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原創帖子要么特別高大上,內容極為專業,內涵很高,要么非常系統,有條理的進行對比和評測,要么就是為了曬一曬心頭所好,大體如上。我想換個風格,自上一次發過一篇文章《從 WD 西部數據 My Passport Ultra 金屬版便攜移動硬盤說到數據的維護和整理》
之后,我感覺大家不僅僅滿足于一個簡單的產品,更多的是想知道這個產品帶來的一系列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上的改變。這篇文章就不扯更多了,直接進入正題開始EDC。
經過前一陣子非常折騰的跳槽,我最后到了一家小公司,幾十個人,做個部門小頭頭,由于離家近,所以每日EDC就變成的輕量級的單肩背包搞定一切了。
每日的主力通勤包就是這個,除了知道ACE三個字母,別的型號神馬的我完全不知道了。。。是某日在藍色港灣逛街給自己的小剁手,當日價格三百多,也談不上太貴。單肩包質量非常好,而且后面是半折疊的,拉開之后可以極大地擴大容量,輕便的時候只要拉上拉鎖便可以變成小型包。這個包可以裝下15寸MAC BOOK PRO,雖然比較勉強,但是問題不大,塞下別的筆記本電腦也就不是難事了。
每日通勤雜物和桌子上的雜七雜八產品的全家福,我們這種迪奧斯公司,就沒什么高大上的辦公環境可以曬了,一切都靠自己。
每天必定要帶的除了優盤就是移動硬盤,1T容量,塞文件和資料更安心,也是我之前的曬單的主力。
當年599購買的,現在京東只要500多點了,這款硬盤屬于西部數據比較高端的移動硬盤,質感、便攜性、數據傳輸速度都屬于上乘,從2015年2月使用至今沒有出過任何問題,硬盤檢測也都是正常的,讓人比較安心。
這款優盤主要用于工作重要文件的同步和備份,因為我對數據存儲比較在意,所以重要文件盡量三重備份,很多人說我太累,我只想說:居安思危,別活在失敗之中還自以為自己能掌控一切。順便提供一下墨菲定律的百度百科鏈接,警醒那些自以為是的人。
這款優盤我購買的時候是255,現在京東是239元左右,主要優勢是數據安全穩定性和傳輸高速性,性價比談不上,但是質量和做工比便宜貨強多了。
平時還要帶的,就是兩把車鑰匙 ,1個捷波朗藍牙耳機(黑色的壞掉了,只好拿媳婦的紅色的過來用),還有裝了藍色保護殼的Kindle。
Kindle不是裝逼用的,它就是一個功能簡單,擁有超長時間電量的讀書工具。給自己一個安靜的時間,做一個安靜的讀書人吧。做人其實就是一點,我們不求做到極致,但求做到自己的最好便可。這個世界上本沒有男神和女神,他們只是把你們擼啊擼和吃喝玩樂曬娃的時間用在了更有意義的事情上。(純屬瞎說)
錢包是媳婦送的,可以塞很多卡,但是卡里都沒有什么錢。。。大多數都用來塞各種會員卡,這個卡片坑爹的時代,大家注意不要搞太多卡吧。。。
手套使用的是韓國馬田 戶外防寒攝影手套,手指是分開的,但是可以套上保暖,雖然本身是為了攝影師保暖,不過用于通勤也可以非常方便。拿東西、掏公交卡、玩手機都可以用??梢陨咸詫毸阉鳌?/p>
象印保溫杯,這個沒什么特別的,主要是為了帶咖啡,保溫效果不錯,但是不耐磨,外面黑色涂料需要注意,小物件就可以磨掉這層漆。。。_(:з」∠)_
每日攜帶的東西大概就這么多,下面就是辦公桌上的雜七雜八了。
這款羅技K380鍵盤使用手感不錯,可以快速切換3個設備的連接,所以電腦、平板電腦、手機可以快速切換連接到這個鍵盤上,提高生產力,總體使用感受良好替代了MAC上的鍵盤。否則MAC邊緣有些硬有些鋒利,手感不太好。
這款鍵盤在京東250左右,但是馬云家只有200左右,如果桌面上設備比較多的辦公人士,可以考慮一下。
同樣搭配給MAC的是羅技M557鼠標,我用過很多羅技鼠標,高端鼠標包括9XX和7XX系列的都用過,有不少微動出了問題,很悲哀。反而3系,5系的使用時間都超過了1年沒啥問題,我只想說。。。羅技高端鼠標真心敢愛不敢買,罷了。。。 這款M557鼠標采用藍牙連接,連接速度還可以,沒有延遲感,配合MAC BOOK PRO使用效果和感受都屬于正常,價格也還可以接受。
