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Moral_Lin(酷友)
和之前不同,全新的榮耀 MagicBook 系列使用了和傳統筆記本一樣的牛皮紙包裝,這次的科技嘗鮮版右上角明顯標注了使用第三方 Linux 系統。
除了包裝有些不同以外,配置和預裝 Windows 的榮耀 MagicBook Pro 銳龍版是一致的。
機身整體設計很簡潔,A 面上換了全新的大寫 HONOR Logo。
打開筆記本,榮耀在 15.6 英寸的機身下塞進了一塊 16.1 英寸屏幕,把全面屏這一概念帶到了筆記本里,90% 屏占比是相當具有沖擊力的。
這塊屏幕的素質在同價位里也是非常不錯的,1080P 分辨率的 IPS 面板,色域達 100% sRGB,可以滿足有圖像后期和調色要求的用戶,比如說我,在看多了筆記本 1366*768 的瞎眼 TN 屏和低色域屏幕之后,這塊屏幕簡直是質的飛躍。
我們再來看 C 面,雖然是 15.6 英寸筆記本的機身,但是并沒有配備小鍵盤,取而代之的是兩側的揚聲器,右側的揚聲器上部有一個集成指紋識別的開機按鍵。
鍵盤上的 Win 鍵變成了 Start 鍵。
攝像頭被隱藏在鍵盤 F6 和 F7 中間,出現了!傳說中的鼻孔攝像頭!但是這么做可以保證隱私,也給屏幕邊框節約出了空間。
左側
右側
機身左側提供了一個全功能 Type-C 接口、全尺寸 HDMI、USB3.0,右側有兩個 USB3.0 和先進的 3.5mm 耳機接口,在接口數量上已經夠用。
接下來就是大家比較關心的系統問題,榮耀 MagicBook Pro 科技嘗鮮版搭載的是由深度開發的 Linux 發行版,對比其他 Linux 系統,深度已經是對普通用戶比較友好的了,操作邏輯和 Windows 非常相似。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需要 Windows,那么問題來了,怎么從 Linux 轉移到 Windows 呢?
其實很簡單,現在在第三方渠道購買的 Linux 版 MagicBook 商家都會贈送一個系統 U 盤,U 盤里包含 Win10 系統以及需要的驅動程序,完全關機插上 U 盤和電源。
注意中途不要拔出電源以保證有充足電量。
開機鍵盤亮起就可以開始連續按 F12,會出現選擇啟動項的界面,鍵盤上下是選擇,我們選擇 USB 開頭的選項按回車啟動即可。
接下來安裝程序會自動安裝好系統,包括清除原有的 Linux 系統、做好分區等等都是全自動的,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如果按照這個方法安裝 Windows 系統,就回不到 Linux 了。
進度條走完之后,會直接進入到系統執行自動化安裝驅動的腳本,不要以為進到系統就覺得系統裝好了,把安裝驅動的程序給關了。
要一直到 Win10 的初始化界面,也就是聽到你好,我是小娜的提示音后才算安裝完成,整個過程在 30 分鐘左右,會重啟幾次。
最后打開電腦管家檢查驅動確保硬件驅動是最新的之后,榮耀 MagicBook Pro 就能發揮它全部的功能了。
如果沒有系統 U 盤也不要緊,我們自己做一個,準備一個 16GB 或 32GB 的 U 盤,這里我們用 Windows 做演示,相同的方法和步驟在自帶的 Linux 系統上也是可以完成的,所以只有一臺電腦的話不要著急,照著步驟來就行。
第一步 U 盤插上電腦打開計算機,格式化 U 盤為 FAT32 格式,注意一定要是 FAT32 格式。
第二步下載一個系統壓縮包并解壓,這個壓縮包里包含了系統以及需要的驅動程序,下載地址放在了下面,有需要可以自行下載。
