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電腦升級后留下了一堆硬件,居然湊出一臺電腦還有多的,干脆就裝了臺低配電腦瞎折騰玩兒。繼續裝win10也沒什么意義,裝黑蘋果配置還是略低了點,干脆裝了沒體驗過的Chrome OS來玩玩,畢竟這個系統對硬件要求超級低。
硬件基本都是主力電腦升級后換下的配件,主板是技嘉B150n鳳凰板,算是黑蘋果的好選擇,CPU是原先HTPC上換下的奔騰G4500,風扇也是原裝的。
主力機換上16G*4之后,這對8G*2的芝奇內存就閑下來了,對瞎搞著玩兒的低配機來說略顯奢侈。
主力機換了1.92T的PM983后,原先的intel DC S3700 400G、HP EX920 1T被替換了下來,還有條WD黑盤512G是從筆記本里拆出來的,打算把1T的EX920裝筆記本里去,黑盤裝這個瞎折騰的機器上用。
機箱是這次唯一新采購的,酷冷至尊的H100 ITX機箱,這是我見過散熱最強的ITX機箱,完全能滿足我下一臺小鋼炮的需求,不過買了也別閑著,先用上試試再說。
H100是個小胖墩型的機箱,跟9.7寸iPad放在一起可以大概預估它的尺寸。最夸張的地方在于它標配了200mm巨型風扇,可以提供足夠大的風量和足夠小的噪音,跟普遍比較封閉的ITX機箱有著明顯差異。
機箱的大概結構,前蓋可以免工具直接拆卸,里面是200mm的ARGB光污染風扇,可以搭配12/14/20cm的水冷排使用。放在機箱前的那塊鋼板是安裝在側板內側的,上面可以安裝2塊2.5寸硬盤,機箱底部則可以安裝2塊2.5寸或2.5和3.5寸硬盤各一塊。顯卡可支持到210mm的長度。
電源是主力機里換下的酷冷至尊V550 GOLD電源,這個配置完全用不到這么大的功率,但我這機箱是為小鋼炮準備的,而且現成電源也沒道理不用,所以就先裝上了。
這塊技嘉B150n主板的M.2接口在主板背部,以至于散熱片都不大好裝了。
H100機箱對ITX主板來說還是比較寬敞,實測應該可以塞的下220*220尺寸的主板,所以一些尺寸偏小的MATX主板也能安裝,比如華擎H310CM-DVS這種。
具體裝機過程就不多說了,我這只是臨時使用,所以就把過長電源線塞到了硬盤位置,如果安裝硬盤多的話,扎起來放到電源尾部也不會妨礙風道。
從正面也可以看到,風道完全沒有受阻,可以一眼看透機箱。
機箱還附送了光效控制器,不支持ARGB的主板就通過它實現光污染的控制,設計比較感人的地方在于除了控制器上的按鈕,它還預留了開關線接口,我把機箱不常用的reset線接到了這里,這樣就能直接在面板上切換光效了。
最終成品,一堆過時硬件不影響小鋼炮的強悍外觀,奶兇奶兇的感覺。
機箱的前置接口都在面板前部的斜坡上,機箱頂部也是散熱的網面,散熱口后面那條槽則是暗藏的提手,對小機箱來說移動概率比較大,多個提手方便多了。
機箱后部,電源稍微凸出來一點看著有點不順眼,不過考慮各種接線的大插頭凸出在那里,其實對實際擺放并沒有什么影響。
實際上我們沒法在自己的電腦上安裝Chrome OS,只能安裝Chromium OS,也就是Chrome OS的開放原始碼開發版本。只有Chromebook和Chromebox上預裝的系統才是真正的官方認可的Chrome OS,但很多第三方公司在Chromium OS基礎上開發了類似Chrome OS的操作系統,可以獲得非常接近的體驗。還有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黑Chrome OS”方法,就是找個跟Chromebook配置基本一樣的筆記本電腦,上網下載對應的系統鏡像來寫入硬盤,但是我手頭沒有合適的筆記本,所以暫時就體驗第三方的Chromium OS了。
