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下10度的情況下,女人突然感覺車里面有點熱,還不等男人說什么,女人卻來了這樣一句話:和我一起回家好嗎?男人想也沒想便答應了,隨后他便開車上路了。
在經過了10分鐘的路程后,男人到達了女人所說的目的地,結果卻看見了一件被燒毀的房屋。女人滿臉憂愁的看著房子,說已經再也回不了家了。這把男人搞蒙了,這棟房子看起來就不可能有人住過。當他回頭時卻發現女人不見了,男人便下車查找,他可不想煮熟的鴨子給飛了。
就在他到處找女人時,來到了房子前,結果卻把他給嚇了一跳,嚇得他連忙開車逃跑。就在他還精神未定時,卻發現了女人坐在后面,就把他給嚇了一跳,隨后便撞在了路邊的護欄上。就在他把車停下來時,更大的危機也隨之而來。
隨著第二天的到來,有人報警說橋上出現了車禍。當奧德彪他們趕到時,卻并沒有發現人。更讓他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車上沒有搏斗過的痕跡,沒有腳印,沒有指紋,車好像就憑空出現在這里一樣。
這樣的案件已經發生了好幾起了,但他們到現在都還沒有頭緒,他們卻不知這一切都是惡靈所為。
游戲幀數除了受硬件最大制約以外,一部分原因還得歸咎于軟件層面,游戲廠商結合硬件做優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最基礎的操作系統其實也會有一定的影響。由此硬核想到新的測試選題,這篇文章的核心內容就是——銳龍7 7800X3D和酷睿i9-14900K這兩顆被稱作為最強游戲U(請忽略KS,太貴了買不起),在最新版本的Windows 11和Windows 10的操作系統中各自游戲性能表現怎么樣?
簡單說說為什么在這個時間點測試這項目呢?英特爾至第12代酷睿以來就踏入革命性的異構新時代,距離至今已經過去兩年半時光,Windows 12預計今年下半年發布,目前主流的Windows 11和Windows 10對于英特爾的異構設計在游戲方面優化怎么樣了,同樣地,對于銳龍處理器這種傳統純大核的架構又如何?
先簡單過一下硬件,第一款處理器來自AMD的銳龍 7 7800X3D,它的主要賣點是在CCD上堆疊3D V-Cache來提升游戲性能,它擁有96MB的海量L3緩存,配上8個核心剛好合適的規格,專為發燒游戲而生確實是精準定位玩家了。
銳龍 7 7800X3D配備的主板來自技嘉的B650E AORUS ELITE X AX ICE冰雕X,事實上,對于銳龍 7 7800X3D來說,主板供電需求縮減到某些用料好的A620也是沒有問題,不過這款主板亮點在于絕對純白到底的高顏值、ATX版型帶來的擴展性以及更好的用料,另一方面,更高端的B650E也可以延長AM5插槽的使用期限。
第二款處理器就是英特爾的酷睿i9-14900K,它擁有8個性能核心+16個能效核達成32線程,并且全核睿頻時,可達到5.7GHz+4.4GHz的高頻組合,從紙面參數來看,它是兼顧了強大生產力和發燒游戲的王,當然什么都要最好,自然價格也不菲。
搭配酷睿i9-14900K的主板是技嘉的Z790 AORUS PRO X 冰雕X,屬于冰雕系列中定位最高,同樣它也擁有極致純白的高顏值外觀,供電用料、擴展性和超頻性能都是相當不錯,妥妥屬于六邊形戰士水準。至于用酷睿i9-14900K來搭配B760可行性如何,板子用料好的情況下也不是不行,只是要多一些降壓的操作以及對于U本身體質要求更高罷了。
顯卡方面,這次準備來自索泰的RTX 4090D TRINITY 月白,它在RTX 4090D屬于主流非公級別,卻擁有純白主題高顏值配色,而本身RTX 4090D的游戲性能已經屬于目前最強,用它來測試可最大程度消除來自顯卡方面的瓶頸。
CPU散熱器方面兩者搭配也是完全兩個級別,對于銳龍 7 7800X3D來說,實際上百元級風冷就可以把它壓制下來,不過既然主板選擇了更高端的B650E,那么散熱器也對應升級吧,選擇的是來自九州風神的阿薩辛4S白色版本,6mm規格x7根熱管+隱藏風扇+內存避讓設計是它作為高端風冷最大的亮點,并且外觀也是足夠簡潔。
