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支付網 作者 佘云峰:近日,Huawei Card正式上線。作為華為用戶專屬的信用卡,Huawei Card早在2020華為春季新品發布會上一經面世便自帶光環,受到用戶和全行業的廣泛關注。
那么全面上線的Huawei Card該如何申請?有哪些亮點?將給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本文將和大家一起探討。
手機里的信用卡,在線快速申請
據移動支付網了解,目前Huawei Card已支持全國46個城市申請,包括北上廣深在內的大多數一二線城市。在已支持城市的用戶只需要使用華為/榮耀手機,進入華為錢包App即可快速申請Huawei Card,并能享受筆筆返現、免年費等豐富權益。
從體驗來看,Huawei Card的申請非常便捷。
首先,申請填寫的資料包括:個人身份信息、手機號、驗證碼以及單位信息等等,而更詳細的是否已婚、有無住房和貸款的信息將能夠有助于提升信用額度和審批通過率。再者,申請信息填寫完畢后會進入在線審批環節,審批成功后出現卡片的基本信息,包括卡類型、額度、發卡行等。激活后即可使用。
如果使用過程中手機丟失或者卡片需要掛失同樣可以在線上完成。一方面可以通過華為錢包App-Huawei Card-卡片管理-凍結卡片,另一方面可撥打銀行客服熱線申請卡片凍結、注銷操作,預防資金損失。
Huawei Card作為一張潮流信用卡,是與合作銀行、銀聯聯合推出的,采用銀聯標準的“信用卡”。授信額度和審批都是由合作銀行來完成,若用戶未能符合辦理Huawei Card條件,則可能申卡不成功。另外,同一用戶只能申請或者激活一張Huawei Card(同一身份證、同一華為帳號均為同一用戶),若申請第二張Huawei Card則申請會失敗。
Huawei Card具有電子、實體雙卡屬性,除了具備手機數字形態外同樣還可以申請實體卡。筆者在眾測期間親測申請到了實體卡,收到實體卡后只需打開華為錢包App,將實體卡貼在手機背即可成功激活卡片。卡面采用經典的扭索紋設計,可隨著光線變化呈現出溢彩流光的效果,極具科技感。據悉,實體卡申請入口將在10月份正式對外放開。
Huawei Card的亮點,權益管理一體化
疫情影響讓整個銀行業的線下業務面臨挑戰,數字化、非接觸的金融服務成為金融機構轉型的方向。
Huawei Card作為一款創新的金融科技服務產品,在申卡用卡和權益上都有著突破性的亮點,也是數字化金融服務的優秀案例。
首先,一鍵綁定Huawei Pay,隨時隨地支付。
Huawei Card在申請激活之后,可同步綁定到Huawei Pay,也可以綁定至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在綁定Huawei Pay和第三方支付平臺之后,用戶便可以使用Huawei Card隨時隨地享受線上線下支付了。當然,Huawei Card也支持境外消費,可以在有銀聯標識的POS機上支付使用。
其次,豐富的專屬權益,想用戶所想。
值得一提的是,Huawei Card有其特有的定制化權益。這些權益包括消費返現、華為精品應用會員VIP、貴賓廳權益等特色權益,還包括免年費、航班延誤險、盜刷保障險等基礎權益。其中Huawei Card持卡人通過Huawei Pay支付,可以享受筆筆返現,返現金額直接存至零錢賬戶并可提現到銀行卡,返現記錄實時可查。
再次,用卡實時管理,友好而安全。
除了個人信息、支付管理、卡片凍結等基本的信用卡服務之外,Huawei Card提供了智能完善的信用卡管理功能,信用額度、消費賬單、還款金額可視化呈現,關鍵信息一目了然。其中,實時化的用卡管理對于用戶而言是非常友好的,一方面圖形化展現當月消費數據,可以清晰消費占比,幫助用戶合理分配開支;另一方面,當滑動還款金額低于最低還款額時,紅色預警提醒,并自動計算利息,幫助完成智慧財務規劃。Huawei Card會在還款日提前通知,提醒用戶按時還款。如果用戶逾期不償還費用,將影響銀行征信記錄。
另外,Huawei Card具備極高的安全和隱私保障,Huawei Card申請激活需要經過實名認證且與華為帳號綁定,通過華為和銀行的雙重風控系統以及生物識別技術,保證用戶開戶的真實性和安全性,避免盜開戶等風險。用卡方面,Huawei Card開通后可直接綁定華為手機的Huawei Pay,Huawei Pay通過基于微內核的TEE OS以及生物識別手段等多重保護,以及銀行風險監測,保障用戶的用卡安全。
Huawei Card的行業影響
從手機銀行卡、交通卡、門禁卡、車鑰匙再到eID、碰一碰、卡碼合一、手機POS等等,華為錢包對于功能和服務的拓展一直不遺余力。
