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手機淘寶網上了買了兩部華為mate10二手手機,買回來實驗了一下,發現一部手機自動亮度調節功能異常,一部手機功能正常。
自動亮度自動調節功能異常的這部手機是摩卡金顏色的,將手機開機結果屏幕就是很暗很暗,幾乎看不清上面的字。
就這樣摸索著將手機進入桌面,最后找到設置并點擊,找到顯示、亮度并點擊,將亮度條調的高一些,并把亮度自動調節開關關閉。
然后試著打開某些應用(例如、抖音)等軟件試運行,發現在打開抖音觀看視頻的時候,畫面會越來越暗,才剛看一二分鐘就這樣,很顯然是手機有問題。
將手機亮度條調到最高,再觀看抖音短視頻,又發現亮度似乎卻又沒有變化,但這樣并不能說明手機沒有問題,因為我們在使用手機的時候,不可能將手機亮度始終都調到最高,因為那樣手機將會變得非常費電,電池續航會變得很差。
再回到手機亮度自動調節頁面,我們將手機亮度手動調到最高,然后將自動亮度調節開關打開,則發現屏幕亮度會突然變得非常暗淡,幾乎看不清屏幕上內容。
又反復將自動亮度開關打開關閉,發現即使在環境非常明亮的情況下,將手機亮度條調到最高,而當打開亮度自動調節開關時,屏幕依舊變得非常昏暗,而正常情況下,環境亮度越明亮,當打開亮度自動調節開關時,手機會依舊保持很亮或者亮度還會自動調得非常亮,因為這樣才能看清屏幕上的畫面。
下面說一下華為mate10手機屏幕上頂部三個關鍵部件的功能:那個長條狀的是話筒;中間的那個小黑點就是光源感應器,手機亮度自動調節就依靠它來判斷周圍的環境亮度,來調節手機屏幕的亮度;最右端的那個較大的黑點是前置攝像頭,是用來拍照錄視頻用的。
下面介紹一下如何判定手機亮度自動調節功能是否正常:一,將手機亮度自動調節功能開關打開,亮度條調到適中的位置,用大拇指按住光源感應器,使其無法感應到周圍的一丁點亮度,這個時候正常情況下,會發現屏幕亮度會馬上變得非常暗淡,這是因為光源感應器判斷周圍的環境是昏暗的,故將手機亮度自動調到最低。
二,如果當用大拇指按住光源感應器,不讓它感應到周圍的亮度,這個時候屏幕亮度沒有自動調到最暗或者說根本沒有實質性的變化,說明手機光源感應器判別系統功能失常,手機存在質量問題。
我買的這部華為mate10智能手機就存在亮度自動調節功能失常的情況,詢問賣家,他又會以各種理由搪塞,說是可以將亮度自動調節開關關閉使用,手機亮度自動變暗那是因為手機發燙等情況下自動調節的結果,手機正常以后亮度就正常了。
而實際上手機剛打開抖音就馬上出現變暗的情況,與手機發燙沒有半毛錢的關系。且在明亮的環境中,只要打開手機亮度自動調節開關,手機屏幕會馬上變得非常暗淡,很明顯說明這部手機存在質量問題。而不是像商家說的那樣沒有問題,這一點要千萬注意了,我們在購買手機的時候,一定要檢查好這一功能是否正常。
好了,上面介紹了華為mate10手機亮度自動功能的正確的檢測方法,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操作,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大家,更多電器方面的知識,請關注藍翔電器,謝謝!
在臨床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高血壓病人復診時,測血壓后抱怨說家里的血壓計不準,出門的時候自己測是130/70 mmHg,在醫院測是140/80 mmHg。是不是病人家用血壓計不準呢?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自己的血壓特點。
無論是否有高血壓病,一天當中血壓都是有波動的,絕大多數人群血壓有兩個峰值,第一個出現在清晨5點到8點左右,是一天中最高的血壓時段;第二個高峰出現在傍晚4點到6點左右,較晨峰稍低些,其他時間血壓多低于上述時段,在夜間達到最低,這種規律與體內的內分泌激素分泌峰正好吻合,夜間休息,體內交感神經休息、迷走神經活躍,血壓較低。因此,一天中的血壓正常晝夜差在10%-20%。如果晝夜差值不到10%、大于20%或晝低夜高都是不好的,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
或許大部分患者有這樣的疑問:我們血壓高,即便到了160/100 mmHg也沒什么反應,為什么要治療高血壓呢?就像我們前面說的,高血壓或血壓曲線異常都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促發因素,而動脈粥樣硬化可以導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等致命疾病,所以高血壓一定要治療。
治療方式首先是非藥物治療,即治療性生活方式干預,包括:戒煙、限酒、限鹽、規律運動、減重等健康生活方式。通過這樣的控制,部分病人不需要服藥就可以把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還有一部分患者需要在此基礎上應用藥物治療,無論服用哪種藥物,一定要把血壓控制在目標值以下。
老年高血壓有其獨特的特點:
1.血壓以收縮壓增高為主,舒張壓不高甚至偏低,我們稱為單純收縮壓高的高血壓。
2.血壓曲線不正常:血壓波動大,一天中收縮壓峰值可達180 mmHg,低的時候低至110 mmHg甚至更低;一年中血壓也有波動,夏季血壓偏低,甚至需要停用抗高血壓的藥物,但應密切監測,隨季節變化要根據血壓隨時調整治療方案。
3.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由于身體調節功能差,體位變化后導致收縮壓差異達20 mmHg或者以上,這種變化稱為體位性低血壓。由于血壓變化快,可引起腦供血不足、頭暈甚至跌倒。
4.影響血壓的因素多:如失眠、活動后、服藥時間等都可造成血壓波動;因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前列腺增生等疾病而服用的藥物可使血壓下降;因關節痛、免疫性疾病或慢阻肺、腎性貧血等應用止痛藥物、糖皮質激素、促紅素等藥物可使血壓增高。因此,監測血壓很重要,必要時應到醫院進行咨詢,調整治療方案。
5.此外,還有白大衣性高血壓。特指到醫院測血壓就高,而自測血壓還不錯;還有白天血壓不高,晚上血壓增高,就是反杓型血壓曲線,這部分患者容易被漏診。因此,要更強調家庭自測血壓,并且做好記錄供醫生調藥參考。
無論是電子血壓計還是醫用血壓計,我們連續測量就發現幾次測血壓值都會不同,特別是有心律不齊的患者,正確的方法是要求靜坐休息至少15分鐘再測血壓,兩次測量要間隔5分鐘以保證血壓測量準確。測量姿勢也很重要,推薦端坐位,右側上臂血壓,上臂與心臟基本同高。推薦品牌電子血壓計,最好是測上臂的,定期更換電池,如果懷疑血壓計不準確,可在就診的時候帶來與醫用血壓計做對比。
說了這么多就想告訴大家,血壓有波動是正常的,血壓計相對是準確的。如果存在多種疾病、服藥較多,更要監測血壓的變化,盡量選用“一箭雙雕”的藥物,減少藥物應用種類,減少藥物相互作用,改善總體預后。
文/劉琦 (北京同仁醫院)
來源: 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