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 | 詠儀 與桐
編輯 | 石亞瓊
十年后再回看,2020年也會成為賽道里程碑式的一年:
疫情讓所有企業充分認識到數字化、線上化的必要性,企業服務賽道以數倍速度前進;
巨頭跑步入局,而最早一批企業服務公司已經走到成熟期乃至上市階段,與巨頭的競合不可避免;
初創公司迎來殘酷競爭,如何在這一年中抓住客戶、留住客戶成為最重要的命題;
除此之外,也有新星抓住不同的客戶群,在下沉市場中悄悄萌芽,為成為下一代企服獨角獸蓄力。
企業服務賽道的又一次洗牌期緩緩揭開帷幕。
2020年的企業服務賽道,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年初,宏觀經濟環境變幻莫測,疫情和國產替代成為企服賽道的最大變量。一方面是,不少企業主陷入經營困頓甚至破產,很多行業都進入了史上最艱難的一季度。圍繞這一群體提供服務的賽道當然也無法幸免,一季度的新經濟業態明顯承壓,賽道籠罩在較為悲觀的情緒之中。
另一面,如果說前幾年的云廠商、數據服務商們讓市場完成了最初的數字化教育,那么今年則是將業務和數字化之間的面紗徹底撕下——為了繼續活下去,線上化、快速推進數字化轉型是唯一出路,這反倒讓企業們擁抱了許多從前無暇顧及的技術趨勢,云計算、行業信息化等市場需求井噴,“All in 線上化”成為2020年的主題。
疫情放緩后,企業服務賽道也迎來快速發展的機會。全社會的“遠程辦公實驗”延續了整整一年,帶來云視頻、云辦公、云會議的巨量需求,云計算賽道隨之成為資本焦點,在云化逐步邁入深水區之時,“云原生”成為2020年火足一年的投資主題。
巨頭們也展開了一場To B之戰。各家巨頭攜自家產品——釘釘、企業微信、飛書等等快速布局,自疫情開始到今年,歷經整整一年的快速迭代和發展,To B生態的入口和生態戰爭初見端倪。
巨頭以外,企服初創公司在垂直賽道中各顯神通,最早一批企服創業公司逐步走向二級市場舞臺。頭部和明星初創受到資本熱捧,馬太效應加劇,腰部和萌芽期公司受到的壓力進一步加強。面對巨頭入場、狂奔、邊界不斷延展,如何行動、甚至是否繼續單獨行動成為頭部初創無法繞開的問題;腰部和萌芽期公司面臨的問題則是,如何在動蕩的年份保證增長和可觀收入?如何在已經殺紅了眼的賽道中切準需求,才能獲得資本和市場的青睞?
總體而言,企業服務賽道的故事還是穩健發展的。疫情和國際趨勢只能是催化劑,如果沒有前些年份在To B領域的產品積累,中國廠商們也無法承接這一波突如其來的機遇:前十年的云計算賽道積累讓云化初步完成,協同辦公廠商才能乘著今年遠程辦公的風口快速發展,云原生也是云生態初步建立之上的自然發展結果。
國產替代的邏輯也類似——今年CRM、數據庫廠商都已經走過前幾年的產品、客戶定位探索時期,產品逐步落地,且有服務大客戶的能力,才能在國際形勢尚不明朗的時候迎難而上,從國外廠商手中接過客戶。
如此種種,都讓今年企服賽道仍然維持近幾年的熱度,成為創投圈最受關注的賽道之一。
36氪梳理了2020年企業服務賽道的投融資趨勢。
據鯨準數據,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企業服務賽道融資事件數量約為1202次(包括上市及新三板公司融資),交易總金額約為1362.7億元。這一數據較2019年的1408.45億元有所回落,但考慮到當下的創投環境,企業服務賽道的表現已經相當不錯。
數據來源:鯨準
具體到細分賽道,據鯨準數據,云服務、數據服務、協同辦公&通訊、CRM&營銷、企業安全是今年企業服務的投資熱點。在融資輪次上,企業服務賽道融資的延續自2016年以來不斷向后期項目集中的趨勢,不少賽道更是出現多筆并購、戰略融資。另一方面,受宏觀環境和資本市場寒冬影響,B輪前項目進一步減少。
這也進一步體現出:經過前面幾年的發展,各個垂直賽道都已出現成長期以上的公司,企業服務賽道創業漸趨成熟。