馬上要春節了,估計又要有活動,需要藍牙鼠標又不敢買其他山寨品牌的朋友可以考慮一下。
搭配MAC用來擴展USB接口的是這個很便宜的綠聯品牌的擴展HUB,不僅可以擴展3個USB 3.0插口,還可以支持1個網線插口,彌補MAC自身沒有網口的不足。
接下來就開始說一說WIN和MAC的撕逼之戰吧,兩方打得火熱,我自身有1臺臺式機裝的WIN10,1個Surface pro4裝的WIN10,1個HTPC裝的WIN7,還有1個MAC BOOK PRO裝的最新版MAC。
MAC買的比較老了,2013年的,不過當時買的高配所以直到現在使用起來都覺得性能很OK。我因為兩個系統都用,所以并不想偏向支持某一方,也不想撕逼 ,所以還是說說使用感受和使用建議吧。
WIN的主要優勢大家都知道,一方面是大量的軟件,另一方面是熟悉的操作環境。劣勢其實也很清楚,粗糙惡劣的軟件UI、悲哀的WIN10軟件商店里的雞肋軟件、大量惡劣國產軟件帶來的不知道點了什么就莫名其妙裝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軟件……等等等等。哦,還有就是大量的崩潰、死機、病毒……
根據國外一個科技網站的粗略統計,MacBook在頭三年的崩潰率大概只有10%,而三星和Gateway則有16%,宏碁、聯想、東芝、惠普、戴爾、華碩等其他OEM更高,為18%-19%。在Windows設備當中,其可靠性的排名為Gateway的NV(崩潰率13%)、LT(崩潰率14%)、三星ATIV Book(崩潰率14%)、聯想ThinkPads(崩潰率15%)、戴爾XPS(崩潰率15%)。而惠普頂配的ENVY其可靠性甚至接近榜單的末尾,其崩潰率高達20%,聯想Y系列筆記本的崩潰率則最高,為23%。具體數據無從考證,但是可以看出來機無完機,隨著系統功能的愈發龐大,崩潰和不穩定也是無處不在的,MAC系統也不是神,也一樣。只是集成度和整合度比較高,崩潰率較低,所以還是有一定優勢。
從軟件上來說,WIN的軟件種類及多,有很多個人、小團體開發的軟件,簡單易用,可以解決大問題。但是UI設計悲哀,也沒有后續更新,使用感受有很大區別。但是確實有很多軟件,不管是民用還是行業專業軟件,是MAC上沒有的,甚至有一些是MAC上沒有軟件可以替代的。然而MAC上也是如此,雖然UI設計好,但是很多國外大型軟件沒有中文版,另外MAC上很多軟件功能強大,操作簡單,WIN上沒有多少在界面和設計上可以與之一戰的軟件。
軟件的使用和選擇博大精深,實在無法一一列舉,我主要說一下如何改造MAC,讓MAC使用更容易讓從WIN過來的人接受的方法。
很多剛從WIN轉向MAC的人,都會覺得FINDER極為難用,因為它接近于徹底顛覆了你的資源管理器操作習慣,除了靜下心來,淡定的學習一下使用以外,還可以做一些小改造。
首先下載TotalFinder for Mac 1.6.17 Finder輔助插件,這個插件可以幫你的FINDER更加接近WIN上我的電腦的操作感覺。安裝后,就可以像上圖一樣,變成多標簽頁面的文件管理器,極大的方便了管理。
很多人都很不適應FINDER中文件夾不在最上方顯示的文件排序方法,我個人就郁悶于此很久,后來發現TOTALFINDER可以選擇文件夾總在最前,瞬間解決這個煩惱的問題。
MAC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鼠標方向(滾輪)是反的,和WIN正好反著,讓人比較郁悶,這一點也有個小軟件可以解決。下載Scroll reverser便可,輕松解決這個問題。
每次寫軟件介紹和推薦的文章,都像開了一個巨大的坑,寫到這里我覺得需要先結束這篇文章了,所以直接放個必殺!