而針對酷睿i9-14900K這種功耗大戶,至少得準備中高端以上的360水冷一體式散熱器,這里準備的是來自九州風神冰暴360黑色款,它最大的亮點在于搭載了2.8英寸高素質LCD屏幕,水泵方面采用第五代自研方案,在后面散熱環節中我們也能看到它的性能實力。
對于這次游戲測試,想給這兩款U來點不一樣的對比新體驗——那就是把各自內存性能優化一下,以便看看兩者在較高水平發揮時的性能差異。
AIDA64內存和緩存測試,左為銳龍 7 7800X3D+B650E冰雕X打開默認EXPO達成DDR5-6400C32 16GB*2,右為銳龍 7 7800X3D+B650E冰雕X在EXPO基礎上開啟D5黑科技
AIDA64內存和緩存測試,左為酷睿i9-14900K+Z790冰雕X打開默認XMP達成DDR5-7600C36 16GB*2,右為酷睿i9-14900K+Z790冰雕X在XMP基礎上開啟D5黑科技
銳龍 7 7800X3D由于加入了3D V-Cache的復雜設計,在內存延遲方面相比大眾銳龍7000型號略為增加,同樣,酷睿i9-14900K的內存延遲也會比同代酷睿i7和酷睿i5高一些,但是兩者其實沒有可比性,因為架構完全不一樣。
對于大部分玩家的使用習慣來說,打開XMP或者EXPO日常玩游戲就足夠了,目前御三家大多數主板均已支持內存一鍵優化功能,比如技嘉的High Bandwidth(高帶寬)和Low Latency(低延遲)這兩個技術,在XMP/EXPO基礎上打開還會有一定程度的性能加成,并且實測穩定性不錯,強烈建議大家試試。
銳龍 7 7800X3D+B650E冰雕X超頻至DDR5-6400C30 16GB*2優化小參,內存延遲降至60.7 ns
酷睿i9-14900K+Z790冰雕X超頻至DDR5-7600C34 16GB*2優化小參,內存延遲降至55.7 ns
對于進階玩家來說,完全可以手動把這倆U的內存性能優化到極致水平,這里硬核分別就為銳龍 7 7800X3D和酷睿i9-14900K做了一套相應的內存優化方案(屬于中等并沒有追求極致),使它們的內存延遲水平比默認XMP/EXPO再低8 ns左右,以下游戲項目都是在該內存超頻下測試的,均已經過測TestMem5 1usmus_V3烤機,具體小參優化可參考上圖。
銳龍7 7800X3D運行CINEBENCH R23十分鐘多核項目(使用九州風神阿薩辛4S),裸機平臺室溫25℃空調房,CPU二極管溫度為80℃,MOS溫度僅為36℃,表顯CPU Package功耗為93W,
酷睿i9-14900K運行CINEBENCH R23十分鐘多核項目(使用九州風神冰暴360),裸機平臺室溫25℃空調房,CPU Package溫度為96℃,MOS溫度為60℃,表顯CPU Package功耗為342W,需要注意的是,這是電壓優化后的結果,因為手上這顆體質會比大多數酷睿i9-14900K好
功耗和散熱方面,兩顆U就是天差地別,銳龍7 7800X3D只要開啟PBO技術就能安心使用,而酷睿i9-14900K想要全方位壓制,不僅需要散熱性能更好的360水冷,而且核心電壓得控制好,按照以上參考的表顯功耗來看,酷睿i9-14900K足足是銳龍7 7800X3D的3.6倍之多,而且溫度也差了16℃,并且對于酷睿i9-14900K來說,即便是相對總體較輕的游戲負載項目,更好的散熱器也是硬性條件,因為某些游戲對于CPU負載也挺高的。
CINEBENCH R23項目,銳龍7 7800X3D多核跑分為17994 pts,單核跑分為1795 pts
CINEBENCH R23項目,酷睿i9-14900K(解除功耗限制,優化電壓)多核跑分為41715 pts,單核跑分為2316 pts
當然,多核方面酷睿i9-14900K確實是旗艦頂級水平,是銳龍7 7800X3D的2.3倍生產力水平,很有趣,目前酷睿i9-14900K盒裝售價大致上也是銳龍7 7800X3D盒裝的兩倍左右,這能用物有所值來形容嗎?個人覺得確實沒毛病,畢竟酷睿i9 14900K是可以同時滿足兩種高需求的旗艦處理器,而銳龍7 7800X3D的生產力性能,多核性能大致等同于銳龍7 7700,應付主流級創作內容需求也足夠了。