經緯中國合伙人熊飛對36氪表示,2020年,中國企業服務創業已經從蠻荒逐漸走向成熟,很多公司跑出來了,模式得到了驗證。此外,中國企業服務市場的成熟度也和市場內公司的收入是正相關的。但相比于移動互聯網等領域,中國的企業服務仍然是個尚沒有蓋棺定論的賽道。增長,仍然是第一要務。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經緯投資的很多SaaS公司收入在幾千萬的量級。現在,收入過億的公司越來越多,而且仍然保持50-100%的高速增長。
2020年,一級市場依舊在資本寒冬中掙扎。不少投資人越來越看重產品落地和收入等硬性指標。而對于創業公司來說,非常多垂直賽道已經被頭部公司占領。但機會,仍會留給那些不斷尋求重大突破的企服人。
云服務賽道在2020年可以說是大放異彩,奠定了數字化、在線化能夠順利進行的基礎。IDC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0上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0上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達到84億美元,同比增長51%。其中IaaS市場同比增長57.1%,PaaS市場同比增長64.4%。
公有云早已是巨頭的游戲場,在經過2020年的狂奔后,寡頭效應更是明顯。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中國電信天翼云和AWS,五家公有云廠商市場份額總和達76.7%。除此以外,其他廠商積極求變、或是退出競爭,如百度智能云2020年便經歷了一次大架構調整,京東云、京東人工智能、京東物聯三個品牌澤整合為“京東智聯云”;而美團云、蘇寧云均于2020年關閉公有云業務。
私有云市場中,中小廠商競爭壓力加劇。此外,巨頭業務延展也帶來了行業投資和并購加速——2020年7月,字節完成了對容器服務商“才云科技”的收購,后者成為字跳企業級智能技術平臺“火山引擎”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阿里也領投了容器云廠商“諧云科技”,以及跟進公有云廠商“駐云科技”的C輪融資。
全社會“在線”一年,意味著巨量流量涌入各個領域,如辦公、教育、游戲、醫療等。要在短時間內承載這么多的流量并且保證應用順暢運行,云計算賽道自然成為投資熱點,而敏捷、快速的云原生技術成為了今年云計算領域的香餑餑。大洋彼岸的美國情況也是類似,基于云原生架構做數倉的Snowflake上市當日漲幅達130%,市值一度突破700億美元,成為軟件史上最大IPO。
36氪曾在新風向欄目中統計近兩年中云原生領域的融資情況:
來源:《大廠緊抓不放,創業者紛紛入局,「云原生」到底有什么魔力? | 36氪新風向》
在疫情結束后,數字化轉型再上一個臺階的2021年,可以預見的是,盡管巨頭把持公有云市場,但許多領域的云原生應用爆發還亟需底層架構的普及和優化,云原生百花齊放的趨勢將繼續發展。博云CEO花磊告訴36氪,隨著云原生服務部署形態趨于多元化,多云/混合云架構成為企業最優的云戰略。多云管理進入深水區,逐步靠近客戶核心使用場景,大有統一數據中心所有能力的趨勢。然而,不同規模的企業對多云管理的具體需求是不同的,企業基于行業屬性和使用場景,對多云管理平臺提出了更高的差異化需求。
行業云則是下一個戰場。比如在金融、政務等較早上云的領域,行業專有云的需求也在快速上升,甚至超過了云計算市場整體的增速——2020上半年中國金融云市場規模達到19.1億美元,同比增長37.5%。
毫無疑問,疫情拯救了曾經不被看好的協作辦公賽道,將其送上了2020年最大的風口。年初,遠程辦公學習帶來的巨量需求讓巨頭們劍指To B,阿里釘釘、騰訊企業微信、華為WeLink、字跳飛書一度被稱為“在線辦公四小龍”。
除了作為企業流量入口的協同辦公外,疫情也利好該領域上下游服務商——比如2019年的Zoom,以及近期宣布即將要登陸美股的容聯云通訊。Zoom以極致單品戰略取勝,自2019年6月上市后,股價一路大漲,2020年內漲幅超500%,連續三個季度大幅盈利和營收爆發增長。根據Zoom今年披露的業績來看,Q1-Q3季度營收分別為3.28億美元、6.64億美元、7.77億美元。而容聯云通訊作為國內最大的音視頻PaaS服務商,在今年年初也遞交了招股書。成立之初總被拿來跟美國云通訊廠商Twilio的容聯,當下也走出了和美國廠商截然不同的路線。