Huawei Card的落地對于行業和華為錢包自身都有一定的意義,具體而言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作為國內首個手機廠商與銀行合作兼容電子、實體信用卡,Huawei Card極具行業借鑒意義。聯名卡的形式比較多見,但手機廠商與銀行合作兼容電子、實體雙卡的形式尚屬首次。
二、獨有的Huawei Card品牌化標簽,完善了Huawei Pay的支付服務體系。Huawei Card是華為錢包金融服務的有力補充,作為極具標簽化的產品,其有利于增加用戶粘性和粉絲效應,提升Huawei Pay在支付端的品牌影響力。另外,Huawei Card也是華為錢包甚至整個華為生態的重要一環,通過支付能將華為的其它服務連接起來,形成閉環,打造數字化消費生態鏈和全場景智慧生活。
三、對于行業而言,在銀行的數字化轉型之下,信用卡數字化體驗或是大勢所趨。信用卡數字化有著更加便利高效的用卡體驗,也適合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無論是否結合實體卡形式,其未來都將是銀行積極嘗試和拓展的方向。
近年來,移動支付已成人們消費生活的常態。根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移動支付用戶規模為7.33億人,預計2020年用戶規模將達7.9億人。隨著支付行業逐漸走向智能化和無接觸化,用戶對消費方式和信用支付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期待更加便捷及安全的金融服務,以及豐富、獨特的專屬權益和一體化的產品體驗。Huawei Card的面世順應人們消費習慣的新趨勢,拓寬用戶非接觸支付應用場景,全場景助力用戶獲享智慧金融生活。
智能手機現在亦或是未來都將是移動金融的最佳載體。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人臉識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各類技術迅猛發展,金融數字化、移動化、多元化的屬性將會愈加明顯,手機廠商作為產業鏈中的“橋梁”,相信未來所要扮演的角色只會越來越重要。
8月,應該是每年果子熱度最高的時間。
所以最近,咱時不時的就能聽到點有關iPhone的爆料,里面呢還時不時夾雜一點“勁爆”的東西。
比如上周蘋果官方親自出來實錘說:“iOS 18.1會提供app內NFC數據交換功能”,簡單來說就是:iPhone的NFC功能可以開放給第三方使用了。
Emmmm,橋豆麻袋
上次黑馬聽到關于NFC的討論,應該似乎大概已經是10年前的事情了,如今NFC不說面面俱到,但基本上以及覆蓋了我們生活的絕大部分場景——
這節骨眼上,蘋果說它終于把權限放開了?
而且吧,雖說蘋果把這個第三方NFC開放了,但細品一下還有點抽象糾結的“朦朧美”在里面。(36:你直接說不情愿得了)
蘋果開放NFC,果粉落淚
其實到了今天,絕大部分安卓用戶應該已經習慣了NFC的存在。
甚至說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大家對NFC已經產生了依賴:
就拿黑馬來說,雖然黑馬家小區現在已經用上了刷臉,但每天上班的時候,公司寫字樓下刷門禁還是得用門禁卡;
但想辦門禁卡首先要掏10塊錢工本費(黑馬:入職第一天就貸款上班了屬于是);然后呢這卡長得還特像當年的校園卡,不能掛鑰匙串上,隔三岔五還老忘記帶……
所以現在,黑馬編輯部里但凡是用安卓機的同事,人手都錄了一個寫字樓門禁。
不僅如此,像電梯卡、公交卡、銀行卡、Wi-Fi密碼、汽車鑰匙這種常用功能,還有很多校園生活常用的什么水卡、飯卡之類的,也基本都能被NFC覆蓋掉。
主打就是一個“遇事不決,手機貼貼”。
黑馬:很難想象,都4202年了,我可憐的果粉朋友們,居然還不能享受到這些便捷的功能。(狗頭.jpg)
所以這次,對于蘋果終于開放第三方NFC權限這事兒,果粉不說普天同慶吧,多少也有點“終于特么來了”的感慨。
但黑馬仔細品鑒后,感覺這次第三方NFC開放能達到什么效果,還是要打一個問號。
雖然蘋果特地澄清說:NFC功能將可用于商店支付、汽車鑰匙、公共交通、企業工牌、學生證、住宅門鑰匙、酒店鑰匙、商家積分與會員卡以及門票等場景,未來甚至可能支持身份證。
但以黑馬多年對蘋果粗淺的認知,這種涉及到第三方數據交換的功能,開放程度大概率是保守的。
而且考慮到果子這次特意強調了“安全元件”,并且對NFC和SE(安全元件)授權還有一定門檻(門檻后面說)——
這就意味著很多便捷的應用,很可能因為沒有得到蘋果的授權,或者不符合信息安全的要求,用戶也不能自由的往iPhone里錄入卡片信息。
再聯想一下,從iPhone 6開始就一直有的NFC功能,到現在為止也只能刷刷公交卡銀行卡啥的……
惹,怎么有種不祥的預感?