CINEBENCH R23項目,酷睿i9-14900K(Intel Baseline Profile,自動電壓)多核跑分為39986 pts,單核跑分為2329 pts
不過市面上大多數酷睿i9-14900K的體質都很一般,降壓效果并不好,需要用到最新BIOS,里面帶有Intel Baseline Profile,針對PL1、PL2和最大電流都做了限制所以得以穩定,不過R23多核跑分就會降低4.3%性能,單核性能幾乎不變,能看到功耗被限制在253W了。
銳龍7 7800X3D+技嘉B650E冰雕X+索泰RTX 4090D TRINITY 月白+DDR5 6400C30 16GB*2平臺系統概要
酷睿i9-14900K+技嘉Z790冰雕X+索泰RTX 4090D TRINITY 月白+DDR5 7600C34 16GB*2平臺系統概要
兩套平臺分別對應兩套操作系統——Windows 11 23H2和Windows 10 22H2,系統都是全新原版安裝,且均更新截至2024年5月18日時的最新版本(可查看上方內部版本號),顯卡驅動統一使用NVIDIA GameReady 552.44 WHQL版本,Resizable BAR技術關閉(主要是忘記了- -),游戲測試全程也處于裸機平臺室溫25℃空調房環境。
來到重點的游戲測試部分,這次選取了12款不同類型、不同時間點上市的新舊游戲,其中6款屬于競技網游類(均是在線人數排行榜前列的游戲),另外6款則屬于3A單機類,《使命召喚20:現代戰爭III》和《Counter-Strike 2》屬于去年才上市的游戲項目,最遙遠的可追溯到13年上市的《DOTA 2》,測試分辨率只有1080P,因為該分辨率可以更加體現CPU之間的性能差別而不是顯卡,實際使用情況中,也不乏有少數玩家使用銳龍7 7800X3D/酷睿i9-14900K+RTX 4090+1080P高刷顯示器這種硬件搭配。
Windows 11 23H2最新版本,銳龍7 7800X3D VS 酷睿i9-14900K(解除功耗限制)平均幀率圖表
Windows 11 23H2最新版本,銳龍7 7800X3D VS 酷睿i9-14900K(解除功耗限制) 1%LOW幀率圖表
首先來看看最新的Windows 11,這個版本對于14代酷睿的硬件線程調度器應該是很到優化了,從結果來看,銳龍7 7800X3D從平均幀率上可以勝出8款游戲項目之多,最大領先幅度可達到10%以上,酷睿i9-14900K在某些3A單機上只領先5%左右,而在1%LOW幀率方面,酷睿i9-14900K表現不平,但銳龍7 7800X3D依然可以做到6款游戲不輸打平,當然競技網游類確實是它更擅長的項目,這是由它的3D V-Cache架構所決定的。
Windows 10 22H2最新版本,銳龍7 7800X3D VS 酷睿i9-14900K(解除功耗限制)平均幀率圖表
Windows 10 22H2最新版本,銳龍7 7800X3D VS 酷睿i9-14900K(解除功耗限制) 1%LOW幀率圖表
然后是Windows 10版本,對于異構設計的酷睿i9-14900K來說,最新版本的調度問題似乎是解決了,不少游戲出現幀率反超Windows 11的改善情況,不過也有一些個例,比如優化一向不太好的《絕地求生》,反映在Windows 10上就是1% LOW幀率極其不穩定,而銳龍7 7800X3D在這款游戲中就是完全相反過來。最新版本Windows 10玩游戲還是不錯的,而Windows 11針對某些游戲會有加成。
在Windows 10環境下部分游戲還出現了兩者幀率高低反轉的情況,比如在《全面戰爭:三國》中銳龍7 7800X3D在Windows 10中占優,Windows 11卻只能落敗,同樣,酷睿i9-14900K在《使命召喚20:現代戰爭III》Windows 10中占優,反過來就被錘。