而另一面,巨頭快馬加鞭入局移動辦公領域,各家都在試圖補齊自己的短板,也帶來了行業洗牌加速。繼Teambition于2018年4月被阿里收購、與阿里云、釘釘等產品進行整合后,研發管理工具ONES在今年也宣布收購協作工具Tower。在未來,這樣的并購將會越來越多。
但是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新冠疫苗研制加速的前提下,無論國內外,在線辦公、協同領域都需要考慮——經過2020年一年的成長紅利期后,該如何面對增速放緩后用戶的留存、運營問題。
2020年的數據服務領域,不管是從頂層設計還是投融資層面,都明確傳遞著一個信息:大數據行業是影響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
2020年4月9日,中央第一份關于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文件《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正式發布,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首次正式出現在官方文件中,另外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民法典的亮相又讓大數據賽道獲得新一輪關注。
近幾年,我國大數據行業先是乘著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飛速發展而崛起,此后逐步走向產品化和產業化。發展數年到現在,行業已經出現了多個細分方向,新興數據應用方向此起彼伏。
受外界因素影響,2020年疫情期間對大數據的應用以及國產替代趨勢的興起,都在倒逼行業以更快的速度前進,對大數據行業的激烈討論也隨之而來——如何部署一體化平臺以支撐社會正常運轉?企業和個人的數據安全如何保障?如何應對疫情后線上化趨勢的深化?
從下往上看,最底層的數據服務受益于5G、云計算技術普及、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提供包括數據軟硬件服務在內的IDC行業投融資火熱。中國最大的第三方中立數據中心運營商「萬國數據」在2020年回歸港交所上市,即沖擊千億市值。作為港交所IDC第一股,萬國數據回國上市并市值飛漲,意味著市場對新基建等一系列政策落地抱有強烈信心,而云計算市場未來廣闊的發展前景也成為數據行業堅實的發展底座。
數據庫是受國產替代趨勢影響較大的賽道之一,包括圖數據、開源數據庫、軟件定義存儲等又迎來了一波機遇。開源數據庫中的PingCap在2020年獲得D輪2.7億美元融資,刷新了全球數據庫融資歷史;軟件定義存儲賽道則有XSKY星辰天合獲得3.2億元D輪融資,MemBlaze憶恒創源獲2億元D輪融資,以及杉巖數據獲1.5億元B+輪融資。
一些前沿方向也受市場和政策需求推動快速萌芽——如隱私計算就在反壟斷、隱私保護的呼聲中飛速成長,BAT大廠、成熟的大數據公司以及初創公司接連入局,36氪在去年也有系列報道。過去數年中,中臺、數據治理等方向也是一體化平臺切入的典型角度,2020年滴普科技、數瀾科技、數列科技等廠商都獲得了新融資,客戶采購數字化轉型方案的意愿日漸強烈。
2020年年初疫情爆發,對于所有企業來說,第一個信念應該是:活下去。
線下展業受阻是最明顯的變量,這讓許多企業不得不將業務搬到線上,而“開源”和“節流”兩個方向中,開源又是老板們最喜歡的方向。因此,作為“送水人”的一批企業服務初創公司,如品牌營銷、小程序/H5廠商、私域流量運營等公司成為企業渡過寒冬不可缺少的幫手。
二級市場是風向標,一些先行者在疫情需求的加持下,發展勢如破竹:微盟集團2020年股價漲幅也超過2.5倍;去年上市的明源云,以地產ERP起家,再拓展到SaaS業務,作為地產數字化龍頭第一股,開盤暴漲56.36%,去年12月總市值一度突破1000億港元。
