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之家 原創】怎樣知道一個國家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強?軍車技術水平高低是重要的標志之一。曾經如日中天的軍事霸主前蘇聯,在戰火連天的年代里軍車更是左右了戰事的走向。在此前筆者已經相繼介紹了MAZ-535、MAZ-537重型軍車,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繼它們之后,前蘇聯出現的又一經典軍車MAZ-543,它是導彈發射的一把利器。
● 537的繼承者 MAZ-543的歷史
MAZ-543軍用卡車是20世紀60年明斯克汽車廠的代表作之一,這款是MAZ-535/537系列軍車后又一強力的8X8全驅重型卡車。在1962年的時候在前蘇聯的軍隊正式服役。
上圖為MAZ-543底盤改裝的導彈車的設計圖,改裝之后車的尺寸為13.36米,在頂部預留了放置導彈的位置。在1965年11月7日,前蘇聯莫斯科紅場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閱兵式,在閱兵現場MAZ-543基礎上改裝的導彈車就進行了亮相,上裝部分正是大名鼎鼎的SS-1с飛毛腿B(9K72)導彈。
MAZ-543的出現并非偶然,由于當時明斯克廠產的MAZ-535/537系列主要是用于拖拽坦克、飛機、導彈等武器裝備,蘇聯軍方急需發射火箭炮、導彈的專用底盤,從而提高軍事作戰能力。MAZ-543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誕生的,等到了1974年在MAZ-543基礎上又出現了改款車MAZ-7310。
● 520大馬力 坦克發動機MAZ-543
這就是MAZ-543重型卡車底盤的舊照片,采用是8x8的全輪驅動方式,適應多種地形環境。底盤的外廓尺寸是11.7X3.07X2.92米,自重17.3噸,最大載荷為15噸,擁有和MAZ-535/537同樣1.3米的涉水高度。
在動力性方面,該車采用了和MAZ-537一樣的坦克發動機,D12A- 525柴油機,4沖程V型對置12氣缸,最大輸出功率525馬力,排量為38.9升。帶有分動器和液力機械變速器,帶有三個前進擋和一個倒擋。
該車具有超強的通過性以及越野性能,采用了扭桿式的獨立懸架,1橋與2橋帶有雙作用筒式減振器。驅動橋還有帶有自鎖差速器和中央減速器和輪邊減速器,輪胎配備了中央輪胎充氣系統,通過控制每個輪胎中的氣壓來改善汽車在不同路面上的行駛性能。
● 兩個駕駛室 飛毛腿B導彈發射車
下面通過一組MAZ-543飛毛腿B導彈的圖片簡單展示整車的樣子。
從外觀方面看,MAZ-543與MAZ-537有很大差別,該車左右各有1個單獨的封閉式的玻璃鋼駕駛室,從駕駛室中間隔開區域可以看到導彈頭。
由于軍事作戰的時候地形環境多變,和多數軍卡一樣,前大燈進行鐵絲網防護,起到保護燈光的作用。在保險杠上帶有絞盤,掛著一根繩子能夠完成自救以及對其它車的救援拖拽。
采用了雙駕駛室的獨特設計,左右兩側都有兩個小車門,通過車門下面一級的登車梯進入駕駛室,駕駛室采用的是1+3的布置方式。
司機在左側的駕駛室內部進行操作,由于駕駛室特殊的設計,造成了每個小駕駛室內部都略顯擁擠,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當時的軍車的方向盤和座椅比較簡單。駕駛室還裝有獨立取暖器,發動機預熱器和三防設備。
在駕駛室的后面還有一個可開啟的門,從里邊的布局來看是一個控制室,具體的負責哪些地方操作卡友們有了解的嗎?
從后部我們能夠清楚的看到MAZ-543上裝部分裝的是飛毛腿B導彈,上裝采用了半圓形的設計目的就是更好的放置導彈。
此外該車配備了支腿,起到穩定車身的作用,在車尾部與飛毛腿導彈連接的線路看上去相當復雜。
● 還有機場消防車 MAZ-543車型的演變
除了上面所說的MAZ-543作為SS-1с飛毛腿B發射導彈的底盤外,MAZ-543其實還有很多的改款車型,例如MAZ-543A、MAZ-543M、MAZ-543P、MAZ-7310、MAZ-7340等,服務于前蘇聯軍事的多個領域。
在20世紀60年代的前蘇聯,有效載荷為19.6噸的MAZ-543P,還被用于SS-12導彈的發射車底盤。
在1967年出現了MAZ-543A,可以稱之為性能增強版,有效載荷達到了22噸,此外發動機室的布局也進行了小的改動。
20世紀70年代早期,又出現了MAZ-543M版本,在外觀方面進行了改動,駕駛室右側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機艙。該版本作為BM-30 Smerch多管炮的發射車。
當然MAZ-543不只是作為導彈發射車,在1974出現的改款車MAZ-7310也被改裝成了消防車。圖片上展示的是20世紀70年代吉爾吉斯斯坦機場,MAZ-543AA-60(7310)的消防車工作的場景。等到了1981年又出現了MAZ-7313的起重機以及鉆井機。
● 編后語:
MAZ-543作為導彈發射車的底盤,在前蘇聯的軍事領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在前蘇聯的軍車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在其基礎上之上演變的車型也有很多。在MAZ-543之后又相繼出現了10X8、12X12的MAZ-547、16X16的"白楊"導彈,接下來筆者還將為大家細細介紹。(文/丁美健 圖/網絡)
本報訊(記者馬明)前天上午,隨著位于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北側的兩臺風機葉片緩緩啟動,全球首個零碳碼頭智慧綠色能源系統在天津港并網發電。這是我國港口首個“風光儲荷一體化”智慧綠色能源項目,標志著天津港綠色港口建設邁出新步伐,以全新模式引領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天津港集團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國家“雙碳”目標,全力打造綠色港口。此次并網發電的智慧綠色能源系統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包含風電和光伏兩個部分。其中,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9MW,安裝2臺單機容量4.5MW的風力發電機組,年平均發電量約2189.3萬千瓦時;光伏項目采用BIPV光伏系統,總裝機容量1.43MW,年平均發電量約140.9萬千瓦時。系統并網發電后每年總發電量將達到2330.2萬千瓦時,將節約標煤約734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萬噸。
“通過智慧綠色能源系統建設,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成為全球首個100%使用電能,電能100%為風電、光伏等綠色電能,且綠色電能100%自產自足的零碳碼頭。”天津港集團科信部總經理王軒介紹,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共有3個20萬噸級泊位,實現了真正基于AI的智能水平運輸管理系統、車路協同的超L4級無人駕駛、“5G+北斗”融合創新全場景泛在智能以及碼頭運營全過程零碳排放的全領域深度融合。此外,碼頭裝卸設備、水平運輸設備、生產輔助設備等全部采用電力驅動,能源消耗百分百來源于“風光儲荷一體化”系統,采用先進能源監測技術,對碼頭各類能源消耗進行實時統計分析。以先進的作業工藝為突破,將傳統裝卸工藝與自動化作業完美結合,能耗較傳統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下降17%,率先實現在能源生產和消耗兩側的二氧化碳“零排放”。
在并網儀式上,天津港集團與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簽署《共同推動智慧綠色港口建設合作協議》,雙方將緊密合作,全力打造“零碳碼頭、零碳港區、零碳港口”示范區。天津港集團還與中遠海運天津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建立全面、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加快天津港智慧港口及綠色港口建設項目落地。
本報記者 周偉攝
來源: 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