從結果來看,Windows 10環境下,銳龍7 7800X3D在平均幀率方面依然可以勝出6款,打平1款,1% LOW幀率方面則是銳龍7 7800X3D占6款打平。 小結一下,無論是Windows 10還是Windows 11,銳龍7 7800X3D玩游戲的優勢還是明顯的,并且在英特爾傳統強項的1% LOW幀率也是能做到不輸,尤其是競技網游類,領先幅度明顯。
Windows 11 23H2最新版本,銳龍7 7800X3D VS 酷睿i9-14900K(Intel Baseline Profile)平均幀率圖表
Windows 11 23H2最新版本,銳龍7 7800X3D VS 酷睿i9-14900K(Intel Baseline Profile)平均幀率圖表
使用Intel Baseline Profile后,就Windows 11 23H2而言,無論是平均幀還是1% LOW幀數,酷睿i9-14900K都會受到一些影響,其中平均幀數影響最大的是《永劫無間》這款游戲,相比無限制時性能下滑8.7%,其次是《Counter-Strike 2》下滑1.8%。而1% LOW幀數的影響甚至比平均幀數更為明顯,《絕地求生》下滑幅度達到16%,為追求穩定性只能犧牲一些性能罷了。這種情況下對比的話,銳龍7 7800X3D在十二款游戲當中,平均幀率占優達到了九款之多,1% LOW幀數也比酷睿i9-14900K更穩定一些。
接著我們可以通過OSD監測的參考數據,分析一下兩款U在各游戲中的溫度和功耗表現,由于篇幅關系,這里只選取了其中6款。
《賽博朋克2077》銳龍7 7800X3D在Windows 11 23H2下,CPU溫度77℃,CPU功耗83W
《賽博朋克2077》銳龍7 7800X3D在Windows 10 22H2下,CPU溫度76℃,CPU功耗85W
《賽博朋克2077》酷睿i9-14900K在Windows 11 23H2下,CPU溫度67℃,CPU功耗186W
《賽博朋克2077》酷睿i9-14900K在Windows 10 22H2下,CPU溫度68℃,CPU功耗191W
《使命召喚20:現代戰爭III》銳龍7 7800X3D在Windows 11 23H2下,CPU溫度58℃,CPU功耗66W
《使命召喚20:現代戰爭III》銳龍7 7800X3D在Windows 10 22H2下,CPU溫度62℃,CPU功耗66W
《使命召喚20:現代戰爭III》》酷睿i9-14900K在Windows 11 23H2下,CPU溫度52℃,CPU功耗107W
《使命召喚20:現代戰爭III》》酷睿i9-14900K在Windows 10 22H2下,CPU溫度57℃,CPU功耗121W
《騎馬與砍殺2》銳龍7 7800X3D在Windows 11 23H2下,CPU溫度71℃,CPU功耗81W
《騎馬與砍殺2》銳龍7 7800X3D在Windows 10 22H2下,CPU溫度72℃,CPU功耗80W
《騎馬與砍殺2》酷睿i9-14900K在Windows 11 23H2下,CPU溫度60℃,CPU功耗174W
《騎馬與砍殺2》酷睿i9-14900K在Windows 10 22H2下,CPU溫度62℃,CPU功耗173W
《Counter-Strike 2》銳龍7 7800X3D在Windows 11 23H2下,CPU溫度68℃,CPU功耗69W
《Counter-Strike 2》銳龍7 7800X3D在Windows 10 22H2下,CPU溫度70℃,CPU功耗68W
《Counter-Strike 2》酷睿i9-14900K在Windows 11 23H2下,CPU溫度50℃,CPU功耗103W
《Counter-Strike 2》酷睿i9-14900K在Windows 10 22H2下,CPU溫度51℃,CPU功耗108W
《DOTA 2》銳龍7 7800X3D在Windows 11 23H2下,CPU溫度57℃,CPU功耗67W
《DOTA 2》銳龍7 7800X3D在Windows 10 22H2下,CPU溫度61℃,CPU功耗68W
《DOTA 2》酷睿i9-14900K在Windows 11 23H2下,CPU溫度51℃,CPU功耗117W