從大營銷賽道來看,流量紅利消逝,企業們紛紛關注存量客戶的運營,這也讓ERP、CRM和廣告營銷SaaS賽道在今年備受關注。據鯨準數據,今年包括紛享銷客、泛微網絡、小鵝通等廠商分別獲得新融資;更早期的項目中,如探跡、火眼云、ConvertLab等公司也成為機構追逐的對象。
“中國SaaS行業將從孤立走向生態,平臺化、生態化、數字化將成為大勢所趨。”紛享銷客CEO羅旭對36氪表示,“從當前視角來看,垂直的SaaS廠商在做深自己的賽道,各巨頭不斷在大平臺、搞生態,逐步擴大自己的版圖,但只要各方認清自己的邊界,秉承著開放合作的態度,互聯互通、優勢互補,行業內的廠商基本都能在細分市場中找到不錯的合作伙伴。”
企微生態則是2020年的重大變量。企業微信和微信于2019年底正式互通,被普遍視為又一次平臺級別的淘金機會,這也為資本市場帶來了想象空間。2020年,基于企業微信生態的初創公司是創投圈的香餑餑。對于較早創立的CRM、OA等企服廠商,做企微生態也是今年的標配動作。
據36氪不完全統計,今年有十余家基于企業微信做產品和服務的公司獲得了投資機構的青睞。其中,SCRM賽道是資金的主要流向,辦公OA也吸引了一部分資金。投資輪次集中在天使玩家和A輪,此外也有戰略投資者入場。
在今年,行業化則將成為企微生態玩家的又一個決勝點。
來源:《和個人微信正式互通一年,如何掘金企業微信藍海?| 年度行業研究》
2020年的巨頭To B戰場,廝殺一如往年。
今年的變化在于,除了以往的tob巨頭,騰訊阿里華為京東,還新加入了字節跳動,這個原本在C端混得風生水起的App工廠,開始在企業服務領域“瘋狂輸出”。
巨頭參與企業服務的方式不外乎這兩種:投資、自己下場。而隨著賽事的白熱化,這二者的界限也在逐漸模糊。
先看投資。以2018年930變革為分水嶺,騰訊的to B投資布局逐年發力。據IT桔子數據,騰訊2020年全年在企業服務領域的投資為29起,而2019年為20起,2018年為17起,逐年攀升的投資數量凸顯出騰訊對中國企業服務市場的重視。
騰訊在領域的投資節奏不僅加快了,而且步伐還更大了,逐漸駛向深水區。在所有的29起投資事件中,除了一起天使輪,其余的都是中后期成熟項目,也有IPO上市后的項目。
相比騰訊在企業服務投資上的高歌猛進,阿里則很佛系,共出手4次,分別是C+輪的駐云CloudCare、D輪的小滿科技、戰投的時代凌宇、B輪的諧云科技,同2019年的5次相差無幾。
單從融資數量來看,騰訊已經是阿里的7倍了。因為數量上差異巨大,在賽道方面不足以做比較。
阿里更多的從業務戰略協同方面找投資標的,今年的這四家依次來自公有云架構、跨境電商、智慧城市、容器云賽道,都是阿里本就躬身入局的領域。
騰訊投資幾乎涵蓋了企業服務的各個細分領域,包括云服務、行業信息化、營銷、企業IT服務、辦公OA、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網絡安全等等。雖然這些領域騰訊自身業務也都有所涉及,但騰訊并不會對項目本身的運營過多干預。
值得一提的是,兩大巨頭投資企業服務項目中,公布數額中金額最大的項目(部分項目未公布數額,比如小滿科技、Instrumental等)是震坤行,其E輪3.15億美元的資方中,同時出現了騰訊、阿里的身影——馬云創辦的云鋒基金領投,老股東騰訊也參與了跟投。這或許反映了一個趨勢——好的項目擁有足夠多底氣,不需要再做騰訊阿里的單選題了。這對于在壟斷陰影下多年的創投市場,是個好消息。
今年另一趨勢也在創業圈和投資圈逐漸明朗——阿里的投資更強勢,騰訊的投資更開放。阿里更像嚴厲的母親,對于孩子的掌控欲很強,這樣的孩子往往會在班上名列前茅;騰訊像忙碌且子女很多的爸爸,對孩子不怎么見面不怎么管,態度也比較溫和。
36氪從多位創業者處了解到,阿里投資后,會對項目管控更多,企業自主性變小;好處是阿里的系統可以跟項目打通,項目可以從阿里那邊獲得更多客戶、技術支持、管理支持等。而騰訊在投資后,不會對企業管理等進行過多干預,但會給項目提供內部交流會、介紹客戶。