第三方的Chromium OS版本很多,出于易獲得和易安裝的理由,我選擇了Neverware公司的 CloudReady版本,在該公司的官網可以免費下載。
CloudReady提供了兩種制作USB安裝盤的方式,一是下載官方CloudReady USB Maker這個小軟件,跟微軟的“媒體創建工具”差不多,軟件會從官網下載最新版的系統并刻錄到指定的優盤上,制作出USB安裝盤。
但是CloudReady USB Maker下載系統相當的慢,所以還有另一個方式,就是用迅雷之類多線程下載軟件直接下載鏡像,然后用Etcher寫入到優盤上。Etcher可以用來制作黑蘋果、樹莓派等各種安裝盤,是個非常實用的小軟件。
做好的USB安裝盤插到電腦上,啟動時候選擇從優盤啟動,就可以開始安裝系統了。
閃過CloudReady圖標的白底畫面后,系統就會進入歡迎界面,在這里可以選擇直接點藍色“let's go”按鈕在優盤上運行系統,或者先把系統安裝到硬盤上再使用。我都準備了整臺機器,當然要安裝到硬盤了。
安裝系統的入口比較隱蔽,郵件點畫面右下角的時間位置,會彈出這樣的頁面卡片,選擇“install OS”開始安裝系統到硬盤上。
安裝系統到硬盤會抹掉硬盤數據,因為是瞎折騰用的電腦也不擔心這個,如果只是想體驗一下,建議直接優盤運行,等確定要長期使用了再考慮硬盤安裝,或者分區安裝多系統。
系統安裝很快,再次進入歡迎界面就可以正式開始設置和使用了,先選擇語言和鍵盤。
然后歡迎界面會變成中文的,可以點“開始使用”進行下一步設置了。
聯網設置,CloudReady對各種硬件支持都很好,網卡、無線網卡、藍牙等都完美識別,不需要額外找驅動。
然后就到了登錄谷歌賬號的頁面了,雖然也可以游客登錄,不過如果這里登錄都做不到,Chrome OS體驗也就無所談起了。
登錄賬號進入系統,安裝完成!
Chrome OS是個基于云的操作系統,應用程序和用戶數據都位于云端,因此Chrome OS主要運行Web應用程序。不過后來又為它增加了多媒體播放器和文件管理器,除了Chrome瀏覽器應用程序外,還可以運行Android應用程序,以及Linux應用程序,即便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它也能有些用途了。
Chrome OS的桌面底部是一排應用程序的圖標,桌面提供了各種風格的背景可設置成每日更新。
底部狀態欄可以兩級上拉,拉出一小段可以顯示搜索欄和常用軟件,全拉出來則顯示所有軟件。右下角的時間位置還是可以彈出個頁面卡片,類似手機的上滑頁面。
右下角的彈出頁面也分大小兩檔,可以顯示截圖等狀態,以及一些常用的功能和設置,比如關機、鎖定、網絡、音量等等。
CloudReady對硬件支持還是很完善,顯示器型號被正常識別了,USB接口的BOSE C5音箱也可以直接識別。
系統設置界面基本跟Chrome瀏覽器的設置界面長得一樣,只是多了網絡、藍牙以及設備管理等功能,另外還有個Linux(測試版)的功能可啟用,啟用它之后才能安裝Linux程序。
顯示設置頁面有排列方式的選擇,應該是支持多屏的,可惜我最近顯示器壞了一個,沒辦法確認。另外它跟手機、平板一樣也有夜間模式可用。
前面說過Chrome OS有多媒體播放器和文件管理器,不過想使用NAS的話還需要安裝Chrome的瀏覽器應用“Network File Share for Chrome OS”。
安裝這個應用后就可以把NAS文件夾添加到文件管理器中,并且重啟也不會丟失。
使用內置的簡單多媒體播放器和文件管理器,播放NAS的視頻和音樂都沒什么問題,不過部分視頻格式和字幕還是支持的不大好。