《DOTA 2》酷睿i9-14900K在Windows 10 22H2下,CPU溫度51℃,CPU功耗113W
《絕地求生》銳龍7 7800X3D在Windows 11 23H2下,CPU溫度69℃,CPU功耗72W
《絕地求生》銳龍7 7800X3D在Windows 10 22H2下,CPU溫度70℃,CPU功耗70W
《絕地求生》酷睿i9-14900K在Windows 11 23H2下,CPU溫度52℃,CPU功耗116W
《絕地求生》酷睿i9-14900K在Windows 10 22H2下,CPU溫度53℃,CPU功耗118W
首先需要聲明的是,本次測試酷睿i9-14900K是做了降壓操作,在游戲測試中部分項目看起來溫度會更低,銳龍7 7800X3D部分游戲溫度接近80℃,這是和睿頻機制有關系,它也不太需要更好的散熱器來支持。
而功耗方面就是實打實是銳龍7 7800X3D更低,運行游戲項目大多時也只有酷睿i9-14900K的一半,省電是必須的,不過對于頂級玩家來說,電源選擇就和CPU沒有多大關系了,畢竟RTX 4090D怎么得配1000W功率的電源更為穩妥。
本次測試的AMD平臺來自技嘉的B650E AORUS ELITE X AX ICE冰雕X主板,它的PCB和散熱裝甲均是純白配色打造,I/O裝甲處有碩大的AORUS LOGO加持,主板插槽擴展性相當不錯,配備三組均支持PCIe 4.0X4的M.2插槽,搭載了背部加固的PCIe 5.0X16顯卡插槽以及兩個PCIe 3x1速率的PCIeX16插槽。
B650E冰雕X供電用料挺不錯,采用12(CPU)+2(核顯)+2(輔助)相的豪華組合,CPU和核顯部分的Dr.MOS最大支持電流達到60A,配備8+4pin CPU供電接口,可輕松帶起銳龍9處理器無壓力。
B650E冰雕X采用四根DDR5內存插槽,細節之處的卡扣也做了白色處理,最大容量支持可高達192GB,官方標稱最高可超頻至DDR5 8000MHz,另外它可在BIOS中可一鍵開啟技嘉D5黑科技提升內存性能,實測銳龍 7 7800X3D開啟后可以降低6ns內存延遲左右。
B650E冰雕X的背部I/O接口,在一體式擋板上,從左往右分別是Q-Flash Plus按鈕、兩組SMA天線(采用Wi-Fi 6E RTL8852CE的方案)、四個USB 2.0接口(黑色)、一個HDMI接口、五個USB 3.2 GEN 1接口(藍色)、一個USB 3.2 GEN 2 Type-C接口、兩個USB 3.2 GEN 2 Type-A(紅色)、一個RJ-45網口以及三組音頻接口,提供的USB接口數量達到13個非常充足。
測試的英特爾平臺來自技嘉的Z790 AORUS PRO X 冰雕X主板,它也是采用高端純白主板的高顏值外觀,I/O裝甲上的AORUS LOGO是支持ARGB燈效的,主板的插槽和擴展性更是直接拉滿——擁有多達五組M.2插槽,其中一組還支持PCIe 5.0X4,并搭載一個同樣背板加固的PCIe 5.0X16插槽以及兩組PCIe 4.0/3.0x4速率的全長PCIe插槽。
供電方面,Z790冰雕X擁有18相CPU供電+1相核顯供電+2相輔助供電的豪華用料,CPU核心供電的MOS元件最大電流可支持至90A,并擁有8mm熱管加持、一體成型的散熱裝甲,在前面測試環節中,它很輕松就能搞定340W功耗的酷睿i9-14900K。
Z790冰雕X也采用了四根DDR5內存插槽,得益于主板8層PCB、背鉆孔技術、隔離內存布線等增強處理,使之作為四槽Z790主板,也能支持超頻至DDR5 8266MHz,當然它同樣也支持一鍵優化性能的D5黑科技。
Z790冰雕X的I/O接口部分,從左到右分別是2*USB 2.0(黑色)、2*SMA天線(Wi-Fi 7)、4*USB 3.2 GEN 1(藍色)、1*DP、1*HDMI、2*USB 3.2 GEN 2 Type A(紅色)、1*USB 3.2 GEN2x2 Type C、1*USB 3.2 GEN2 Type C、RJ45網口以及三組音頻接口(ALC1220驅動),總得來說,USB數量也達到了10組,設計側重點在于配置標準更多。