另外,字節跳動也開始試水投資企業服務賽道,并購了才云和技術分享社區稀土掘金,以及戰略投資了軟件開發商風暴之心。總體來看,字節在企業服務領域的投資風格偏保守,投資目的多為“服務自己”。但在2021年開始,字節跳動財務投資了數據中臺廠商奇點云,并且是在B輪,這可能釋放出一個信號,字節或許會在2021年通過投資的方式在企業服務領域開疆擴土。
再來看巨頭親自下場企業服務賽道短兵相接的盛況。
廝殺主要集中在協同辦公領域。阿里-釘釘2014,騰訊-企業微信2016、騰訊會議2019,字節跳動-飛書2019,華為-WeLink2019,各自在2019年底蓄勢待發,但疫情讓原本計劃逐步攻破的各大廠迅速投入戰爭。
來源:智東西
在一年的廝殺過后,戰況如下:
企業微信在12月23日年度發布會上亮出“用戶四億”、“企業和組織550萬”的成績,2020年12月19日騰訊會議負責人吳祖榕表示,騰訊會議成立時的目標只是2020年底DAU可以達到5萬,而僅僅2個月后由于疫情騰訊會議就達到1000萬的DAU,現在用戶數已經破億。
“老炮”釘釘,早在2020年5月就亮出了“用戶超三億”、“單日在線會議超過1億人次”的數據。阿里在9月在集團戰略層面對釘釘大升級,阿里云總裁張建鋒稱,要基于“云釘一體”將釘釘打造成“Windows”一樣的系統,這反映出釘釘在阿里內部的地位越來越高。
新秀“飛書”從2020年2月24日開始,向所有人免費開放,但目前飛書的DAU并為向外公布,接近“飛書”的人士告訴36氪,“叫好不叫座”是飛書目前的情況。飛書的不同之處在于,更側重信息流而非項目流。
華為WeLink除了在2019年發布之初公布了一組數據——WeLink全球華為用戶已達19.5萬,日活率99.8%——之外,再沒有公布相關用戶數據。據此前披露的信息,WeLink的用戶畫像是政企客戶而非中小企業。
另外,今年金山文檔、百度如流也在協同辦公市場分得了蛋糕。
(從左至右依次為企業微信、釘釘、飛書、華為Welink的應用界面)
功能對比,來源:智東西
當然,作為巨頭里的企業溝通平臺,尤其企業微信、釘釘這種DAU過億的平臺,還會存在生態之間的競爭。
這個生態值得是共同服務用戶的廠商。雖然對于做企業服務的SaaS廠商來說,可以同時基于企業微信、釘釘、飛書等平臺進行開發,各巨頭明面上也說著開放API接口給SaaS廠商,但實際上這往往是個單選題。
親自下場神仙打架的領域,不止辦公。
還有云計算。2020年開始掀起“新基建”建設高潮時,云計算行業便被認為將得到最大利好。
百度騰訊阿里作為國內互聯網頭部企業,雖然不同企業在云計算前期的態度各有不同(典型為騰訊和百度,上馬云計算要晚于阿里),在2020年之前,這三家企業在云計算總份額是不斷增加的,行業聚集度較為明顯,但其后,BAT陣營的總市場份額開始下滑,三家企業的份額都在往下掉。
雖然這三家公司的云計算收入都在創各自的歷史新高,這塊云計算的蛋糕也越來越大,但分食蛋糕的人明顯多了,那就是華為云。2020年,華為云在國內云計算市場份額由Q1的14.1%上升到Q3的16.2%,并在Q2正式超過了騰訊云,正式躋身云計算第二把交椅。
數據來源:Canalys
當然,云計算近年來涌入了越來越多的新鮮血液,比如青云、UCloud等。這或許會給原本由巨頭牢牢把控的格局來帶來新的變化。
總結來看:
總結來看:
阿里在企業服務的特點是武器全、很強勢,SaaS、云計算、平臺等能力一樣不少,對投資的企業更注重業務上的相輔相成。
騰訊的特點是長板長、較佛系,微信和企業微信對B端有巨大價值,投資風格相比阿里更像一家財務投資機構。
字節的特點是入局晚、名聲好,雖然目前在企業服務這塊發展并不出色,但以飛書為主的產品使用體感不錯。
華為的特點是大客戶、重基礎,華為在企業服務領域更注重服務政府和大型企業,并且多輸出底層能力。
百度的特點是強AI、弱應用,雖然底層AI能力先進,但在應用層并不出彩。
如今的巨頭們,早已不能僅用“互聯網”這個前綴了。
