/28 MB/s的表現不錯,大幅領先。
項目二:AS SSD Benchmark數據傳輸測試
AS SSD Benchmark是一款專門的固態硬盤基準性能測試,它的測試內容很全面,包括了4個方面的測試(順序讀寫、4K隨機讀寫、64線程4K讀寫、尋道時間)。在測試中,測試文件的大小為1G Byte。通過AS SSD Benchmark的測試,可以很全面的了解一款SSD的性能。
宇瞻AS2260 240G SSD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對比
宇瞻AS2260 240G SSD測試成績
測試成績對比
測試小結:4K讀寫能力能夠真實反映SSD在處理I/O操作的能力。通過AS SSD Benchmark成績來看,宇瞻AS2260 M.2 SSD的4K隨機讀寫達178/174 MB/s,45K/44K IOPS,能基本滿足用戶對系統I/O操作需求。
項目三:ATTO Disk Benchmark性能測試
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簡單易用的磁盤傳輸速率檢測軟件,使用了不同大小的數據測試包,數據包按0.5K、1.0K、 2.0K直到到8192.0KB進行分別讀寫測試,測試完成后數據用柱狀圖的形式表達出來,很好的說明了文件大小比例不同對磁盤速度的影響。
宇瞻AS2260 240G SSD測試成績
測試小結:ATTO成績是進行多次持續讀寫的測試成績最高分。持續讀寫成績達557/534 MB/s的優秀成績,基本達到SATA通道的傳輸速率上限。
項目四:PCMark 性能測試
本環節采用PC Mark 7中的Storage存儲測項目項單獨測試PC的存儲子系統性能,并給出得分。PC Mark 7在存儲測試環節針對了SSD進行優化,能很好反應SSD實際性能。測試項目:殺毒軟件測試;圖片導入;視頻編輯;.Windows Media Center;添加音樂;游戲啟動程序。
宇瞻AS2260 240G SSD測試成績
測試小結:PCMark 7測試能夠較為準確的表現用戶在實際操作中的使用效果。宇瞻AS2260 240G的成績為5099分,基本達到主流SSD的水平。
測試小結:PCMark8性能測試項目,是模擬多款常見應用程序,能夠較為真實反映該SSD性能。PCMark8取得4911分的成績,相比宇瞻SATA SSD的性能要高出不少。
4實際應用性能測試回頂部
●實際應用測試:
項目一:Fastcopy傳輸性能測試
Fastcopy,是一個以優秀的文件復制工具,用它進行文件復制測試,畢竟復制操作是用戶平時用得最多的寫入操作之一。測試中分單個文件及文件夾傳輸測試,單個文件的容量為3.57G的影音文件,文件夾為13.78G的Windows系統文件(零碎文件居多),測試方法為將文件從主盤通過Fastcopy軟件傳輸到測試盤,并計錄下平均傳輸速度。
宇瞻AS2260 240G SSD測試成績
測試小結:宇瞻AS2260在復制零碎文件時226MB/s,用時70秒。復制單個大文件的時候達到277MB/s,用時僅為13.2秒,有效縮短復制粘貼的傳輸時間,大文件也無需等待。
項目二:Windows7開機時間
平時電腦必須操作的就是開機,開機的快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用戶的體驗,下面測試下這款SSD的開機的時間。
Windows7開機時間測試
項目三:Photoshop CS6圖片加載時間測試
Photoshop是最著名的圖像處理軟件之一,集圖像編輯修改、圖像制作、廣告創意、圖像輸入與輸出于一體,深受廣大平面設計人員和普通用戶的喜愛。測試方法是加載61張高分分辨率的大圖,共393 MB,記錄所用時間。
Photoshop圖片加載測試
項目四:游戲加載測試:
在游戲加載測試中,我們選擇了單機大作《使命召喚9》阿富汗的“舊傷口”的游戲場景進行加載測試。
使命召喚9 游戲場景加載測試
測試成績對比
測試小結:宇瞻AS2260 240G SSD在日常開機,圖片加載中與游戲場景加載項目中,都能夠有效縮短系統響應時間,加速多媒體程序的處理能力。
5PConline 評測室總結回頂部
PConline評測室總結:
作為存儲設備的大廠,宇瞻(Apacer)的存儲產品一直有著不錯的市場口碑。此次推出了全新AS2260 M.2 SSD來爭奪新興市場,22×60毫米的極致輕薄的尺寸擁有240G的大容量。在性能上,宇瞻AS2260是屬于SATA通道的M.2 SSD,所以實際帶寬為SATA 6Gbps,與SATA SSD性能表現相當。這對空間充足的臺式主機而言,似乎沒有太大優勢。但在升級超輕薄本和Mini、HTPC等平臺方面,小巧體積的宇瞻AS2260是提升效能及擴充容量的不錯選擇
硬盤有固態硬盤(SSD 盤,新式硬盤內有sata固態、m.2固態、pci-e固態,而m.2固態又有nvme的m.2和sata的m.2)、機械硬盤(HDD 傳統硬盤內有3.5寸、2.5寸的,還有5400轉和7200轉)、混合硬盤(HHD 一塊基于傳統機械硬盤誕生出來的新硬盤)。SSD采用閃存顆粒來存儲,HDD采用磁性碟片來存儲,混合硬盤(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盤和閃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種硬盤。絕大多數硬盤都是固定硬盤,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盤驅動器中。