第三步把解壓出來的文件全部丟進 U 盤,接下來的步驟和前面一樣,筆記本關機插上 U 盤,開機連續按 F12,選擇 USB 啟動,等它自動安裝完成即可。
安裝系統并不困難,不過有些地方一定要注意,像是 U 盤必須是 16GB 或者 32GB 都行,因為系統加驅動文件超過 10GB 了,8G 的 U 盤是不夠用的,格式必須是 FAT32,安裝結束之前不要拔出 U 盤,安裝過程也盡量不要去碰電腦。
而安裝上 Win10 的榮耀 MagicBook Pro 才能發揮它全部的功能,像是指紋識別,這個可以在設置里的 Windows hello 添加指紋,開機的同時就會識別指紋,非常快。
還有 Magic-link 2.0 魔法互傳功能,像我經常會往電腦里傳輸一些圖片和學習資料,碰一下就能傳輸,不用去找數據線什么的很方便,實測速度能到 30MB/s 左右。
我們手上這臺榮耀 MagicBook Pro 的配置是銳龍 5 3550H 標壓處理器,雙通道 8GB 內存加 512G SSD 的版本,自帶 Vega8 核顯。
雖說這也是三代銳龍,但并非基于 7nm 的 zen2 架構,而是 12nm 的 zen + 架構,基礎頻率 2.1,最大加速頻率 3.7。
性能表現在 CPU-Z 中單核分數 425,多核 2189,R15 多核成績 709, 3DMark TimeSPY 得分 865。
固態使用的是一塊西數的 SN720,CDM 1GB 跑分非常出色,即便是提升到 32G 的測試也是有著不錯的性能表現。
游戲方面因為時間關系只測試了英雄聯盟,在 1080P 中等特效下打了一局大亂斗,平均幀數 80 左右,日常的輕度游戲是沒有問題。
醒醒,你們就不要有在輕薄本上流暢跑大型 3A 的奇怪想法了。
功耗溫度方面,單烤 FPU 30 分鐘,CPU 溫度 86,頻率維持在 3.25,插座功耗 53W。
加上甜甜圈雙烤之后,插座功耗上升至 58W,CPU 頻率降至 2.4,GPU 也只能維持在 650Mhz,溫度在 76 度左右,看得出榮耀 MagicBook Pro 的溫控調教是偏向保守的。
拆解之后可以看到散熱模組是雙風扇雙熱管,并沒有出現夢幻單熱管的情況,可喜可賀,可喜可賀,順帶一提內存是板載,沒法自行升級。
總結~榮耀 MagicBook Pro 在 4K 元的價位應該是難逢敵手,有一塊素質上乘的屏幕加上相對均衡的配置,R5 8+512G 配置的 Linux 版更是殺到了 4199 的價位,還提供了從 Linux 快速轉移到 Windows 的解決方案,這對傳統筆記本廠商是一次巨大的沖擊。
榮耀 MagicBook Pro 非常適合學生黨以及初入社會的職場新人,而且馬上就是雙十一了,也許你還能以更低的價格入手。
視頻版:「鏈接」查看鏈接
bilibili:裝機日常
當蘋果發布M1芯片打通了Mac和Ios應用之間隔閡時,華為已經開始通過HMS Core(華為移動核心服務)實現了華為手機原生APP應用于其Mate book系列。
筆者近日在自己的MateBook X Pro上安裝了電腦版HMS Core,并安裝了PC版的華為“應用市場”、“華為瀏覽器”、“華為云空間”以及“Link Now”。
通過體驗發現,自此以后使用華為筆記本電腦的用戶,也可以實現和華為手機平板之間的內容、圖片視頻等的同步,并且通過電腦對手機進行無差別體驗的云空間管理。
華為終端設備生態得到進一步統一,使用和蘋果生態并無多大差別,有些細節還做得更為完善,接下來,我把上面提到的幾個應用的體驗和大家分享一下。
要實現華為手機原生應用在電腦端的使用,必須安裝華為的HMS Core服務,先簡單了解一下華為為什么要推出HMS Core框架?