那就是VMware fusion虛擬機,直接可以安裝WIN7、8、10等系統,讓你的MAC無縫銜接至WIN系統,雖然虛擬機無法使用全部的系統資源,在運行大型程序的時候會有拖慢系統的情況。但是如果沒有很大的運行壓力的情況下,我更建議用虛擬機而不是安裝WIN系統在MAC上,一方面是散熱問題比較嚴重,基本需要使用MAC風扇控制軟件強迫MAC散熱才能控制住溫度,另一方面是運行效率也沒有高很多,反而會讓機器很燙。
本文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沒有多少高大上的東西,還是希望大家U CAN U UP, NO CAN NO BB。淡定形態,做好自己,用好手中的電腦(不管是什么系統),學好生產力工具和軟件,讓自己在2016年更上一層樓!
想組個HTPC念頭快有半年了,一直到雙12才成功完成目標,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一直秉承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思維,所以這篇文章并非單純的裝機帖,更多的是將我在組裝HTPC的思路和大家進行分享。文章篇幅長,從裝機思路-備件選購-安裝步驟-使用場景四個維度詳細闡述。此外本文擴展性比較強,比如同樣的一個配件我會談談我選購的理由,其他替代品的優缺點等等,不夸張的說,讀完此文,你可以輕松打造一臺自己的HTPC。
此外,這次的HTPC裝機我將尺寸看的比較重,”小“是本次打造的核心,所以獨顯,大機箱,臺式機電源都不考慮,鑒于我善變的心態盡量考慮以后會進行升級的準備,圍繞這幾點思路進行打造。
不用說,一提到HTPC的CPU可能很多人第一個念頭就是8100了。的確,我開始也是打算用這個,但是這玩意在淘寶咸魚的價格讓人恐怖,都不能用傳家寶來形容,簡直就是傳國玉璽。雖然說性能作為HTPC很完美,但600+這個價格是認真的么,全新10100在小黃魚630隨便收,我實在理解不了這個價位買8100的人是什么心態。
喜歡8100的人都是沖著可以兼容老板子去的,H310不說了,魔改的110主板守一守甚至能做到百元以內。不過既然8100買不到那就往上走唄??纯?100,性能差不多,同樣支持最高8K10Bit視頻編碼,價格也不美麗,接近700了,而且這U的兼容性比不上8100(核顯調用),PASS。
最后干脆直接瞄上了10代10100,性能方面線程多4,不過實際使用時兩者差距不大,完全可以無視,最美好的就是價格幾乎和8100持平,這U最大的問題接口變成了LGA1200,對應的不再兼容300系的主板,而400系的主板的上市時間不長,二手板少且貴,組HTPC的話,在U上省的錢全得貼到主板上。其實回頭一想,板U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平衡,板貴U便宜,U貴板便宜。
附帶一提: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看看帶T的,這種U相比不帶T的性能稍遜但能耗低很多,價格也低一些,組NAS這種需要24小時開機的比較適合。至于我手頭NAS一堆,只打算折騰HTPC。
10100適配的低端版就是H410(對主板的看法后面再談),價格比較合適的是華擎H410M-ITX/ac和昂達H410SD4 ITX,特別是昂達,450左右可以到手全新,這個價位和8100平臺的二手華擎H310I差不多了,初步打算就是10100了。
10100全新散片的價格在630左右,我覺得600到手比較合適就沒事在小黃魚進行關注,某天逛值得買發現A家全新R5 3400G才810 ,感覺不比10100差啊,組HTPC的話2400G都行,馬上去搜了下2400G,結果這貨又和8100一樣屬于傳家寶,二手2400G都要賣600多接近700,和3400G區別不大,那我還不如直接入手3400G算了。