一、固態硬盤選購
1. 固態硬盤讀寫速度
影響固態硬盤讀寫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接口標準、接口類型、顆粒類型等,下面就為大家一一講解。
a) 固態硬盤接口標準
固態硬盤接口標準分為AHCI和nvme,由于設計特性,nvme讀取速度要遠優于AHCI。
b) 接口類型
SATA3.0: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硬盤接口類型,接口方案成熟,常見于2.5英寸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
mSATA:可看作標準sata接口的mini版本,針對便攜設備開發,物理接口于mini PCI-E一致,理論傳輸帶寬仍為6Gbps。唯一的優勢在于m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在體積上比SATA的小。
PCI-E:常見于顯卡、聲卡等拓展卡上,數據直接與處理器相連,無需通過內存調用,傳輸效率比標準SATA高。應用在固態硬盤上的PCI-E接口有兩種類型,一種為PCI-E2.0×2,另一種為PCI-E3.0×4.0,前者理論傳輸帶寬為10Gbps,后者為32Gbps。
M.2:被看作是用于取代msata的新一代接口標準。分為Socket2和Socket3,前者支持SATA、PCI-e×2接口,理論傳輸帶寬為10Gbps;后者支持PCI-E×4,理論傳輸32Gbps(sata協議 俗稱NGFF,主要規格是2280和2242。 pcie協議 俗稱NVMe,主要規格是2280和2242.一般固態上面有標識pcie或者nvme字樣。)
U.2:是由固態硬盤形態工作組織推出的接口規范,能夠兼容包括SATA-Express、SAS、SATA等規范,理論傳輸帶寬為32Gbps。u.2接口規范較新,目前只有少數固態硬盤廠商采用,價格比較貴且u.2接口的固態硬盤體積較大,規格為2.5英寸。
SATA和PCI-E接口是最普遍的接口類型,一般主板都會具備兩種接口;而mSATA、m.2和u.2則針對特定的主板,所以在選購固態硬盤時,應先確認主板支持的接口類型。
c) 顆粒
對固態硬盤的讀寫速度起關鍵作用的是固態硬盤所采用的閃存芯片,不同類型的芯片顆粒讀寫速度不同,壽命、價格上也會有所差別。下表是固態硬盤所采用的閃存芯片顆粒類型及比較:
芯片顆粒類型存儲數位讀寫速度壽命價格
SLC1bit快長高
MLC2bits一般較長適中
TLC3bits較慢較短便宜
目前市面上的固態硬盤的閃存芯片多為MLC和TLC兩種,性價比較高,可以滿足大多數消費者日常數據拷貝的需求。而SLC一般出現在高端的固態硬盤當中,適合企業用戶使用。
注:正常廠商會通過更直觀的測試讀寫速度來告知消費者產品性能,而不會直接標注閃存顆粒類型,硬件發燒友或其他專業用戶如有需要了解可另行咨詢客服查詢。
2. 固態硬盤容量
在相同容量下,固態硬盤的價格要高于機械硬盤。因此按需選擇固態硬盤容量才是最明智實際的做法。如果只是為了提高系統運行速度,一般選購120GB容量的固態硬盤作為系統盤即可;如果需要加快一般設計類或游戲應用的加載速度,推薦選擇240GB~500GB容量的固態硬盤,基本適用多數游戲玩家和設計用戶的需求。
二、機械硬盤選購
藍盤:7200RPM 桌面級、設計日用5*8H用途,藍盤相比其他顏色(除黑色),性能較穩定,且壽命長,性價比高,適合家庭和個人使用。該盤適合于做移動硬盤及電腦等設備硬盤,較常用。缺點是聲音比綠盤略響,性能比黑盤略差。
紫盤:5400PRM應專用于監控數據的存儲,,適用個人和小型企業使用,傳輸速度不比黑盤,但穩定性高、容量較大、可24小時運行。
紅盤:5400RPM NAS存儲用途。適合小企業和家庭,性能接近綠盤,可長期穩定工作,讓硬盤兼容性也更高。希捷酷狼
黑盤:黑盤最貴,是企業級硬盤,個人可買來儲存重要數據,有結構合理、功耗低、、無接觸磁頭、緩存大等優點,適合企業和服務器等,目前各品牌最好的硬盤都自稱黑盤。
綠盤:噪音低,適合家用,作為下載盤,優點是發熱量更低、更安靜、更環保。節能盤,適合大容量存儲;轉速會在5400-7200間自動調整。優勢是安靜、價格低;缺點是性能差,延遲高,壽命短。比藍盤功耗低40%,性能有所下降。
企業盤:企業級的硬盤緩存多,轉速10000轉,黑盤是7200轉的,且企業極的硬盤各方面都比黑盤好,包括做工。
三、硬盤 選購 的品牌
1、機械硬盤:西部數據(WD)、希捷(ST)
2、固態硬盤:三星、Intel、浦科特、Toshiba、建興、閃迪、金士頓、威剛、WD、影馳、七彩虹、臺電等。
一般來說,首選三星、intel、浦科特,不過價格偏貴,其次金士頓、閃迪、Toshiba等,性價比品牌可以影馳、威剛、臺電、七彩虹等。
如今裝機基本都是首選固態硬盤了,在儲存空間足夠運用的情況下,建議單獨搭配固態硬盤,但是如果對儲存要求較高的情況下,比如游戲眾多,平時有存小電影的習慣,還有一些是行業需要,那么建議固態+機械雙硬盤方案,固態設為主盤,而機械設為副盤,雙劍合璧,既滿足速度又滿足儲存需要。
大家有什么更好的建議或者需要補充或者指教的可以留言,喜歡的別忘點個贊關注,謝謝!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