對于云計算中小廠商而言,未來三五年內的競爭會日趨激烈,畢竟巨頭們的競爭已從IaaS層延展到了SaaS層,商業落地壓力也不小。去年年初上市的UCloud即在招股書的風險部分明確表示:“由于頭部云計算廠商為拓展市場份額進行競爭性降價,以及單位資源采購價格下降、規模效應攤薄平均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云計算產品降價已成為行業內常態化的趨勢。”在未來,中小云廠商或許只有在細分市場深耕,走小而美路線,才能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在2019年前,企服公司只有有贊、微盟、光云科技、極光大數據等為數不多的廠商成功上市。
從2010年企服領域逐步萌芽到現在,已經走過了十年時間,2020年可謂是企服領域IPO的豐收年——據IT桔子數據,2020年中國企業服務市場出現了接近40起IPO事件;天眼查中的在國內的企業服務功能IPO為64起。具體數字因為統計口徑不同而有出入,但可以肯定的是:IPO已經成為很多企服廠商的目標。
2020年上市的企業中,云服務領域中包括云計算服務提供商金山云、云計算服務平臺優刻得(UCloud)等企業完成IPO;數據服務領域中,空天大數據系統與服務的提供商中科星圖、政務互聯網大數據服務提供商開普云等也成功上市;企業級網絡安全廠商奇安信也于7月上市;市值超千億的中國IDC廠商萬國數據也于11月回港上市。
企業逐步成熟、投資人退出訴求、科創板等資本市場利好,企服公司將在未來2-3年迎來上市潮。
“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后,收入在兩億左右的企業服務公司,在這2~3年內都有機會沖擊二級市場。”紛享銷客CEO羅旭認為這可能會帶來企服賽道的資本春天。“我們也拿著科創版的那5套上市標準也都套過自己,我們也滿足好幾套。”融云董事長汪鋮告訴36氪。
“兩年內上市,科創板或者創業板,是我們的目標之一。”鯨準CEO也對沖擊二級市場充滿信心。
并購或將成為企服賽道的好出路,行業整合加速。
這里的并購,不僅是以BAT為首的巨頭收并購小廠,還包括創業公司和創業公司之間的收并購。
這一趨勢在2020年就已有苗頭:
IT桔子顯示,2020年企業服務領域共發生了64起并購,而這一數字在2019年僅為45。
安永2020年5月18日發布《全球資本信心晴雨表》,超過60%的受訪者預測未來一年全球和中國的并購交易都將增加,有57%的中國受訪者預計他們公司將在未來一年之內開展并購活動。
字節跳動并購了容器云廠商才云和開發者社區稀土掘金;百度在今年6月并購手機應用虛擬化平臺“紅手指”;360在今年4~6月三個月時間里,收購企業文件存儲管理與協作產品億方云和企業級工作門戶織語CCwork;京東工業品與工品匯完成合并,合并后在業務規模和估值上都成為工業品交易平臺的No.1。
巨頭的動機是通過收并購來擴充某一類業務或者補足短板。而對于創業公司來說,往往是某細分賽道的頭部玩家想要通過并購整合產業鏈上下游,或者進入新的市場:家居SaaS獨角獸酷家樂全資收購建筑地產設計平臺Modelo;勞動力管理云服商蓋雅工場宣布收購藍燈人力;企業級研發管理工具“ONES”宣布完成對協作工具“Tower”的收購。
買方更愿意買,賣方也更愿意賣,投資人也愿意撮合。
由于經濟周期以及資本市場緊縮,企業本身面臨增長難、融資難困境,這一年的疫情更是雪上加霜。在市場下行時,由于業績不達預期而導致的矛盾集中爆發也比比皆是,并購在這時成為了資本方和創業者的救命稻草。
而在疫情尚未穩定,企業增長出現兩極分化態勢的2021年,并購趨勢可能會更加明顯。
下沉市場原本是To C的詞匯,用來形容三四線城市、收入較低的非白領人群。套用到To B,可以用來形容:長尾企業、非公司型組織、小型企業、數字化程度低的企業。
這一趨勢的宏觀背景是,隨著服務大型企業、高凈值人群的企業服務產品和解決方案逐漸增多,對于企服廠商來說,增量市場已經不多,需要在新的領域開疆擴土,對于下沉客戶來說,市場教育已經逐漸滲透到了他們,但這類企業客戶卻缺失技術能力。
而下稱市場的興盛與否,可以通過“無代碼/零代碼”相關產品來判斷。無代碼/零代碼工具,是通過自建模板或者使用平臺已有模板的形式,搭建企業/組織需要的協同、管理模板。這類工具的使用體感類似抖音的剪輯模板,用戶可以選擇拖拽創新自己的流程,也可以直接使用已有模板。這對于企業用戶來說,使用門檻大大降低,幾乎是為下沉市場量身定制的。