測試的旗艦顯卡來自索泰RTX 4090D TRINITY 月白,在RTX 4090D非公中定位是更實惠的純白旗艦顯卡,它采用了IceStorm 3.0散熱系統——由一個純白、優雅風格打造的導流罩,并標配三枚11cm超大盾鱗風扇。
在側面區域,能看到由“ZOTAC GAMING”圖案、線條和字樣組成的彩虹拱橋造型ARGB燈帶,和本身顯卡的純白、優雅風格相對應,側面還加入銀色混搭處理,使之整體看起來更有層次感。
RTX 4090D TRINITY 月白標配的12VHPWR供電接口,最大可支持600W,輕松滿足其425W的功耗需求。在供電接口旁邊分別BIOS按鈕和5V 3pin ARGB接頭,可方便玩家日常使用。
顯卡配備全覆蓋的金屬背板,并且在GPU核心部分加入額外的加固支架,根據官方說法背板和散熱器之間采用了多點分布式安裝方式,使其整體結構強度更好,讓PCB均勻受力,減少彎曲的情況出現,尾部區域則是十分常見的貫穿式出風設計。
RTX 4090D TRINITY 月白卡長度為355.55mm,內部采用了多達九根鍍鎳熱管,并結合了大面積覆蓋的散熱鰭片模組以及冰芯VC均熱板,所以在本次1080P游戲測試中,所有項目GPU核心溫度僅維持在50℃出頭,散熱性能很給力。
顯卡妥妥達到了3.5槽設計,視頻輸出方面采用Display 1.4aX3和HDMI 2.1X1的經典組合,可輸出4K 120HZ和8K 60HZ HDR的高質量畫面,多屏組起來更是無壓力。
CPU散熱部分,AMD平臺搭載的是九州風神阿薩辛4S,它擁有最為簡潔的風冷外觀設計——安裝后完全看不到風扇,支持在頂部支持全速和安靜兩種模式一鍵切換,全速時下方LOGO還能發光。如此簡潔的外觀,也帶來最好的內存全避讓——不遮擋燈光,完全兼容高馬甲內存。
移除散熱器的磁吸頂蓋后,就能看到散熱器中置的快拆結構140mm風扇,足夠高的風壓足以吹透塔體,供電線材方面出廠時也是預裝好,安裝時只要連接到CPU FAN接口就完成了。
阿薩辛4S搭載了7根6mm熱管,并配備了一個微凸的精雕純銅打造的底座,屬于高端風冷的標準配置,值得一提的是,散熱器還配備了一貫DM9高導熱性能的硅脂。
英特爾平臺則是采用九州風神冰暴360水冷進行壓制,整體采用純黑化的專屬設計,配備最新自研的第五代高性能水泵、升級型微水道和大尺寸紫銅底座。出廠時水管還配備兩個魔術扎帶,線材也給整理好了,這點給個贊!
冰暴360水冷最大的吸睛之處在于水冷頭上的這款2.8英寸1670萬色的LCD屏幕,分辨率高達640*480,屏幕還可以通過內置陀螺儀自動選擇,并支持DeepCool智能控制軟件,可支持情景、動感以及創新的記錄儀模式,不過目前還不支持自定義視頻播放,希望后期能加入吧。
冰暴360水冷配備了三枚FT12SE高性能黑化風扇,整體材質采用PBT打造,還選用了FDB軸承,使其工作壽命、噪聲都得以保證,風扇轉速最大達到2150RPM±10%,實測水冷可壓制表顯340W的酷睿i9-14900K在100℃以內,非常強大。
全文實測下來,銳龍7 7800X3D凸顯就是作為專注于發燒游戲CPU的性價比(包括整機其他配件價格),另一方面功耗、散熱表現也更出色,而酷睿i9 14900K主打是游戲、生產力全都要爭強,自然價格、功耗、散熱這些前置條件會有硬性要求,折騰起來更費心思一些。
它倆在最新版本的Windows 10和Windows 11操作系統中表現各有優勢,并不存在異構架構在Windows 10調度不利的情況(在文中甚至多款游戲超越Windows 10,畢竟也迭代多個版本補?。?,而Windows 11的優勢在于一些新游戲中。
當然,如果你追求的性價比游戲配置,銳龍7 7800X3D確實是首選,另外最近魔獸世界國服重開,7800X3D的大緩存對于這種網游優勢就很明顯了。如果生產力需求溢出了銳龍7 7800X3D的性能,在預算足的情況下也可選酷睿i9 14900K,不過得注意一下新BIOS,如果不使用Intel Baseline Profile可能會導致不穩定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