10100是Skylake架構,14nm工藝;3400G是ZEN架構,12nm工藝;總性能來說3400G高一點,10100單核高一點,實際使用兩者區別不大。但3400G最強的地方是核顯,vega11的峰值性能無限接近1050,對我這樣的游戲愛好者來說有著不小的吸引力,不指望3A大作,普通的3D游戲沒問題。
最后我是直接在小黃魚發的求購帖,600收10100,700收3400G,打算收到哪個就組哪個平臺。不得不說3400G好收多了,也可能是我價格標高了,第二天就有人和聯系,到手3400G散片一塊。
CPU定了就看主板,我對主板的要求是版型mini-itx(17*17),必須帶無線模塊(m.2 WiFi插槽也行),必須帶M.2 ssd插槽(走哪個通道無所謂,主要是想機箱內部清爽點);必須帶PCIe X16 插槽(考慮以后可以升級,比如顯卡)。主板算是比較重要的選擇,各位打算搭建HTPC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需求確立功能性。不懂怎么分辨的同學可以看下圖。
比較適合3400G的mini-itx主板就是上代的A320I和B450I,先來看看A320I
然后是B450i,簡單做了張圖,綜合來看備選只能考慮微星和華擎。
最后決定入手微星B450I,基于個人需求:
順便談談小黃魚我購買電子產品的心得:看信用;看評價;看出售商品品類數量判斷是個人還是商家,一般我傾向與個人賣家交易;重要的一點詢問對方是否有發票和購買記錄,方便保修都是小事,最關鍵是可以大略判斷商品是一手還是N手,N手貨一般都拿不出購買記錄,臉黑的朋友一定記住這點(我就是這樣的人)。
再來談談機箱,其實機箱是我這次組裝最難選的,可以說市面所有的mini機箱我都翻了個遍,先看看我對機箱的要求:
開始入了一臺SGPC K30,雖然尺寸有點超(205X68X258),但看顏值真心不錯,內部的空間也可以放個1U電源,99的價格也可以說是同類型里面最美麗的。
到貨第二天我就退了,怎么說呢,扁平的造型還是滿別致的,和商品宣傳圖區別不大,側面的顏值不錯。
但是對我來說缺陷很多:
退貨前照了張圖,大家也可以看看,不看側面的話顏值還是不錯的,就是個頭太大板子太薄了。
在咸魚關注了N久發現這個聯達G60還行,尺寸210X203X60mm,全鋁,支持壁掛,頂開孔散熱好。這個型號淘寶價格128,咸魚這個賣家一直在賣,80不包郵,好像是客戶定制毀約流出來的。糾結的原因是尺寸稍稍大了一點。
看了半天最后還是發現立人H60(200X200X60)和聯達的L65(197X197X65)最符合我的需求,看起來立人H60要精致一些,就是價格有點貴,接近140,頂部開孔還要加10塊。多說一句:在頂開孔面前什么風道設計都是渣渣,這也是我不喜歡玻璃側板頂板的原因,機箱大倒是無所謂。。
在咸魚一番搜索發現了個賣H60的,220包郵含近全新H60機箱1個,全新聯達160W電源模塊,全新臺達180W電源,多送個頂開孔蓋板。算了算如果橙色和賣家描述一致的話也不算貴,就下單了。
剩下的也就是內存和SSD了,SSD手頭有閑置的惠普EX900 Pro(寫過曬單),內存這里又超預算了,本來打算雙12買兩根便宜的國產8G,結果399的32G香的一比,直接弄了根2666的32G久和,這預算真的一路超的不亦說乎。
其實我這套組合如果換成華擎A300準系統尺寸更完美155X155X80mm,價格方面倒是區別不大。A300主板+電源+機箱一套京東全新999,小黃魚750隨便買近全新,我裝的主板機箱電源(779+220=999),供電擴展顏值質保都比A300好太多了。
亂七八糟扯了這么多,東西總算配齊了,裝機的過程我將一些重點的地方給大家提示一下,方便有這方面需求的朋友。
首先換主板無線模塊,前面就說了微星這塊板網卡是Intel3168ac,無線很差,我也不打算網線直連,所以我是單獨購買了個AX210無線網卡,自帶藍牙5.2,入手價格88.