2020年,僅36氪平臺就報道了13起發生在無代碼/零代碼領域的融資新聞;2021年1月14日和15日,阿里釘釘和騰訊云開發分別發布了新的低代碼開發工具,同樣可以通過拖拽等形式實現創建流程。
以無代碼/零代碼為代表的下沉市場企業服務,或許在2021年將繼續獲得資本的關注。
站在2020年與2021年的交接處,總結其規律并不復雜:
疫情是2020年的最大變量,導致企業都在All in 線上;
巨頭在企服市場的戰爭更加激烈;
企服創業公司兩極分化,洗牌加劇——在企服市場尚處于成長期,憑著概念就可以一輪輪融資的時候已然過去;頭部企服公司在2021年會面臨如何擴大營收規模的問題,尤其是輪次靠后的公司。
國內企業服務自從2014年開始“火熱”后,經歷六年時光后已經逐漸變得成熟。但成立于2014年左右和之前的成熟企服公司目前面臨的新問題是,在營收過億后,往往會陷入增長瓶頸,無法保持快速增長的腳步。
原因并不復雜,我們可以通過分析企服巨頭Salesforce來找到答案。Salesforce早年的客戶也多是中小企業,好處是可以規模化復制、打造邊際成本低的標準化產品,但是瓶頸也會在幾年后顯現——無法擴大營收規模。后來Salesforce通過發展aPaaS技術+構建SaaS生態,逐漸具備了服務大型客戶的能力,繼而走出瓶頸。
中國企服廠商可以借鑒的是,可以通過以下幾點擴大營收規模:提升同時服務大小客戶的能力、建立生態、尋找第二曲線。
來源:艾瑞咨詢
來源:艾瑞咨詢
巨頭、上市公司會成為企業賽道的常量,服務巨頭生態或有新機會。
中國由于先經歷To C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在巨大的流量紅利下,已經形成了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等巨無霸,巨無霸本身就是一個足以養活數以萬計企服廠商的生態。
比如,在小程序生態內“小程序從業者”有536萬,在微信生態里活躍的第三方服務商也已超過4萬家(截至2020年10月);企業微信中的合作伙伴數量為8萬(截至2020年12月);IT桔子數據顯示,僅短視頻營銷這一細分賽道,就有140家注冊公司。
巨頭吃肉,小廠喝湯,共建生態,正在成為一種業內共識。
在2015年,企業服務賽道已經迎接了一次大水漫灌,但彼時魚苗尚小,即使奮力生長終究還不夠成熟。如今不同了,在經濟結構轉型迫在眉睫、產業互聯網發展加速、行業數字化意識提升、國產軟件足以替代海外產品的當下,2020年因疫情帶來的變化不一定會全部延續下去,如企業發展的兩極分化、洗牌加速,可能會在經濟秩序重新回到正軌后就消失。但是,線上化、數字化的加速和催化會是長期的——資本和巨頭對企服領域的加碼,會讓整個行業迎來水大魚大的時代。
(感謝銷售易、紛享銷客、多準數據、三塊神鐵、店匠、富通天下、完美郵箱、博云對本篇文章的支持和幫助)
《星空》游戲圖文全攻略,starfield全內容攻略,全劇情流程全支線任務攻略(含“劇情/結局”“支線/活動”“系統教程”“玩法技巧/收集要素”)。《星空》(Starfield)是由Bethesda開發的角色扮演游戲。游戲背景設定在茫茫宇宙,玩家可以自由創建和培養角色,踏上史詩般的旅程,發掘人類文明的終極奧秘。故事發生在2330年,你將作為一名名不見經傳的星際礦工,加入群星組織(一個在星系中尋找稀有神器的太空探險者群組),開啟冒險探索之旅。游戲世界宏大,分支內容豐富,自由度極高。
---介紹/配置/按鍵---
中文名:星空
原版名稱:Starfield
游戲類型:角色扮演
游戲平臺:PC/Xbox Series X|S
所屬系列:Starfield
開發商:Bethesda Game Studios
發行公司:Bethesda Softworks
發行日期:2023年9月6日
最低配置
操作系統: Windows 10 version 21H1 (10.0.19043)
處理器: AMD Ryzen 5 2600X, Intel Core i7-6800K
內存: 16 GB RAM