更有效的娛樂方式還是通過瀏覽器上網,比如油管。
再比如谷歌官方的視頻平臺,不過大多是收費的。
辦公方面谷歌文檔是個相當不錯的云應用,可以滿足多數人的文檔處理需求了。
微軟的office在線應用也很方便。
當遇到功能滿足不了的情況,當然需要安裝新的應用了,比如內置多媒體播放器支持不了的視頻文件,系統就自動彈出了一堆應用清單。
但我裝的是第三方Chromium OS而不是谷歌認可的Chromebook,所以設備并不會出現在官方軟件平臺的設備列表中,也就是說不管兼容性如何,我都無法使用官方軟件平臺。
當然安卓應用可以很方便的從其它渠道找到APK安裝包,不過支持X86設備的安裝應用并不多,比如KODI的安卓版就只有ARM平臺的,我下回來安裝上也用不了。
所以我們就要找另一個途徑:Linux應用對X86平臺兼容性就好多了。
啟用Linux后程序列表里會多出一個目錄,專門存放Linux的各種應用以及啟用終端的快捷方式。Chrome OS上的Linux容器目前運行Debian9 Stretch,適用這個版本的Linux應用軟件都可以適用。
但是都通過命令行模式安裝軟件確實挺麻煩的,尤其是我這種對Linux很不熟悉的人,幾乎所有操作都要找教程,所以還是安裝個圖形化的Gnome軟件中心比較靠譜,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gnome-software gnome-packagekit
通過這個軟件中心查找和安裝軟件就方便多了。
KODI for debian版順利運行,同樣方法就可以安裝各種應用了。不過Chrome OS下的Linux還是測試版,而且運行在容器里,效率不是很高,能用云應用還是盡量使用云應用。
雖然Chromebook肯定不大適合我們的環境,不過自己弄個Chromium OS體驗一下Chrome OS還是挺好玩的,Chrome OS/Chromium OS總體來說還是更適合開發人員,我們拿它辦公娛樂還是太受限了。
500 檔高性價比影音辦公小主機:華碩 Chromebox3。
1. 有這么一款 500 檔高性價比影音辦公小主機華碩 Chromebox3,它擁有 i7-8550U 處理器,由華碩制造。其具體出廠配置為 4GB、DDR4 筆記本內存+32GB 固態硬盤,同時支持 2*DDR4L 和 Nvme M.2 硬盤,內存最大可升級為 32G 和 2T 的 NVME 固態硬盤。
2. 這款機器出世已久,但因出廠系統為 chrome 系統,不支持使用 windows 而沒什么流通價值,不過目前破解已完善,不僅能正常使用 WIN10 和 11 系統,還能做雙系統使用黑蘋果。
3. 接口方面,相比同規格筆記本電腦要豐富得多,有 5 個 USB-A 接口、1 個 Type-C 接口(支持 DP 輸出、供電和數據傳輸)、1 個 HDMI 1.4 接口、1 個有線網絡接口、1 個 tf 卡接口和 1 個 3.5mm 耳機孔。
4. 性能方面屬八代 i7 筆記本處理器正常水平,強過 N100 平臺,但別抱太大期望,畢竟價格擺在那。參考價格:主機+電源并搭配出廠 4+32G 的價格在 450 元左右。
優點:在此價格能買到的綜合性能最強的小主機,大廠出品,即便二手品質也好過一些小品牌。
缺點:
·1. 需手動破解安裝 windows 系統,有一點技術門檻。
·2. 拿來做軟路由或 NAS 等因底層問題會相當有難度。
·3. hdmi 接口無法輸出 4K60hz,需通過 typec 進行 DP 輸出。
今天就到這里,更多高性價比數碼硬件資訊評測趕快雙擊、收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