主板背面這個位置有兩顆螺絲,正面還有一顆忘拍了。
拆掉螺絲,取下蓋板就可以看到自帶的網卡。
天線是直接扣在網卡的觸點上,上面還打了膠,全部拆掉換上新的。
有膠槍的朋友可以打點膠幫助固定,不打膠也無所謂,這個蓋板蓋得比較到位,不會松脫的,看圖。
重新裝回去,更換后的主板接口,完美。
散熱器是在拼多多入的HP600,因為這個散熱器我還巨資(2元)開了個會員,疊加優惠券到手69.9,比小黃魚二手還便宜。
先外撥再拉起CPU底座拉桿,觀察CPU左下角有個三角符號,對應主板同樣三角符號,放上去以后明顯感覺到針腳落入了卡槽,將拉桿復位就安裝好了CPU。
硅脂隨心所欲走起,散熱器底座放上去,螺絲加以固定。
在主板上找到CPU FAN1這個接口,將風扇接口插上去。
接下來裝內存,先裝內存的話上風扇的時候擋手擋腳的不好擰螺絲。內存都是防呆設計,內存槽有個檔口對應內存條的缺口,懟進去就行。
主板反過來,微星B450I的M.2接口在背面,這也是很多人吐槽這塊板的原因之一,散熱都不說了,想換CPU就得把主板完全拆下來。
M.2的固定螺絲一般在包裝盒用單獨的塑料袋包裝,安裝的時候別忘了找出來。將SSD插入插槽,擰緊螺絲即可。
mini機箱肯定不能容納普通電源了,這也是我220入手機箱電源模塊一套的原因。這個是DC-ATX電源接頭,聯達150W。
將DC-ATX模塊插入主板24針電源接口,供電線接入主板供電接口。
這個180W的電源是這次組裝最不滿意的,個頭太大了,好在線比較長,我打算放到電視下面的電視柜里,只將接頭拉出來。
先試一試能不能開機,有問題再拆麻煩的很。翻翻說明書找到主板跳線位置,說真的微星的說明書太抽象了,完全是簡筆畫,像我還算老手可以輕易找到,新手估計找到了都理解不了怎么接,所以我給大家標注下。
通電的狀態下用螺絲刀接觸一下開機的兩個針腳就可以啟動電腦??梢赃M入BIOS就斷電繼續后面的裝機。
我收的這個H60品相極佳,表面幾乎沒有劃痕,拆掉頂蓋先把主板擋板放到機箱側面。
主板放入,螺絲固定,主板和箱子只有3mm差距,但空間太富裕了,要是尺寸變成180X180就好了。
跳線對應上圖位置一一插入。
機箱兩邊都有電源孔,怎么方便怎么走。從孔里穿出來,六角螺帽固定。
機箱還有塊隔板可以上2.5英寸硬盤,H60可以上1個,H80可以上2個,我一塊硬盤都不打算接,空間大散熱好點,家有兩臺NAS的人就是這么任性。
蓋上開孔頂蓋,將WiFi天線接入,整機搞定。
實物大小如下,倒也說不上大但比我的預期大了一點,國民飲品椰樹出來對比一下。
之前礦渣群入手的RK3399播放器TRAV9,還一直沒來得及折騰,也來露個臉先。
和威聯通532X對比。
重量1497g,主要是機箱的重量,鋁板太厚了。
尺寸還行,隨便找個包都能放進去。
接下來就是按部就班的安裝思路了,HTPC我沒有裝我一直強力推薦的LTSC版本,而是最新的Win10 20H2.系統安裝我就不細說了,站里大把的教程,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我以前的文章。同樣以思路講解為主。
放在電視柜用鼠標鍵盤明顯不方便,我直接用的和TRAV9一起下單的遙控器,這遙控器功能全,可以當飛鼠也可以做鼠標鍵盤,移動精準。關鍵是價格美麗到爆,多加了20到手。后面群里很多小伙伴都在后悔沒入。
喜聞樂見的魯大師讀取。
分數有點低,大家隨意看看就好,魯大師的跑分成績是完全隨心所欲的,不同版本跑分不一樣,同一個版本跑分都能拉出巨大差異。連續跑了2次,一次28W,一次25W,都比較低。
內存有點拉胯,臺風識別鎂光顆粒,但超頻性能不好,我拉2800都啟動不了,只能跑個2666。偏偏高頻雙通道對3400G的核顯性能影響比較大,我打算用一陣和主力機換兩根內存。