首先在電腦安裝HMS構架
現在我們在用的安卓手機系統有三種,一是谷歌原生安卓系統,需要用谷歌賬戶登入才行,比如谷歌自己的Pixel手機;二是廠商二次開發的安卓系統,不需要谷歌賬戶,可以用廠商的賬戶,比如小米、Vivo等,應用框架還是谷歌的GMS,需要谷歌授權;三是華為基于安卓的EMUI系統,不同的是,華為已經用自己的HMS Core取代了GMS,并且已經面向開發者全面開放HMS生態,也就是歡迎開發者開發基于HMS Core的應用,目前華為手機系統還是基于安卓,但估計在2021年會用鴻蒙系統全面取代安卓。
你用的華為手機已經使用HMS Core了,鴻蒙系統也早就用在了華為的智慧電視、車聯網上了,對于華為而言,要實現“1+8+N”戰略,HMS框架遲早要覆蓋全終端,包括PC電腦。
這次華為帶來的改變就是在PC上安裝HMS Core框架,以實現PC端與手機端的應用同步使用,華為生態建設又進了一步。
我們對華為手機應用市場非常熟悉,日常需要用到的微信、頭條和抖音等都可以通過應用市場下載和更新,電腦版的應用市場和手機版的Logo是一樣的,主要欄目也是一致,電腦版的應用市場主要欄目包括搜索首頁、辦公、學習、快應用、分類、管理和設置,不一樣的是手機端的應用市場里的app是適配手機,而電腦端的華為應用市場是針對PC的電腦軟件,類似于騰訊的應用寶,整體界面非常簡潔干凈,常用的軟件都可以下載。
PC端應用市場界面
在筆者使用過程中,跳出過一次要求HMS Core更新到最新版。
華為手機版的瀏覽器可以在PC上使用了,這是什么感覺呢?從界面上看和我們常用的瀏覽器并無兩樣,不一樣在于和移動設備可以進行信息共享,比如:
在PC端瀏覽器書簽里有個移動設備書簽,應該是你在華為手機上用瀏覽器添加了書簽后會同步到PC端的書簽里。
PC端華為瀏覽器界面
這是個非常實用的應用,通過華為云空間可以進行信息的管理,界面包括了聯系人、備忘錄、圖庫、錄音、云盤和查找設備,左邊是“我的設備”會顯示所有你用同一賬號登陸的華為設備,右邊除了上述六個功能列表,在下方還有云存儲空間的用量顯示,你可以升級提升空間容量,也可以進行管理。
PC端華為云空間界面
和iPhone一樣,初始都提供免費空間5G,比較下來華為云空間更耐用一些,主要差別可能在云備份,如果你開啟了手機的備份選項,手機會定期自動備份你的手機系統,這部分占用云空間比較大,華為云備份會優化地較好一些,不過你也可以刪除你不需要的備份以釋放空間。
對于習慣于使用PC的用戶比較友好的是,終于通過華為云空間實現備忘錄、圖庫和錄音的內容同步了,當然你還可以通過手機碰一下功能實現PC上的虛擬手機界面操作,但無疑通過華為云空間直接操作更有PC感。
LinkNow是華為推出的一款在線協同辦公軟件,你用過釘釘的話就能熟練使用LinkNow,這次華為實現了LinkNow手機應用PC化,在操作上和手機上并無二樣,發起會議、預約會議、消息推送、在線課堂等移動端的基本功能都覆蓋了。
PC端LinkNow界面
本次主要對以上幾個應用進行了體驗,總體來說有如下三點感受:
第一、本次華為實現的PC和移動終端應用協同,重點不在于功能性改進,在于華為多終端的生態更統一,對于使用華為全家桶的用戶(手機、平板和電腦)而言,可以更方便地進行信息和內容協同管理。
第二、華為全終端生態的建設并沒有因為芯片受阻而停止,蘋果推出M1芯片的一個意義在于打通蘋果各個設備的應用場景,和華為的做法如出一轍,一個強大的足以和蘋果系統媲美的華為生態才是蘋果應該害怕的,華為完成了這一步,鴻蒙手機系統就真正不遠了。
第三、目前在國內除了華為還沒有第二家公司能達到如此的生態深度,全球品牌中也只有蘋果和三星在不遺余力地建設多設備應用的統一,所以光是華為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多的廠商參與進來,畢竟,在硬件這些基礎設施上出現了卡脖子的事情,那么在軟實力上我們還是有機會進行超越的。
加油吧!華為,加油吧!中國的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