顯卡: AMD Radeon RX 5700, NVIDIA GeForce 1070 Ti
DirectX 版本: 12
存儲空間: 需要 125 GB 可用空間
附注事項: 需要SSD(固態硬盤)
推薦配置
操作系統: Windows 10/11 with updates
處理器: AMD Ryzen 5 3600X, Intel i5-10600K
內存: 16 GB RAM
顯卡: AMD Radeon RX 6800 XT,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DirectX 版本: 12
網絡: 寬帶互聯網連接
快捷鍵
游戲快捷鍵非常多,不過多數鍵位都是rpg常規鍵位,大家在鍵位綁定選項里可以細致查看,這里筆者主要提取幾個重要按鍵進行說明——
F:掃描,長按開啟電筒。
Tab:返回,星圖界面長按可以直接關閉星圖而不是一層層遞進。
F5/F9:快速存取。
P/I/L/M/K:技能/物品/任務/地圖/能力,記住這幾個鍵就不用每次都從主菜單進入分選項了。
Alt:飛船界面下按住后可以方向鍵切換子系統并增減能量。
鼠標滾輪/中鍵:可以切換1、3人稱視角。
《星空》攻略指南,從入門到精通系統詳解教程。《星空》游戲指南,starfield全教程百科攻略。《星空》(Starfield)是由Bethesda開發的角色扮演游戲。游戲背景設定在茫茫宇宙,玩家可以自由創建和培養角色,踏上史詩般的旅程,發掘人類文明的終極奧秘。故事發生在2330年,你將作為一名名不見經傳的星際礦工,加入群星組織(一個在星系中尋找稀有神器的太空探險者群組),開啟冒險探索之旅。游戲世界宏大,分支內容豐富,自由度極高。
《星空》游戲開鎖教程,星空如何開鎖。《星空》撬鎖方法,starfield撬鎖器使用心得。《星空》(Starfield)是由Bethesda開發的角色扮演游戲。游戲背景設定在茫茫宇宙,玩家可以自由創建和培養角色,踏上史詩般的旅程,發掘人類文明的終極奧秘。故事發生在2330年,你將作為一名名不見經傳的星際礦工,加入群星組織(一個在星系中尋找稀有神器的太空探險者群組),開啟冒險探索之旅。游戲世界宏大,分支內容豐富,自由度極高。
①綜述
開鎖時,左側(藍框內)會有數層大圓環(鎖頭),每個大圓環上都隨機出現缺口,我們可以稱其為鎖孔。
右側(紅框內)會有數個小圓環,我們可以稱之為鑰匙,每把鑰匙上也會有數量不同的插頭,我們可以稱其為鎖齒。
簡單來說就是把右側的插頭插到左側的缺口中(鎖齒插到鎖孔中),將鎖頭圓環補齊(填補成完成的環)就能開鎖。
右側鑰匙點到哪個,左側就顯示哪個的鎖齒,你可以看到匹配情況。
比如圖例中筆者點擊了右側第3把鑰匙,可以看到其兩個鎖齒可以填補到左側鎖頭的鎖孔上。
鼠標滾輪或者q/e/a/d按鍵來旋轉鑰匙,讓鎖齒和鎖孔吻合。
如果你覺得匹配的可以了,再次點擊右側鑰匙中心的白點,插頭就會插到鎖頭上。
一旦你第一次點擊了鑰匙,就會消耗掉一個撬鎖器。
你可以繼續將剩下的鎖齒一一插入鎖孔,將圓環補齊。
后續的操作不會消耗撬鎖器。
如果你出錯了,可以按R重置鎖環重新再嘗試,不過消耗掉的撬鎖器是不會返還的。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當一把鑰匙上的所有插頭都能夠放到鎖頭的鎖孔中時,該鑰匙才能被點擊插入鎖頭中。
例如圖中,有一個鎖齒沒有能夠匹配的鎖孔,所以這把鑰匙也沒法點擊插入鎖頭。
多層鎖環的情況下,外層填滿后就會消失,繼續填補內層的鎖環。
全部鎖環填補好就能開鎖了。
②匹配鎖孔
你可以依次點擊右側的鑰匙,旋轉鎖齒看看能否匹配到鎖孔中。
此時就要規劃一下,讓每層鎖孔都有鎖齒去填補。
難度越高,鎖環、鑰匙就越多,需要匹配的信息量就越大。
最好的方法自然是先旋轉匹配好,想清楚內外層的關系后,一一點擊插入,最后解鎖。
如果沒有完全匹配好,一邊試一邊插,也許后面就不能對應了,此時只能按R重來,損失撬鎖器。
不過,撬鎖前先存檔也行,不滿意就讀檔,不過每次開鎖面對的鎖孔鎖齒都是隨機的。
③例子
步驟1
步驟2
步驟3
步驟4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