散熱方面效果極佳,用Prime95跑了半小時,保持CPU占用100%,溫度不到60度,不過風扇直接起飛,噪音大到爆。
可以做些什么呢,3400G的視頻解碼沒有Intel強勁,主要是8K硬解略遜。不過8K解碼使用場景太少,我寧可讓它在游戲方面表現更好,順便放上主流硬件解碼支持情況。
Win10的HTPC就懶得用KODI了,各種反人類,直接用Pot進行播放。
WiFi6支持下的無線速率表現出色,4K原盤隨意拉動毫無卡頓。
A家的福利可以使用blueskyfrc補幀,60幀爽歪歪。不過這個補幀不是很完美,4K視頻還有負優化效果。
沒有海報墻的播放器是缺少靈魂的播放器,有朋友來家里不能展示下載的視頻也是一種憾事,jellyfin走起。
其實我最喜歡用的是Power DVD2020,特別是大屏端體驗真心完美??上Ш椭C版不能讀取TMN刮削出來的影片信息,用它自帶的又刮不動,自己使用倒是問題不大。
躺沙發看B站和電腦前看B站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體驗。
用HTPC看視頻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用會員。很多人的京東PLUS都送了視頻網站的會員,比如我就有騰訊和愛奇藝的VIP,但是這些網站的電視端和電腦端的會員是分開的,現在我用HTPC就可以直接看了。
游戲方面2D或者小游戲都是沒問題的。需求高點但是對幀率要求不高的游戲比如八方旅人,殺戮尖塔,奧日這種游戲也可以。
3D大作的話3400G的vega11核顯沒我想象中那么厲害。像神界這種并非純3D的游戲運行效率也不盡如人意。2K分辨率下GPU占用100%,CPU倒是很輕松,單核占用20%以下,遇上戰斗畫面都掉到10幀以下。CPU和GPU的運行狀態有種八條大漢抱著膀子看一個瘦削之人使出吃奶勁搬雜物的既視感。
試了試打鐵游戲只狼,分辨率1920X1080,質量設為高。地牢出來15幀,過懸崖12幀,后面估計越來越低,對戰的時候估計會掉到個位數,只能說能進游戲,畫面別指望玩了。
可能把主頻拉點,核顯超個1500MHZ,內存雙通道超個3600+會好點,不過懶得折騰了,這玩意的定位本來就不是游戲機。實在要弄我們可以用串流來玩。將主力機和HTPC在steam同時登錄一個賬戶,啟用遠程暢玩就可以了。
這樣設置以后游戲運行在主力機上,輸出畫面在客廳電視,滿滿60幀,幀率不成問題。拿個無線手柄就可以躺沙發上暢玩了。
當然了,這個配置辦公也是不成問題,日常寫稿,財務報表,辦公office,WPS,網頁瀏覽,繪圖PS,PR都行。
最后把價格統計一下,紅色字體是我組裝的實價,藍色字體是我模擬的二手價格,不更換自帶的WiFi模塊。藍色字體配出來和我現在這臺機型性能差距不大,主要是后續擴展的區別。
整體組裝觀察了幾個月,主要是CPU的糾結,實際湊齊大概也就10天左右,如果不急著裝小黃魚慢慢蹲可以把價格壓得更低。
這次裝機過程給新手提供一個裝機思路,沒有必要完全照抄我的作業。不考慮升級主板都能節約500,內存小點也能再省200.
這臺HTPC主要作用是面向局域網,我對外網播放視頻需求不大,而且我下載的高清視頻在平板手機上播放也是白瞎了畫質,當真需要用外網看還不如直接開影視會員,480的分辨率在小屏上都和1080P相差不大,這一點也是也是我想告訴有裝機需求的朋友的,想清楚自己的需求和使用場景。
其實裝完了就好像了了自己一個愿,后續可能還會折騰機箱啥的,主要是前期搜機箱的時候發現好多顏值不錯的機箱,如果文章熱度不錯我會盡快再發一篇。
我是昭華凋,喜歡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請關注我,也期待您的點贊,收藏和轉發。您的肯定是我持續分享的動力,下篇文章再見。