蘋果想“開”了?
那問題來了,蘋果這么多年都沒低下的頭,今年就低了?
其實之前蘋果死活不開放NFC的原因很簡單,就是那句都要聽爛了的“信息安全”。
舉個例子,前面說到的那個安全元件(SE),就是蘋果專門搞得一個用來管理NFC安全的芯片。
注意哈,這個“安全元件”安卓機是沒有的,因為它不會影響NFC的職能,反而會因為“管太多”讓NFC沒辦法兼容其他應用。
加上這么多年,蘋果以信息安全為由,行了不少“only apple can do”的事情,黑馬有理由懷疑蘋果是故意不開放。
所以這波蘋果居然真的妥協了,黑馬真的還滿震驚的——
歐盟前段時間盯著蘋果錘,說蘋果違反反壟斷法:“NFC一個標準化免費技術,和蘋果半毛錢關系也沒有,又是目前歐盟現行最普遍的解決方案,蘋果只把NFC開放給了Apple Pay,就是不給第三方用,不太合適吧?”
(黑馬:我愿稱歐盟為訓果大師”)
最后這波壓力太大,果子沒頂住,于是從iOS 17.4開始,蘋果就已經向歐盟開放了部分NFC權限。
應該是試行的還不錯,趁著iOS18.1一波大更新,蘋果順勢宣布把NFC權限拓展到了更多地區,比如加拿大、美國、巴西、新西蘭、英國、日本……
啊?你問中國啊?
“紅豆泥私密馬賽!中國目前還不支持,但很我們保證很快就能上了!請務必期待!”
“啪嗒”,是36小姐姐心碎的聲音……
但是黑馬感覺,國內果粉也不用太著急,一方面是之前也說了,蘋果第三方NFC生態開放有一定的門檻(門檻馬上說),這個生態建立還要一點時間,國行就算現在就支持,你大概率也錄不了門禁啥的;
另一方面呢,咱們果粉這么多年沒三方NFC不也過來了?官方不給用咱難不成真就不用NFC了?活人哪能被尿憋死……
開了,但沒完全開
好消息:蘋果開第三方NFC了
壞消息:沒帶中國
好消息:其他地方開放了但有門檻:要收費
不知各位吃瓜群眾是否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自身的不幸固然讓人傷心,但別人的痛苦會更令人釋然”(黑馬:我一般不笑,除非忍不住)
按照蘋果官方的說法是:開發者需要與Apple簽訂一份商業協議,申請NFC和SE的授權,并支付相關費用。
雖然這筆費用并非直接向用戶收取(黑馬蛐蛐:硬件賣給消費者,軟件還要收費,蘋果應該也覺得不太合適),但三方軟件支付了這筆額外成本之后,肯定得從其他地方找補回來……
而且其實蠻多有模擬卡片功能需求的App,其實都不是消費級應用,什么門禁、房卡、學生卡啥的,國內開發這種應用的大多是靠廣告掙錢的小作坊——
黑馬反正感覺,出于成本盈利的考慮,應該不會有太多三方應用,交這筆“過路費”。
再加上這么多年,沒有蘋果三方NFC,國內蘋果用戶也開發出了不少“平替”:
比如隔壁資深果粉在被問到怎么解決NFC問題的時候,就舉起了iPhone 15 Pro Max上貼著的NFC卡貼;36小姐姐掏出了一個據說自帶NFC功能的手機殼;還有同事直接擺爛,說不用NFC也不影響生活。
其實黑馬覺得吧,時間來到今天,NFC已經不是一個強需求的功能了,蘋果在這個時候宣布開放,還要收費……
可能確實是志不在此吧。
各位果粉,評論區聊聊,各位是怎么解決NFC需求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